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窮人帶來就業希望的網路「微工作」
為窮人帶來就業希望的網路「微工作」
2014.01.06 |

Thomas L. Friedman的暢銷書《地球是平的》認為現今世界人人都能爭取同一份工作,但是鮮少有人能從競爭以外的角度詮釋這個概念,例如社會影響力外包(impact sourcing)。社會影響力外包是以全球為範疇,將可透過網路完成的工作外包給能夠勝任的弱勢者。

Samasource是社會影響力外包的著名機構,「sama」在古印度梵文中代表平等,Samasource的理念是,一個人出生於貧困或富裕儘管只是純粹的機運,但是人人都應享有平等的工作機會與尊嚴。

1982年出生於美國水牛城的Samasource創辦人Leila Janah,在17歲就靠著獎學金,一腔熱血地前往西非迦納擔任英語教學志工,但是到了那裏她才訝異地發現大部分迦納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她的學生甚至能如數家珍地報出美國參議員的姓名。

Samasource創辦人Leila Janah (圖片來源)

Leila原本以為缺乏教育是貧窮的根源,但是迦納的經驗讓她體認到,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裡即便受過良好教育也不是脫貧的保證。更大的問題是,國際援助機構耗費了大量資源教育窮人,但事實上他們念到中學畢業還是很難找到工作。

從此Leila立定志向,在哈佛大學攻讀非洲發展研究,且周遊亞洲、非洲以進行觀察與思索。短暫在世界銀行的工作經驗,讓她對於傳統取向的國際發展工作感到很失望。灌注大筆資金給政府與大型機構,工作人員一年卻只花兩個星期在田野與受助對象對談,執行窮人不需要或不想要的計畫。因此比起從上而下的經濟改革,Leila更關注由下而上的就業創造模式,提供社區有尊嚴的工作機會。

儘管Leila熱衷於志工服務,畢業後償還就學貸款的壓力還是讓她到紐約的Katzenbach Partners顧問公司工作。她的第一個客戶是印度的一間大型外包公司,把原本屬於美國人的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這讓關注就業議題的Leila心情很複雜,但同時也使她認識到如何透過網路來外包工作,以及將機會帶給偏遠村落與都市貧民窟的潛力。

這家位於孟買的外包商為英國的保險公司與航空公司處理秘書性質的庶務。有一天Leila在客戶公司那邊遇見一位客服中心的年輕員工,他來自孟買的Dharavi貧民窟,這個貧民窟因為電影《貧民百萬富翁》而變得有名。他告訴Leila,印度有數以百萬計像他一樣有技能,卻被困在鄉村的無業勞動力,就在那個當下Leila靈光一閃:與其將工作外包給像她客戶那樣的大型企業,何不將這個外包模式運用在解決貧窮問題上呢?如果外包商機可以造就幾名生意人成為億萬富翁,當然也能為金字塔底層的數十億人口帶來每個人幾塊錢的收入。

2007年Leila辭去工作以便全心投入這個理想,她決定創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來爭取外包合約,並將工作機會導引給窮人。這個組織原本命名為Market for Change,最後在2008年9月以Samasource這個名字成形。

Samasource將公平貿易的概念引入外包業,從超過兩千億美元的外包行業產值,撥出一小部分工作給發展中國家的弱勢者。它著眼於原本僅在大型企業之間流動的資金,同時也滿足客戶既有的資料服務需求。這不僅為窮人與企業,甚至為政府創造多贏,因為如此有助於減輕依賴或更善加運用國際援助資源。

早年的狀況十分艱辛,當Leila在2009年花光於顧問公司工作的積蓄,她開始當SAT測驗的家教來維生,懷抱著矽谷美夢撐下去。在2009上半年,她一個月賺400美元,睡朋友家的沙發,當時一位捐款人很幽默地在捐款用途上註明:「補充蛋白質」,因為那時Leila往往只能下麵條果腹。

到了2009年夏天,Samasource被選為fbFund的兩個非營利成員之一,fbFund是創新使用Facebook的科技創業育成平台。自從fbFund的兩位顧問成為Samasource的理事與捐款人後,Samasource開始柳暗花明。同年洛克斐勒基金會也提供一小筆款項給Samasource在肯亞Dadaab難民營的計畫,儘管這項計畫後來因為當地安全問題一直無法開展。

起飛後的Samasource從頂尖企業與機構獲得超過500萬美元的合約,包括Google、eBay、Linkedin、微軟與史丹佛大學等。因此,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加勒比海地區及南亞直接雇用了3,500人,並嘉惠超過10,000名的邊緣人口,包括難民、年輕人與保守社區內的女性。

Samasource開創了「微工作」(Microwork™)的外包模式,經過二至四星期的培訓,透過其SamaHub平台將客戶服務需求拆解成一個個簡易的小單元後,受僱者即便原本是門外漢也能勝任。工作內容包括產品分類、圖像標籤、資料挖掘、轉譯等電腦尚無法準確自動完成的工作,需要人類操作來填補落差的瑣碎、巨量作業。作業員完成工作後,SamaHub再合併每個小單元並且管理品質,最後交回給客戶結案。

這個模式依Leila的說法,就是數位版的生產線。好比說一個人製造不了汽車,但是拆解成生產線上一個個重複性的簡單動作後,幾乎人人都能成為汽車工人。再加上網路日漸普及,即便在發展中國家也是網咖遍佈,等於提供更多人加入全球數位生產線的機會。

雖然批評者表示,Samasource提供的是容易被取代,而非長久的工作機會,但是數位產業原本就是瞬息萬變,不能期待一招吃一輩子。更重要的是,Samasource交出了漂亮成績單,受僱人的平均收入在短短幾個月內成長一倍,75%的受僱人在1年內獲得更好的工作或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

Leila的新目標是讓Fortune 1000大企業加入社會影響力外包的行列,呼籲它們撥出百分之一的外包預算給能夠勝任的窮人。5年前Leila才26歲就創立了Samasource,因此這個新目標只是恰好反應了她的魄力,一點也不為過。

轉自:社企流/蔡業中

關鍵字: #社會企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