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的堡跨海搶攻 兒童英語商機
吉的堡跨海搶攻 兒童英語商機
2006.05.01 |

自從「托福」考試在北京啟用電話報名後,這條線路就沒有停歇過半刻。對於為數眾多的中國「考托」一族來說,雖然托福熱線能夠同時接聽三十通來電,卻還是難以撥通。「報考托福比考托福還難!」這是許多考生的心聲,也反映出當前中國英文學習市場的狂熱。
相對於台灣市場的逐漸萎縮,不斷成長的中國市場無疑是台灣英語教育業者的新天堂。 上海吉的堡教育軟件開發公司董事長邱鈺恩表示,大陸有兩億幼兒人口,台灣只有兩百萬。「餅愈來愈小,我們每年投入一千多萬研發經費,在台灣根本不可能回收。」對台灣的業者來說,把營運重心轉移到大陸市場,是唯一選擇。

關係好,被上海政府欽點

台灣「吉的堡」兒童美語機構從二○○一年進軍中國,至今已經五年。回憶剛到大陸的時候,因為缺乏知名度,吉的堡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建立「關係」上。邱鈺恩表示,「為了開發市場以及讓上級領導單位認可,我們頭兩年至少接待了兩百個團體,大多是從各地來的教育主管單位,我們邀請他們來上海觀摩,在這部分花了不少錢。」
在上海市政府的「迎世博,學雙語」活動中,吉的堡獲選為唯一的網路學習平台提供者,將「吉的堡」根據世博「英語一百句」製作的網上數碼外教︵數位家教︶和遠端教育虛擬課堂作為網路學習平台。
邱鈺恩介紹,這次活動的目標,是到二○一○年以前,全市要有五○%的市民接受「世博英語一百句」的英語會話培訓,商業、金融、旅遊、餐飲、文化等一線服務人員也要全員接受英語培訓與考核。被上海市政府「欽點」,證明吉的堡長期經營的苦心沒有白費。

經驗足,啟用大陸人才

吉的堡剛進入大陸市場的時候,由於不清楚相關法規限制而吃了不少虧,原來在二○○三年中國政府通過「中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之前,教育行業是不允許獲利的,如果按照台灣業者一貫的行銷手法,在媒體上大打廣告招生,馬上就會招來中國教育主管單位的特別關注,「吉的堡」就曾經因為這一點,在發展初期不小心「踩到地雷」。
跟多數台商企業一樣,如何移植台灣管理人才與調整人事結構,也是吉的堡遇到的難題。相對於發展前期的二十五人,現在上海吉的堡的台籍幹部已經縮減到不到十個人。
邱鈺恩表示,台籍幹部要了解本地人的思維習慣和商業模式,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而且對於團隊士氣也有影響,「本地員工看到公司主管都是台籍幹部,就會想:﹃我的位置在哪裡?﹄這樣很難留住人才。」
近年大陸政府積極推廣英語教育,往下紮根,城市的小學生自一年級起即在學校學英文,一般城鎮則是從小學三年級起學習英文。邱鈺恩指出,台資企業的優勢在於背景相同,「新加坡和香港把英文當成第二種語言,屬於官方語言,無論在超市、機場都可以用英文溝通,他們出門可以聽、說英語,所以教材比較難,教法也比較快,可是大陸是把英語當成外國語,這點和台灣一樣,所以台灣的學習經驗更適合大陸。」
根據中國中央統計局二○○五年統計,大陸民眾將一○%的收入用在兒童教育上,儘管許多家庭的支付能力有限,但他們對於課堂教育的需求卻有增無減。對於台灣業者來說,這個市場挑戰雖大,但機遇也同樣難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