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肇東專文~亞洲創業地景的側寫
溫肇東專文~亞洲創業地景的側寫
2013.06.08 | 創業

有幸參與今年5/29-5/31在日本舉辦的第二屆亞洲創業大賽,本屆的活動安排和第一屆有些明顯的差異。去年三天都在秋葉原與筑波之間的栢市(Kashiwa)舉行,花了一天認識主辦單位「未來設計中心」及東大分校,栢市是一個正在進行多項創新實驗(高齡、生態及新興產業)的智慧城市。有人反應來到日本三天都在這個離東京70公里外的小鎮活動,比較難體會認識日本的全貌。

今年前一晚的接風在東京鐵塔邊的王子飯店舉行,第一天的大會演講及業師時間安排在有樂町朝日新聞的大會堂,方便在地聽眾的參與。演講貴賓是日本四百公尺高欄的選手為未大及LINE的總經理森川亮,兩人年紀遠低於去年的前美國大使及龜甲萬董事長。傑出運動員和創業家有何異同,其對談又能激盪出什麼火花,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安排。為末大以「在世界舞台競爭的意義」為題,回顧其運動生涯、對「失敗」的會意、及自我整頓再出發,他生命經驗的分享感動了很多人。森川亮則是很務實的生意人。

第二天才移駕到栢市的東葛育成中心,未來設計中心的主席小官山宏、也是東大前校長及三菱總合研究所的所長,他以「白金社會」為開場演講,勾勒一個已開發國家的領袖對2050的想像。已開發國家的物質消費已達飽和,人口亦不再成長,開發中國家則繼續耗用資源能源,全球雙元的發展有沒有一個平衡且永續的解答,很具挑戰。

接著由DeNA創辦人及女社長南場智子主講「愉悅就在我們口袋」,和LINE的森川亮社長一樣,他們公司的成長經驗和過去日本工業時代的軌跡很不相同,在演講中特別強調「自然隨機」的成長,取代較具體的經營規劃,因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評審主席柏克萊大學恩格教授覺得成功創業家這樣的說法,對一般的人沒有太大的「教育」意義,只是在標榜自己和商管學院主流的想法不同。不過這幾個人選確實和日本傳統企業家的風格很不一樣。日本經濟要革新再生,可能要多一點不一樣思路與作為的創業家。

今年導入的新活動是第二天下午的「非研討會」(Unconference) ,不像world café 或其他的快速破冰活動,而是在上午讓大家現場丟出有興趣的議題,讓你在一個大型研討會中找到對相同議題有興趣的人,如「女性創業家」、「如何累積1000萬名顧客」,「創造力教育和創業教育的比較」。這次我們約莫有60-70人規模,同一時間開了六個研討室,每一輪約一小時,沒有論文發表、或一定的格式,看你的議題吸引到哪些有同好的人,然後開始互動,因每個小組約略不會超過十個人,可以在一小時內有較密切的互動,交換不同的意見。尤其來自不同地區與文化背景的人近距離會談,往往會帶給人很深刻的刺激。名人的主題演講或座談會固然也會有收穫,但與會者由下而上提出的主題可以更廣泛、更貼切地滿足大家,亦有機會找到有共同興趣的夥伴,具體地達成建立關係(Networking) 的目的,這種半結構又有群包「Crowding」意味的互動方式,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日本主辦單位花這麼多錢提供獎金,邀請這麼多團隊來參加,競賽(Competition)獎金(首獎300萬日幣)雖是一個重要的誘因,但並不是全部,很多團隊、提名委員來此學習、連結、建立社群、交朋友都是可能的收穫。他們強調這是一個「事業(Business)」競賽而非「事業計畫書(Business Plan)」競賽。競賽的準則是五年內的新創事業、以科技為基礎、有適當的營運模式、規模可放大,並有重大的社會衝擊或產業影響。

去年第一屆亞洲創業大獎,地主國日本五隊沒有一隊進入最後決賽的六隊。今年有二隊,最後由京都推出無汙染的鐵離子電池Connexx,囊括了首獎、Intel亞洲大賽的參賽權、及東葛育成中心的進駐。這個事業若能成功,對能源產業、對社會都會有很大的衝擊。今年有趣的是因裁判團分不出第二、第三、第四,最後由三隊共同獲得第二獎 (平分二獎加三獎的獎金)。分別由新加坡、中國及泰國隊伍取得。新加坡去年拿首獎是生醫癌症篩檢,今年的生技團隊又拿第二,其技術是用較少的血液檢體就可做蛋白質篩檢。新加坡多年來支持創業及生技產業的政策似乎奏效,這兩個基本上都是國際團隊,是否可支撐起當地的生技產業仍有待觀察,因其政府投資較多研發及種子基金的誘因,吸引他們落腳在星研發,但量產或上市不一定會留在新加坡。中國隊是由一位康乃爾大學博士研發出來雷射切割技術,對傳統機械加工業可能會有影響,泰國則是由提供缺水社區潔淨水方案的社會企業獲獎。

台灣去年僥倖取得第三,今年雷亞科技的音樂遊戲,我個人覺得比去年強很多,結果雖沒入圍決賽,但獲得贊助單位瑞安集團的一個最佳ICT特別獎,有二張來回機票,並可在上海「創智天地」進駐半年,有機會就近探索大陸市場及接近創意創業人才,亦算沒空手而回。後來我請教複賽委員,他說遊戲是很競爭的產業,團隊應思考如何超越只是開發內容,在線上線下行銷推廣的定位,未來的「成長策略」十分重要。音樂遊戲是一個衣食無慮社會的娛樂商品,其社會衝擊和改變產業的意涵較低,可能也是不討喜的原因。

從二屆競賽及隊伍可看出各國的實力都有逐漸在加強,創業領域的屬性從IT、生技、能源到社會企業,也都反映出各地的社會脈絡。台灣各界最近也如火如荼在推動創業比賽,每個單位希望誰來參與,又能從當中帶走(take away)什麼,我覺得國際互動的元素很重要,AEA的經驗可以借鏡,讓我們深思並檢討哪些有做到。

相關文章/溫肇東專文:亞洲創業大獎側寫(2012年)

 

延伸閱讀:6月26日(週三),2013創業小聚暨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以「跨界‧共榮‧創新交鋒」為題,邀請UC優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永福、英國貿易投資署產業顧問Tony Hughes、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以及這篇文章所提的雷亞遊戲創業團隊也會出席,還有500 Startups、POP、Adonit、凱鈿、AAMA搖籃計畫北京/上海/台北創業家等,一起學跨界、學創新、學創業、學視野、學共榮……現場座位有限,快把握時間預約你的學習機會!詳見活動網頁

關鍵字: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