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通訊產業缺乏長線戰略,5G先跑未必先贏
【專訪】台灣通訊產業缺乏長線戰略,5G先跑未必先贏
2013.10.11 | 科技

前言:台灣4G尚未上路,行政院即擬定5G發展計畫,明年就要啟動「5G準備元年」,期望提早卡位下一代通訊技術商機。台網通大廠正文科技執行董事暨發言人楊正任卻提出不同觀點,他指出,台灣在通訊產業缺乏長線戰略,又無法參與電信主流標準制訂環節,因此不論再新的技術,台灣都只有代工的份。政府對於台灣通訊產業發展必須有長線耕耘的決心,否則過去押寶WiMAX失敗,現在押寶5G也一樣會失敗。

Q:4G服務在日、韓、歐、美等許多國家都已開跑,台灣卻尚未發照,我們在4G的發展是否太晚了?

A:就電信營運商來說,台灣4G沒有太晚開放的問題,因為台灣的運營商從來就不是創新服務的先驅者,一定要等到全世界商轉成熟,設備建置成本便宜時,才是對電信商最有利的時機。太早投入技術還不成熟且設備昂貴。此外3G、4G基地台只是前端的接取點,要配合完善的後段網路基礎建設,才能發揮寬頻網路的效益,這就好比有個大水龍頭沒有大水管也沒有用。

4G也不是行動寬頻的萬靈丹,異質網路如3G、4G、Wi-Fi的整合也很重要,不是光靠4G就能改變甚麼事。非洲因為沒有3G包袱,要發展行動應用當然直接跳4G,後進者一定用最先進的技術,但這並不表示非洲在移動互聯網比台灣還進步。

行動寬頻和Wi-FI無線網路系統不一樣,Wi-Fi只要單獨一個AP就可以啟用服務,行動寬頻卻要達到相當的覆蓋率才可以開台營運,基地台建設需要一段時間。使用者累積也要一段發展過程,台灣在整個4G釋照過程雖然有點晚,但還不至於太慢,4G的運營服務全世界都還在起步階段,大陸也剛才發照,台灣會慢嗎?

Q:發展4G對於台灣的製造業、應用面分別會帶來甚麼影響?

A:台灣4G釋照的進度不會影響製造業在4G產品的發展,製造業是面向全世界,台灣的市場胃納量太小,沒有關鍵影響力,反倒是會影響應用服務業的發展。應用服務的發展越來越重要,因為服務引領硬體產品已經成為產業的發展趨勢,台灣製造業應該思索如何發展整合創意服務的硬體產品,如何將客製化、創意化的服務複製到全世界。

台灣的電信服務政策應該要有制高點的思維,行動寬頻要人人用得起、人人付得起、時時可連網、處處能連網,這樣發展應用服務才能成型,包括政府要推的e化,推動應用的前提是每個人的手機要隨時連網隨處連網,如果有很多重度用量用戶經常掛在網上,這是好事,這樣創意服務才有機會起來。應該想辦法解決流量問題而不是以價制量,去扼殺許多服務的發展空間,既然要開吃到飽餐廳,就不要怕有大胃王。

Q:4G在全球開始加速發展,台灣眾多網通廠的角色是甚麼?究竟能吃到哪些商機?

A:在電信通訊主流市場,台灣沒有主導力也沒有發言權,因為我們不是國際電信聯盟(ITU)會員,在電信領域的處境和台灣在國際政治處境很像,在主流電信市場的發展取決於國際大廠與台灣通訊廠商的戰略合作關係。系統標準和市場秩序都是國際電信大廠在主導,表面上這些電信設備都會遵循國際標準,但這些大廠都會加入一些他們自己的私房規格,所以設備商可以掌控電信商的設備採購和技術升級。

台灣即使掌握關鍵技術但若得不到國際大廠在IOT認證測試的支持也很難跨入高價值鏈的領域,在這個壟斷寡占的市場,台灣無奈的只能扮演追隨者的角色,這不是技術問題而已,是政治實力的問題。

Q:政府呼籲業者盡早發展5G,我們有機會嗎?

