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2017年,智慧眼鏡可望協助現場服務產業年省10億美元
Gartner~2017年,智慧眼鏡可望協助現場服務產業年省10億美元

智慧眼鏡(如Google Glass)正促使資訊長(CIO)重新檢視穿戴式電子產品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智慧眼鏡具備提升垂直市場(如:製造、現場服務、零售與醫療等產業)工作人員效率的潛力。

Gartner研究總監Angela McIntyre表示:「智慧眼鏡搭配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與頭戴式相機(head-mounted cameras),可提高技術人員、工程師,以及現場服務、維修、醫療與製造等其他產業工作人員的效率。未來三至五年內,最有可能因智慧眼鏡而受惠的是現場服務產業,預期每年約可增加10億美元的獲利。其中,最能夠節省成本的地方在於縮短問題診斷與修復的時間,以及不再需要另外派遣專家前往遠端據點。」

對企業而言,智慧眼鏡仍屬新興科技,在美國已開始使用智慧眼鏡的企業仍不及1%。然而,Gartner預測,對於擁有外勤人員(如現場服務人員與檢驗人員)的企業來說,其使用率將於未來五年之內提升至10%。此外,平價家用版智慧眼鏡的推出將進一步推動市場普及。因此,未來十年內,在所有可能因智慧眼鏡而受惠的企業中,至少約有半數會讓部分有適當用途的員工使用智慧眼鏡。

智慧眼鏡的採用速度將是緩慢的,因其所提供的效益極度仰賴專為智慧眼鏡設計的App與服務。但未來五年內,此生態體系將出現更多利用智慧眼鏡執行特定作業的App,屆時IT部門或許會更廣泛地配發給員工使用。

預期受智慧眼鏡影響程度最大的應屬重工業,如製造業及石油與天然氣,因具備擴增實境功能的眼鏡可用於如何修復設備及執行製造作業的員工在職訓練。對混合產業的影響則為中等,如:零售、消費包裝商品及醫療,其效益可能大部份係來自透過視覺化影像搜尋資訊。

智慧眼鏡對軟性產業(weightless industry),如:保險、媒體及銀行,所產生的影響可能很小。然而,智慧眼鏡仍有其潛在使用價值。例如,保險經紀人或許可利用智慧眼鏡拍攝受損的資產,然後利用視覺化影像搜尋所鑑定物品的重置價值。金融機構和媒體產業亦可利用智慧眼鏡專屬的訂閱服務提供警示訊息給需要掌握即時資訊的專業人員。

Gartner認為,智慧眼鏡的部分基本功能有助於企業提升效率。在智慧眼鏡的螢幕上顯示操作指令與說明圖片,可讓員工即使無法記住所有程序也能執行作業,而智慧眼鏡內的虛擬助理亦可充當互動式免持操作手冊。因此,幾無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亦可勝任。不僅如此,對於有輕微記憶問題或認知障礙的員工,智慧眼鏡或許是一項可以幫助他們回想工作步驟的實用工具。

與遠端專家透過視訊協作完成任務可加速修復工作,並省下專家飛往現場提供協助的開銷。遠端現場的員工可藉由通訊與即時視訊分享讓有經驗的員工提供問題診斷及修復的建議。這樣的方式能讓企業提升其外勤與遠端作業的成本效益,提高新手(相對於有經驗的老手或專家)的僱用比例,以節省勞動成本。

視訊串流可視為某項工作正確完成或是檢驗流程正常的證據。此類影音記錄對於遭到客訴的現場服務公司非常有用。不僅如此,影音記錄對於其他產業亦同樣重要,尤其是保險理算員、不動產估價師、施工勘驗人員,以及讓快遞人員證明包裹已成功送達。

Gartnert首席分析師Tuong Nguyen指出:「有了如此先進的科技,企業在職訓練的目標或許不再是記住所有的程序和步驟,而是如何使用智慧眼鏡及透過語音指令存取關鍵資訊。針對操作手冊內容的課堂訓練與測驗可以減少,因為大部分的實務訓練皆可在『實際工作當中』藉由智慧眼鏡的協助完成。然而,安全訓練永遠不可少,而且員工仍必須隨時知道如何操作日常作業設備。」

對於醫療產業,智慧眼鏡可協助身處不同地方的醫師進行遠距醫療與專家問診,可當成一種醫療程序的操作手冊。智慧眼鏡亦可簡化病患在醫療院所看診的流程。病患可選擇將自己的臉部辨識資料存入醫師的資料庫,往後只要一經臉部識別系統辨認,醫師就能立即調出該名病患的電子病歷。

McIntyre表示:「IT部門已被要求提供在工作場合當中使用智慧眼鏡的效益及風險之建議,以及策略和作法。現在正是IT部門重新檢討員工攜帶自有裝置(BYOD)和智慧眼鏡策略的最佳時機。儘管IT部門會配發智慧眼鏡給工作上經常需要使用的員工,但IT所受到的衝擊可能大多來自於在工作中穿戴自有智慧眼鏡的員工。」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