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4年之初,科技界最大的頭條大概就是本週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由iPod之父Tony Fadell創辦的智慧居家公司Nest Labs。這起收購不僅因收購金額和Google展現的跨界野心而備受關注,也因為Nest本身是Google Ventures投資的公司,讓人更感好奇。日前,知名科技媒體TechCrunch也特別撰文,分析這樁大事背後的關係。
這起收購案的主角Nest四位董事會成員之一的Bill Maris,其實也是Google Ventures的合夥人。另外一位成員Randy Komisar,則是矽谷知名創投公司KPCB的合夥人,而主導KPCB的John Doerr,其實也是Google董事會成員。另外兩位成員則是Nest 的共同創辦人Tony Fadell和Matt Rogers。
這讓人忍不住猜想,同時與Google及Nest有連結的Bill Maris和John Doerr置身於這樁收購案時的心情。畢竟做為投資者,應該會希望能得到越多回饋越好,不過同時也想替母公司壓低金額。
從2009年Google Ventures創立以來,到目前為止,Google已經收購了4家Google Ventures投資的公司。而在本次收購進入最後階段時,Bill Maris便迴避協商,讓KPCB的Randy Komisar代表參與。KPCB擁有大部分Nest投資者的股份,預計將會獲得20倍以上的回報率。
根據Nest共同創辦人Tony Fadell的說法,Google從2011年投資Nest時就對Nest產生興趣,但直到2013年底才開始認真討論。而據TechCrunch的消息,就在一個月前,另一個科技巨頭Apple也曾向Nest伸出手,雖然不確定蘋果的態度是否夠認真。
至於Google能從Google Ventures的投資回報中得到多少收益,還是一個問號。姑且假設Google Ventures能得到數億美元的回收。或許我們可以推測如果Google能從Google Ventures得到利潤,那麼Google就可以用優惠價格收購Nest,畢竟Google也能從中獲益。當然,這也只是假設。
雖然被Google Ventures投資,並不表示最後一定會被Google收購,不過這多少會有點幫助。正如Google Ventures讓收購案成真的這段說明:「Google是我們DNA的一部分,而這件事挺吸引人的。」
資料來源: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