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將砸下公司史上最高價32億美元收購Beats,各大媒體與分析專家不斷猜測,到底這樁交易的背後暗藏什麼玄機?不論是Beats音樂設備的品牌力,還是Beats所推出的音樂串流服務,聽起來都讓這起購併相當合理。然而,科技資訊媒體The Verge認為,蘋果相中的或許不只是這些現有產品,而是為了傳聞已久的智慧手錶舖路。
Beats耳機成功打造穿戴科技的時尚感
蘋果的收購策略向來是以延攬人才和技術為主,像過去曾買下SoundJam MP協助開發iTunes、買下P.A. Semi研發iPhone處理器、買下C3 Technologies發展地圖服務等,那麼Beats對蘋果來說,到底可以如何發展呢?蘋果豐富的工程資源足以開發品質更好的耳機,音樂串流服務Beats Music的用戶不到20萬,比起Spotify的百萬用戶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且要整合相關服務也有一定難度,但別忘了:Beats某種程度上可算是一家銷售時尚穿戴科技產品的公司!
儘管穿戴科技掀起一股熱潮,各界也紛紛搶進相關領域,但相關商品的美感還是令多數人不敢恭維,例如要價1500美元的Google Glass,即使與時尚圈密切合作,仍未成功打造時尚形象。反觀Beats產品的「潮」形象,深深植入年輕消費者心中,根據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調查指出,有46%的青少年表示Beats耳機是下一個最想購買的產品,但只有17%表示可能會對蘋果iWatch感興趣。
Beats共同創辦人艾歐凡的吸睛行銷術
在美國音樂圈想有盛名的艾歐凡(Jimmy Iovine),相當擅長運用名人效應來打造Beats的精品形象。2008年的北京奧運上,就可看到知名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和多位美國選手戴著Beats耳機現身,今年的超級盃上,也不斷放送球星謝爾曼(Richard Sherman)與Beats耳機合作的廣告,可見Beats產品總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與名人一同吸引眾人眼光。據傳艾歐凡與另一位共同創辦人Dr. Dre,都將成為蘋果的高層主管,直接向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匯報。
更多「酷」元素,iWatch成功的最後一塊拼圖
也有人認為,蘋果買Beats是為了補充「酷」(cool)元素,這只能算是部分正確的推測。雖然在眾多對手越來越重視品牌與設計的氛圍下,蘋果的產品似乎不再像過去那麼出類拔萃,但在Interbrand的2013全球最佳品牌名單中,蘋果仍高居榜首,勝過Google、可口可樂、IBM和微軟。
儘管蘋果擁有強大的品牌力,但穿戴科技產品的成功,不是只有技術、製造和銷售上的高超能力,更重要的是,讓這些產品被視為時尚精品,必須靠名人來推上一把,不正是Beats最擅長的事?因此,The Verge認為蘋果已經準備要宣布iWatch的現身,只是需要艾歐凡和Dr. Dre來打造這款產品的潮流感。從這個方向來思考,買下Beats並未違背蘋果一貫的購併策略,因為這正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科技,最關鍵的一項成功要素。
資訊來源:The Verge
圖片來源:Beats、Wikimedia Commons、Wikipedia
【延伸閱讀】
6/4【2014台北國際電腦展高峰論壇】4大領袖齊聚,形塑未來!
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ARM執行長Simon Segars、AWS亞太區董事總經理Shane Owenby等重量級講者,共同聚焦雲端應用、軟硬整合、智慧生活等前瞻議題,以宏觀視野,探討產業鏈的發展與未來趨勢,一起預見下一波商機!
時間:6月4日(三)9:00-13:00
地點:臺北國際會議中心3樓宴會廳
線上報名:請詳見活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