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TED學簡報的技術,有效傳達、促成改變
向TED學簡報的技術,有效傳達、促成改變

一場成功的簡報,可以創造多少價值?

答案是,400億美元(初估舉辦奧運可為日本創造的經濟效益)。2013年9月8日,日本東京獲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申奧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場45分鐘的簡報。

「我會站在這裡,是因為運動救回了我的人生」。負責開場的人,不是簡報團隊7名成員中職銜最高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而是一位右腳戴著義肢、出身於311大地震災區宮城縣氣仙沼市的跳遠選手佐藤真海。緊接著,現場播出佐藤戴著義肢練習的影片,依序再由每個人以英語或法語分享「運動如何改變我的人生」的心得。

國際奧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形容這場簡報「震憾人心」,96名投票委員對於日本是否已走出遭震災的疑慮,因此一掃而空。

負責規畫東京申奧團隊簡報的Seven46創辦人暨執行長尼克‧法雷(Nick Varley)表示,成功的簡報,不但可以堅定支持者的決心,也可以令心存猶疑者改變立場。

大到可以創造億萬經濟效果的奧運主辦權,小至平日主管對團隊成員的談話、員工在會議中的報告、業務員向客戶的提案、績效面談中向主管表達自己的優缺點,凡是必須「講話」的場合,能夠清晰、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達到溝通說服的效果,幾乎是每個職場工作者都必須具備的能力。

因為,如果你「連話都說不清楚」,不僅旁人會懷疑你的表達或工作能力,事後自己也會懊悔地想:「要是當時那樣說就好了。」

**用真誠的訊息,驅動改變****
** 身處在每分鐘有100小時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的時代,透過網站是最方便的自學管道。而要從網路影片自學演說、傳達與簡報技巧,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無疑是最佳平台。

TED策展人暨負責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線上影片如何驅動創新〉(How Web Video Powers Global Innovation)演講中說:「面對面的溝通,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調適,變得神祕又有力量。有人說話,就會在所有接收訊息的頭腦中產生共鳴,讓整個團體動起來。我的意思是,這是人類群體(human superorganism)得以持續運作的連結組織,很可能幾千年來一直驅動著我們的文化。」

隨著科技的演進,輔助演說的工具愈來愈多元,然而溝通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用真誠的訊息,驅使人們改變想法引起共鳴,獲得啟發進而採取行動。

TED最受歡迎的講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在TED的演講,從2006年〈學校扼殺了創意嗎?〉(點閱數已突破2000萬次)、2010年〈推動學習革命〉到2013年〈如何逃脫教育的死亡之谷〉,他從未使用投影片輔助。

**具體、簡潔、真誠,讓文字產生力量****
** 提出「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的學者大衛.麥克里蘭(David McClelland)曾說:「無論領導者的點子有多麼高明,如果無法透過人們所期盼的方式,傳達出清晰生動的目標,就無法達到鼓舞人心的效果。」

透過TED,全世界各地的人在歷史上第一次可以直接面對面或透過網路,接觸到當代最才華洋溢的頭腦與心靈,從他們身上學習與人面對面溝通和有效傳達的心法,掌握「說話」這項能夠發揮重大影響力的武器。

**1. ****具體(****specific****):獨一無二的主張、體驗與觀點
** 「我們講的是故事,一定要有個人的情感與觀點。」TEDxTaipei 2012講者、現任Code for Tomorrow基金會發起人徐子涵表示,台上分享的內容一定是自己做過的事情,絕不是抄來或聽來的。而第一手經驗的真實故事(real story),可以讓現場「亮起來」。

**2. ****簡潔(****simple****):「一槍命中」的說服力道
** 「世人不會留意也不會長久記住我們在此地說的話,但他們永遠不會忘記勇士們在此地所做過的事情。」1863年,林肯(Abraham Lincoln)發表的〈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短短278字,只用了二分多鐘,道盡了追求民主的決心。

而今,TED規定18分鐘發言時間(這是人類注意力的極限),形同考驗每一個講者如何安排發言與訊息的順序(process),在有限的框架內,既要讓人想一直聽下去,也學到東西。

**3. ****真誠(****sincere****):來自情感的共鳴最有效
** 「我的天呀!我中風了!這太帥了!有幾個神經學家  能夠在自己的身上研究腦部啊?」吉兒‧泰勒(Jill B. Taylor)在講述自己中風的體驗時,助理從後台拿出一個連著脊髓的人腦標本,她強調那是「真的」人腦,還特別戴上手套,從助理手上接了過來。

以12年時間研究人類心靈脆弱的布芮妮‧布朗(Brené Brown;《脆弱的力量》作者),回想她在TED演講的經驗時表示:「如果演講要有效果,就不能模仿別人,必須和觀眾產生共鳴。當時在台下的我,發現前面幾場和我最有共鳴的演講,講者就只是真情流露而已。」

克里斯‧安德森說:「簡報並不只有轉化成為視覺的文字而已。那些無法無以言語表達的部分,藏著某種了不起的魔法。手勢、聲音的抑揚頓挫、臉部表情、眼神接觸、熱忱,還有笨拙的肢體語言,以及掌握觀眾的反應等,一場簡報裡有太多藏在潛意識裡的線索,端看你了解多少,以及是否受到啟發。」

透過TED,工作者可在知識層面滿載而歸的同時,從每一位講者精心的準備與盡情的演出中,揣摩、體會、磨練個人短講、傳達與簡報能力,提升自己的職場軟實力。

出自[經理人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p=37121)

關鍵字: #簡報技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彰化1013_2
〈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以光雕投影演繹彰化的未來規劃。
圖/ 彰化縣政府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彰化1013_3
〈時光新生所〉透過翻牌互動比對老屋今昔差異,喚醒封存的時光。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彰化1013_4.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全國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彰化1013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整合式長照大樓提供各年齡層的完善照護服務。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1013_6.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訪《圓未來之行》,欣賞彰化三百年的城市紋理。
圖/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