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絡人際圈的社交網站
活絡人際圈的社交網站
2006.02.01 |

Q: 做為曾打造幾十萬人社交人脈網路社群的經營者,請談談你對這個領域的觀察。 A: 有人說二○○六年是網路年,諸多網路創新應用正打著Web2.0的號角,在全球各地積極布局擴張,其中又以社交人脈網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 SNS)、俗稱第二代交友的模式最為特殊,美國知名的Friendster及MySpace等社交網路服務,皆打著六度分離理論,經營著透過朋友的朋友關係鏈,來迅速拓展有信任關係的新朋友圈,或是找回失散多年的小學同學或老朋友。

Q: 能不能舉一些您實際看到的例子做說明? A: 我想從行為體驗的角度來分享一下過去經營台灣社交人脈網時所發生的一些新鮮趣事。

故事一:在一條馬路邊,「你看,那個人是我在Tohtere(台灣第一個社交人脈網路,目前已關閉服務)三層內的朋友耶,就是那個王某某的朋友呀!你回去可以上網從我的朋友圈連過去看看。」這樣的關係鏈把虛擬網路跟實體網路連結在一起,路上隨時都會冒出這樣的驚喜。
故事二:有一天在我的社交圈裡出現了這麼一則訊息:「我在蒐集Hello Kitty磁鐵,我願意用特殊版交換XX年份的磁鐵。」於是透過朋友的朋友關係傳遞訊息,沒想到真的很快的在三層的朋友關係內就找到了六個朋友熱切的回應。
故事三:「站長,謝謝你們,我真的在這個網站裡找到了我的另一半,沒有想到會在這裡找到她,不過我以後可能沒有辦法再經常上來了,因為你們一直沒有提供更多的相簿服務。」這對我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雖然也點出了來不及推出更多空間分享的服務。
故事四:有網友透過朋友的朋友,搶走朋友的女朋友,雖然回想起來,我不是很鼓勵這樣的行徑,但是若是能夠透過關係圈找到更真心契合的對象,那肯定是一件成人美事。
故事五:「請問一下你是王XX的朋友吧,你覺得他的人品如何呢?」後來發現,對方是個劈腿族,在這樣關係緊密的朋友圈網站中,這種事很快地就會被拆穿了。
故事六:在會員發起的聚會上不斷地聽到「你好,我是某某朋友的朋友」、「我們是朋友的朋友介紹的」,因為有了共同的話題,突然間氣氛熱絡了起來,彷彿每一個人都相識久遠一般。
故事七:「Tohtere關站了,以後少了一個有趣的聚會場所,再也看不到透過六百零八個第一層的朋友,認識二千九百八十三個第二層的朋友,六千零三十六個第三層的朋友了。」 這段社交網路拓荒之旅,為許多朋友們帶來了不少新鮮有趣的網路體驗,我想,在諸多網路應用服務之中,這絕對是很少見的。如同當初網站的設立宗旨:「享受真實與豐富驚喜的社交生活」,包括我自己都經常透過朋友的朋友,認識一群截然不同年齡、甚至來自不同國籍的朋友,在過去,這些人若不是因為透過這層層相屬的人脈關係,也許我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熟識吧!

Date.com 花點小錢,找心靈契合的伴侶 www.date.com 這家老字號的交友網站成立於1997年情人節,目前會員數已超過200萬人。網站的免費帳號只能刊登個人資料與接受郵件,如果想寄送郵件給心怡的對象,就必須繳交每個月24.95美元的月費。Date.com在許多小地方設計的很貼心,例如查看有多少人瀏覽過你的個人檔案、目前有多少人在網站上;當你瀏覽到別人的檔案,也會列出你們之間要見面的話所需花費的車程。

同居理想國 www.hi29.com 台灣女性網站She Say繼「養男人」網路遊戲後,在2003年3月推出新型態的交友服務「同居理想國」。每個人在註冊後可以交由系統幫你配對同居室友兩名,三人當中唯一的異性就是「室長」,接受另外兩人的追求。同居期間的互動方式包括透過心情布告欄與室友對話,用「傳小紙條」的功能說悄悄話,或是買禮物送給對方。同居時間7天一到,室長就必須就做出抉擇,選擇要與誰繼續同住。

Friendster 上網找失散多年的朋友 www.friendster.com Friendster是標準的人脈關係網站,網站上所有會員基本上在一開始都是各自獨立不相干,直到你們因為某項共同關係而湊在一起,想加入某個社交圈,你必須藉由裡面的某位成員介紹才行,這種交友方式無疑中強化了信心感與向心力。自2003年3月成立後,在同年9月的會員數量就急速增長至200萬名,是近年來以幾何級數成長的火紅社交網站之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