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不好的年代,任何行業都很競爭,連開個計程車都可以發現滿街的競爭對手到處尋找獵物;一旦看見路邊有人招手,四面八方的計程車就像鯊魚聞到血一樣,蜂湧而來。目前全台灣計程車總數超過十萬輛,光是大台北地區每天就有近五、六萬輛計程車在街頭穿梭。龐大的競爭之下,計程車的空車率高達七成,運將們可是大嘆生意難做。
即使有無線電車隊的加入,稍微改善漫無目的的尋客時間,但空車率依舊高達五成以上,比起鄰近新加坡的二五%的空車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到底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在新加坡,每輛計程車上都裝了GPS接收器;透過車隊中央行控中心清楚掌握每台計程車的行蹤,然後再結合客服派遣系統,由系統依據乘客所在的位置,自動派遣計程車接人。
參考新加坡成功模式,進而引進台灣,台灣大車隊的總經理洪鈞澤說,透過GPS系統,使得司機能與行控中心互動,不僅提高了載客率,也由於經營手法創新,樹立了台灣大車隊的品牌形象。他指出,以目前台灣計程車司機平均一天收入一千五百元的標準來看,台灣大車隊的司機硬是高出一倍有餘,也帶動國內其他計程車隊的跟進。
除了車隊獲利之外,用GPS來進行車輛的派遣,乘客可以享受到何種好處?洪鈞澤表示,自動派遣可以減少乘客的叫車糾紛,更由於GPS的自動定位功能,行控中心能掌握每輛車子的現況與位置,針對特定車輛進行追蹤。如果乘客有東西遺失,或是有安全疑慮,行控中心都能立即掌握,不僅改善過去計程車司機給人良莠不齊的印象,並能「給予乘客舒適與安全的乘車環境」。
這十幾年來,台灣在科技上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是應用在生活上卻少之又少,計程車這個產業,幾乎在原地踏步。如今,透過GPS的服務,讓運將們的生活不僅大大改善,也讓乘客坐得安心,「科技的應用就應該要如此才對」洪鈞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