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企業組織需投入持續的IT成本優化
Gartner~企業組織需投入持續的IT成本優化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目前許多企業組織於持續的IT成本優化工作上面臨諸多挑戰,因為經過多年努力推動降低成本策略後,優化的腳步依舊永無止境。

Gartner針對全球2,053位資訊長(CIO)進行調查,65%的受訪者表示,企業組織無法持續優化IT成本的主要障礙與心態有關(亦即整合所有資源在相同目標下同心合作的能力)。資訊長認為,若企業組織有正確的動力邁向同一目標,即可於節省成本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Gartner研究總監Sanil Solanki表示:「企業組織推動優化方案時鮮少達成原訂目標,成本最終會回過頭來影響業務。資訊長應考慮在企業組織的成本優化策略中導入五大原則,為持續優化奠定基礎。這些原則是為了避免由策略性成本削減方案所產生的危機─短期來看似乎可以達到節省成本的效果,但長期而言反而可能影響業務。」

為持續優化IT成本並避免由策略性成本削減所造成的危機,資訊長應將以下五大原則導入成本優化方案中以確保業務持續成長:

透明度:益趨成熟的IT實務透明度為改善供需決策的先決條件,能夠讓企業適當優化並降低成本,同時保留對企業最重要的資產。IT業務服務須經由IT透明度與成本優化的業務加以定義與驗證方能產生,透過界定業務結果才能衡量透明化的成效。若欲達成此一目標,IT與業務部門必須就IT能為業務提供什麼,以及業務需要IT提供什麼這兩點達成明確共識。

透明化的額外好處包含改善需求管理、確認業務價值、有能力以執行業務的方式執行IT、較佳的 IT預測能力,而IT性能的整體行銷亦能夠有所提升。若無法達成透明化,企業關係人最害怕的夢魘往往都會成真。達成透明化後,IT部門能夠改變自己期望於業務上所扮演的角色,並展開不同的價值討論以於IT投入與服務的成本和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靈活度:在邁向持續優化的道路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取決於企業組織能否根據內部目標與外在環境快速調整。IT成本優化的挑戰並不僅止於嘗試降低成本,而是在降低單位成本與IT採購彈性化之間取得平衡,讓企業在內部或外在因素產生變化時,有能力移除或增加資源/成本。

一個常見的問題即是當企業組織大幅降低成本後,卻發現成本多屬於固定成本,且已與廠商及服務商簽下長期合約。此時除非支付大筆違約金解約,否則企業組織無法進一步降低或移除成本,亦限制了企業組織持續擴充產能的能力。因此,具有彈性的IT採購方式能夠形成一個持續優化的良好平台。企業組織若能以靈活的反應做為優化的主要原則之一,即可於評估方案時排定優先順序,優先考慮能夠靈活運用的成本。一旦方案開始實施,重點便會移轉至需求管理—確保由IT引導業務走向,只進行絕對必要的採購,並提供IT採購各種選項,以便將業務導向一致且優化的路徑。

明確的究責:為使IT達到完全優化,供給與需求面皆須經過檢視。企業往往認為優化即是找出最好的方式供應IT需求。這可能會導致一種企業文化,認為IT只需回應業務需求,而不必採取主動,或者對需求有任何影響。為使IT能持續優化,領導者必須肩負起自身部門的未來成敗。領導者至少要參與業務,以管理IT所提供的產能、特色與功能。若IT部門的領導者能更準確預測IT需求,即可取得有利位置,以最優化的方式進行IT採購。讓業務更了解自身IT需求的策略之一,就是利用計費(chargeback)和回報(showback)的技巧。

流程簡化:就成本優化而言,簡化即減少複雜的程序以降低成本。IT系統原本就相當複雜,但若缺乏標準平台、業務流程不一致,再加上IT服務與服務水準定義不明,都可能會拉高IT成本。

除了複雜程序之外,確實還有其他因素會拉高IT成本(例如IT工作人員素質、領導階層素質與地理位置)。然而,複雜程序的確會帶來不必要的額外支出,且根據Gartner估計,相關額外支出最高可達單位成本的25%。這意味著在程序高度複雜的環境下,相同IT工作量的成本最多可能會比程序簡化的環境多出25%。

然而,絕不能為了達到簡化目標而犧牲業務價值。相反地,在IT成本優化方面較為成熟的企業會找出並消弭不必要的複雜程序。這些不必要的複雜程序多半出現在複雜程序對企業毫無加值貢獻的領域。

紀律:能夠就預定方案不斷進展並達到成果的企業會把成本優化視為一種紀律而非一次性或零星式的專案。紀律的原則不但能確保成本優化作業有負責人,且由上層領導(通常為CIO),亦將長期成本目標納入考量,甚至會追蹤並衡量進步的程度,而不是只坐等上級交辦目標。表現良好的組織通常會組成團隊,成員包括IT部門以外的專業人士,以確保優化解決方案將業務成果與限制都考慮進去,而不只考慮技術規格。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