A:發展5G要從國際戰略合作的角度擘劃,台灣不能自己悶著頭硬幹,這樣是很難成功的。台灣必須與國際大廠合作,並且衡量自己的實力條件,找到最適合台灣發展的切入點,若沒有國際大廠的支持,就算台灣5G技術發展跑的再快也沒有用,技術發展不能納入國際標準,就無法創造商業價值。

更何況現在談5G也慢了,整個5G技術規劃,中美韓五年前就已經開始在做智財技術佈局,而我們在4G的技術基礎不夠紮實,建構在4G技術基礎的5G,我們既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又缺乏通訊系統人才。WiMAX敗局後,台灣在主流通訊市場的發展就失去契機了。

台灣當初與英特爾合作力推WiMAX,原本是希望能透過IEEE開放式的標準,來打破設備商壟斷的生態,讓台灣跨入高價值鏈的通訊領域。然而台灣WiMAX的失敗,敗在「押寶心態」,深怕「押錯寶,跟不上風頭」的心態,讓政府的決策瞻前顧後,不僅決心不夠且資源投入太少,以致於佔據先機的WiMAX從贏面轉為敗局。

電信技術的發展是要長期耕耘的,不能只一味的跟著浪頭走,南韓在90年代投入百億美元與高通合作發展IS-95CDMA系統,當時的世界主流是TDMA╱FDMA的GSM,經過10多年的耕耘,南韓在3G的CDMA系統開花結果,南韓政府的氣魄、格局與視野讓南韓成為電信產業大國。南韓在電信產業的發展進程值得我們反省借鏡。台灣在戰略上若無法突破電信設備商壟斷的產業生態,只有技術研發策略的台灣即使追逐5G主流技術,市場也難有我們的一席之地,台灣若沒有通訊產業發展戰略,若沒有紮根長線耕耘的決心,押WiMAX會失敗,押5G主流技術還是一樣會失敗。

Q:台灣在4G、5G還有其他機會嗎?

A:台灣在4G、 5G的發展應積極與國際大廠合作,集中資源在特定技術領域(如小細胞基地台)深耕佈局,另外 高頻構裝技術及通訊關鍵組件(例如天線、射頻晶片、高頻被動元件)也適合台灣紮根發展。主流通訊市場以外的通訊藍海如 物聯網、智慧城市、公安警網、救難、防災監控等的通訊系統都是台灣可以著墨發展的方向。

正文雖然以代工為主,但非常重視研發與技術發展趨勢,主要客戶都是國際大廠,在4G相關產品,我們從WiMAX起步並進入LTE領域,今年LTE占營收比重近兩成,以新興國家為主,印度、拉美、俄羅斯、北美也持續成長,明年LTE整體營收還會再往上攀升。一般來說 LTE產品的毛利比較高,年底還會推出小細胞基地台毛利就更高了,LTE小細胞基地台很重要,既可解決通訊死角,也能分擔大型基地台流量。

中國電信市場雖然充滿機會,但耕耘中國市場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他們有中興、華為等巨擘級的大公司,台灣要面對他們的競爭比較辛苦,中國跟歐美網路設備商的經營策略不一樣,歐美產銷分工,製造找台灣代工,華為是一條龍策略,從晶片開發、產品製造到銷售都自己一手包,只外包毛利比較低的產品。我們跟中國網通廠是很微妙的關係,又競爭又合作。台灣想要切入大陸電信市場雖然辛苦還是有些機會,因為台灣在網通產品的製造及系統整合還是有相當的實力,可以找到與大陸電信運營商能夠互蒙其利的產品發展。

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全世界的產業分工正在重組,純硬體製造銷售的壓力越來越大,台灣如果無法面對這趨勢,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台灣不僅面對中國、韓國的競爭腹背受敵,連我們的客戶都受到中韓在市場的打壓,以致於毛利江河日下。要扭轉這頹勢,台灣要往軟硬整合方向發展,要從傳統的硬體代工走向服務整合硬體製造,甚至可以創造整合創意服務的品牌,才能為台灣通訊產業創造新價值。

 

關鍵字: #電信通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