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發布初步統計結果,2013年全球半導體營收總計3,154億美元,較2012年的2,999億美元成長5.2%。前25大半導體廠商合併營收成長率為6.2%,大幅優於市場其餘廠商的營收成長表現,為2.9%。此現象可部分歸因於營收集中在大幅成長且名列前茅的記憶體廠商。
Gartner研究副總裁Andrew Norwood表示:「儘管庫存過剩導致2013年初市場疲軟無力,但營收成長在第二和第三季的表現增強,至第四季趨於緩和。記憶體(尤其是DRAM)引領市場成長,但原因並非需求強勁,而是供應成長疲弱。事實上,整體市場面臨多重需求阻力,包含PC生產萎縮9%、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飽和徵兆、成長動能偏向低價入門與中階智慧型手機。這些需求上的阻力在記憶體以外的營收成長表現極為顯著,其餘的半導體市場僅呈0.4%的成長。」
英特爾(Intel)營收衰退2.2%(參見表一),乃因其資料中心及內嵌式系統事業群的強勁表現仍不足以彌補PC市場的萎縮。再者,其平板與智慧型手機解決方案一直無法打開市場,且面臨價格下跌的壓力。然而,該公司連續22年蟬聯市占龍頭寶座,2013年亦取得了15.2%的半導體營收市占,較2011年16.5%的巔峰微幅下滑。
表一、****2013****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營收(單位:百萬美元)
** ****2012** ** ****排名** | ** ****2013** ** ****排名** | **廠商** | **2012** **營收** | **2013** **營收預測** | **2012-2013** **成長率****(****%****)** | **2013** **市占率****(****%****)** |
1 | 1 | 英特爾 | 49,089 | 48,030 | -2.2 | 15.2 |
2 | 2 | 三星電子 | 28,622 | 29,644 | 3.6 | 9.4 |
3 | 3 | 高通 | 13,177 | 17,276 | 31.1 | 5.5 |
7 | 4 | SK 海力士 | 8,965 | 12,836 | 43.2 | 4.1 |
10 | 5 | 美光科技 | 6,917 | 11,814 | 70.8 | 3.7 |
5 | 6 | 東芝 | 10,610 | 11,467 | 8.1 | 3.6 |
4 | 7 | 德州儀器 | 11,111 | 10,561 | -5.0 | 3.3 |
8 | 8 | 意法半導體 | 8,415 | 8,060 | -4.2 | 2.6 |
9 | 9 | 博通 | 7,846 | 8,011 | 2.1 | 2.5 |
6 | 10 | 瑞薩電子 | 9,152 | 7,761 | -15.2 | 2.5 |
** ****其他** | **146,008** | **149,930** | **2.7** | **47.5** | ||
** ****總計** | **299,912** | **315,390** | **5.2** | **100** |
資料來源:Gartner(2013年12月)
整體而言,記憶體廠商的表現勝過半導體產業中的其他廠商。
Norwood指出:「就記憶體市場來看,DRAM在歷經兩年營收下滑的情況之後,目前正強力回彈。這股復甦力道始於2012年底因缺乏新產能而導致市場回到供應不足的情況,促使標準型DRAM價格在去年上漲逾一倍。」
SK海力士(SK Hynix)和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為記憶體市場表現強勁的最大受益者,雙雙首度擠進前五大排名。SK海力士的營收勁揚43.2%,是前25大廠商當中自然成長(organic growth)最多的廠商。其營收成長受益於標準型DRAM市場因供應不足而造成價格上漲的市場榮景。若非SK海力士位於中國無錫的DRAM晶圓廠發生火災,其營收還可能更高,因為該晶圓廠即占其DRAM五成的生產比重。
美光科技在今年年中併購了爾必達(Elpida Memory),一躍成為前25大廠商當中營收成長幅度最大的廠商。該公司受益於標準型DRAM價格回漲與爾必達擅長的低功耗DRAM(low-power DRAM)之強勁成長。在NAND快閃記憶體方面,美光積極開拓其NAND在運算領域的市場,並且預計將拿下該市場今年六成左右的需求。倘若將爾必達所有(而非僅下半年)營收納入美光的數據當中,則該美商公司的排名將超越其競爭對手SK海力士。
廠商相對產業表現
若僅看市占率的表格,雖能告訴我們廠商在過去一年表現的好壞,但仍無法呈現完整的真相。通常,一家廠商表現的好壞僅係該廠商所參與製造的裝置的市場成長的結果。Gartner編製的「相對產業表現(Relative Industry Performance, RIP)指標」能具體計算出企業在特定產業成長率和實際成長率的差距,顯示出哪些企業藉轉型以圖提升市占率,或是正進入新的市場。
在Gartner相對產業表現指標當中領先的廠商為聯發科(MediaTek)和高通(Qualcomm)兩家行動手持裝置晶片供應商,其成長率優於所屬市場,分別為35%及28%。聯發科的成功因素乃專注於目前仍蓬勃發展的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低階及中階手機領域,而高通則稱霸了一線OEM廠與高階領域,並且從競爭對手中搶下占有率。
另一方面,有四家公司的表現低於預期的一成以上,分別為:羅姆(Rohm)、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以及索尼(Sony)。其中的三家日本廠商更因日幣快速貶值而受到嚴重影響。儘管貨幣貶值通常被視為一種能讓企業在出口產品時更有競爭力的正向因素,但事實上日本半導體廠商的主要客戶多為國內企業,其定價大多採用日圓。結果反而讓日圓的營收在換算轉成美元時不利。
三星電子連續第12年蟬聯第二大寶座,但整體成長率卻低於市場平均,且在相對產業表現指標當中表現不佳。其背後的因素有三:第一,Gartner排除了該公司代工蘋果(Apple)最新晶片的營收,因為這部分應歸在晶圓代工營收而非產品銷售,因此另外計算。第二,其DRAM營收成長低於市場乃因三星所生產的標準型DRAM不多(縱使其價格大幅上揚)。此外,該公司在其擅長的低功耗DRAM也面臨更大的競爭。第三,三星本身的手機事業已減少仰賴Exynos處理器與三星半導體事業生產的基頻處理器,轉而改採競爭對手高通的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