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窮人帶來就業希望的網路「微工作」
為窮人帶來就業希望的網路「微工作」
2014.01.06 |

Thomas L. Friedman的暢銷書《地球是平的》認為現今世界人人都能爭取同一份工作,但是鮮少有人能從競爭以外的角度詮釋這個概念,例如社會影響力外包(impact sourcing)。社會影響力外包是以全球為範疇,將可透過網路完成的工作外包給能夠勝任的弱勢者。

Samasource是社會影響力外包的著名機構,「sama」在古印度梵文中代表平等,Samasource的理念是,一個人出生於貧困或富裕儘管只是純粹的機運,但是人人都應享有平等的工作機會與尊嚴。

1982年出生於美國水牛城的Samasource創辦人Leila Janah,在17歲就靠著獎學金,一腔熱血地前往西非迦納擔任英語教學志工,但是到了那裏她才訝異地發現大部分迦納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她的學生甚至能如數家珍地報出美國參議員的姓名。

Samasource創辦人Leila Janah (圖片來源)

Leila原本以為缺乏教育是貧窮的根源,但是迦納的經驗讓她體認到,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裡即便受過良好教育也不是脫貧的保證。更大的問題是,國際援助機構耗費了大量資源教育窮人,但事實上他們念到中學畢業還是很難找到工作。

從此Leila立定志向,在哈佛大學攻讀非洲發展研究,且周遊亞洲、非洲以進行觀察與思索。短暫在世界銀行的工作經驗,讓她對於傳統取向的國際發展工作感到很失望。灌注大筆資金給政府與大型機構,工作人員一年卻只花兩個星期在田野與受助對象對談,執行窮人不需要或不想要的計畫。因此比起從上而下的經濟改革,Leila更關注由下而上的就業創造模式,提供社區有尊嚴的工作機會。

儘管Leila熱衷於志工服務,畢業後償還就學貸款的壓力還是讓她到紐約的Katzenbach Partners顧問公司工作。她的第一個客戶是印度的一間大型外包公司,把原本屬於美國人的就業機會轉移到海外,這讓關注就業議題的Leila心情很複雜,但同時也使她認識到如何透過網路來外包工作,以及將機會帶給偏遠村落與都市貧民窟的潛力。

這家位於孟買的外包商為英國的保險公司與航空公司處理秘書性質的庶務。有一天Leila在客戶公司那邊遇見一位客服中心的年輕員工,他來自孟買的Dharavi貧民窟,這個貧民窟因為電影《貧民百萬富翁》而變得有名。他告訴Leila,印度有數以百萬計像他一樣有技能,卻被困在鄉村的無業勞動力,就在那個當下Leila靈光一閃:與其將工作外包給像她客戶那樣的大型企業,何不將這個外包模式運用在解決貧窮問題上呢?如果外包商機可以造就幾名生意人成為億萬富翁,當然也能為金字塔底層的數十億人口帶來每個人幾塊錢的收入。

2007年Leila辭去工作以便全心投入這個理想,她決定創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來爭取外包合約,並將工作機會導引給窮人。這個組織原本命名為Market for Change,最後在2008年9月以Samasource這個名字成形。

Samasource將公平貿易的概念引入外包業,從超過兩千億美元的外包行業產值,撥出一小部分工作給發展中國家的弱勢者。它著眼於原本僅在大型企業之間流動的資金,同時也滿足客戶既有的資料服務需求。這不僅為窮人與企業,甚至為政府創造多贏,因為如此有助於減輕依賴或更善加運用國際援助資源。

早年的狀況十分艱辛,當Leila在2009年花光於顧問公司工作的積蓄,她開始當SAT測驗的家教來維生,懷抱著矽谷美夢撐下去。在2009上半年,她一個月賺400美元,睡朋友家的沙發,當時一位捐款人很幽默地在捐款用途上註明:「補充蛋白質」,因為那時Leila往往只能下麵條果腹。

到了2009年夏天,Samasource被選為fbFund的兩個非營利成員之一,fbFund是創新使用Facebook的科技創業育成平台。自從fbFund的兩位顧問成為Samasource的理事與捐款人後,Samasource開始柳暗花明。同年洛克斐勒基金會也提供一小筆款項給Samasource在肯亞Dadaab難民營的計畫,儘管這項計畫後來因為當地安全問題一直無法開展。

起飛後的Samasource從頂尖企業與機構獲得超過500萬美元的合約,包括Google、eBay、Linkedin、微軟與史丹佛大學等。因此,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加勒比海地區及南亞直接雇用了3,500人,並嘉惠超過10,000名的邊緣人口,包括難民、年輕人與保守社區內的女性。

Samasource開創了「微工作」(Microwork™)的外包模式,經過二至四星期的培訓,透過其SamaHub平台將客戶服務需求拆解成一個個簡易的小單元後,受僱者即便原本是門外漢也能勝任。工作內容包括產品分類、圖像標籤、資料挖掘、轉譯等電腦尚無法準確自動完成的工作,需要人類操作來填補落差的瑣碎、巨量作業。作業員完成工作後,SamaHub再合併每個小單元並且管理品質,最後交回給客戶結案。

這個模式依Leila的說法,就是數位版的生產線。好比說一個人製造不了汽車,但是拆解成生產線上一個個重複性的簡單動作後,幾乎人人都能成為汽車工人。再加上網路日漸普及,即便在發展中國家也是網咖遍佈,等於提供更多人加入全球數位生產線的機會。

雖然批評者表示,Samasource提供的是容易被取代,而非長久的工作機會,但是數位產業原本就是瞬息萬變,不能期待一招吃一輩子。更重要的是,Samasource交出了漂亮成績單,受僱人的平均收入在短短幾個月內成長一倍,75%的受僱人在1年內獲得更好的工作或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

Leila的新目標是讓Fortune 1000大企業加入社會影響力外包的行列,呼籲它們撥出百分之一的外包預算給能夠勝任的窮人。5年前Leila才26歲就創立了Samasource,因此這個新目標只是恰好反應了她的魄力,一點也不為過。

轉自:社企流/蔡業中

關鍵字: #社會企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