更曾有開發者來信抱怨,他用POP製作了自己的App原型,沒想到展示給創投看時,創投的注意力全放在POP上,頻頻問他是用什麼工具製做原型的。這段看似夢幻到不可思議的際遇,卻真實發生在三人身上。
赴美開拓創業視野
「就是因為太簡單了,反而沒人想到。」林坤佑分析,一般開發者習慣從技術角度出發解決問題,但越豐富的功能對使用者來說,可能是越大的障礙,****POP****卻用最直覺的方式,克服使用門檻,也讓POP在茫茫App海中異軍突起,「淹沒在App Store裡很正常,我們是真的幸運。但前提是你的東西真的要好,否則也幸運不起來。」
也因為簡單好上手,「讓我們意外抓到一些不是技術背景出身的開發者,像是設計師或小朋友,」李紹剛說。他們就曾收到一位小學二年級的美國小朋友來信,天真地問:我用POP製作了一個遊戲,請問要如何才能上架到App Store呢?
「對他們來說,看到頁面能互連的原型,就以為是真的App,」林坤佑說。但這些反應也給了他們一些靈感,針對這些有自己想法畫原型,但卻沒有技術能力的人,未來可能會推出幫使用者外包製作App的功能。
就像是灰姑娘華麗變身成公主,下一階段他們要勇敢挑戰美國夢。因為初期來自國外的正面反應,三人在今年1月時到矽谷待了一個月,親身感受創業環境,也見到了許多大老級的創業家,包括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知名育成機構500 Startups創辦人麥克盧爾(Dave McClure)、美國第二大團購網LivingSocial的技術長巴塔利安(Aaron Batalion)等人。在這一個月內,也密集見了近50個創投。
矽谷帶來的震撼,不僅是和許多A咖創業家親身接觸,更是宏觀的視野。「他們看事情的角度真的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常專注在某個小點上,但他們卻看得很廣。」林坤佑舉例,打算在5月收費的POP,原先只盤算一年可以賺多少營收,但矽谷大老們卻思考,當平台上聚集了很多有點子會畫原型的人,和有技術能力的開發者,媒合兩者再和募資平台合作,請網友贊助資金,「未來可以讓整個開發流程變得不一樣。」
4月POP團隊將移往矽谷,先進駐陳士駿的育成中心AVOS,希望快速吸取矽谷豐富的創業經驗。不管最後結果是成功或失敗,他們都已勇敢踏出圓美國夢的第一步。
POP Profile
˙成立時間:2012年5月
˙創辦人:林坤佑/林長逸/李紹剛
˙出生年:1981年/1981年/1985年
˙大事記:2012年11月POP正式上線/2013年3月註冊人數達5萬人/2013年4月團隊移往矽谷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No.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