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在二○○六年的第一期,以「知識革命」 (The Knowledge Revolution)為主題,製作了一整本專題報導,探討為什麼一些「聰明過人」 的公司或國家能永保常勝。其中(Google:十大黃金律則)(Google: Ten Golden Rules),由Google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暨Google顧問韋瑞安(Hal Varian)共同撰寫。兩位作者認為員工領薪水的原因並非出賣勞力和時間,而是能「有效」 地替企業解決問題。而聰明企業能替員工做的就是搬走所有的絆腳石,讓員工好辦事。 這篇文章提及,企業若想要在未來二十五年致勝,關鍵在於雇用知識工作者。如何能找到並抓住知識工作者,Google的十大黃金律則如下:第一以委員會雇用員工(Hire by committee);第二滿足員工所有需求(Cater to their every need);第三讓員工聚在一起(Pack them in);第四使溝通協調容易(Make coordination easy);第五一定要用公司自家的產品(Eat your own dog food);第六鼓勵創意(Encourage creativity);第七盡力達成共識(Strive to reach consensus);第八不作惡(Don't be evil);第九以資料來做決策(Data drive decisions);第十有效溝通(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強迫容易自滿的工程師接納他人 仔細探究十大律則,可簡化成「對員工好」 、「溝通」 、「創意」 和「不作惡」 。多數媒體已經對Google的餐廳、洗衣房、運動健身等「滿足員工所需」 做了十分煽惑人心的描寫,讓人們一窩鋒地欣羨Google員工的好福利。其實,Google也有難以解決的問題,Google內部最大的問題,也是所有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溝通協調,達成共識。 公司好,雇用到的員工相對也菁英,菁英者不免聰明、有見識,一起工作起來,可能就會自持己見,十大律則裡一半以上都在強調溝通協調的重要性。Google強調工程師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技術自滿」 (techno arrogance),不僅和對手互相競爭,有時也會造成內耗。更甚者,技術自大的人也常染患了NIH(Not-invented-here)症候群。技術不是自己開發的就不屑,殊不知也許整合別人的技術,快速開發,搶占市場先機更為重要。 Google的十大黃金律則其實不難,在矽谷其他科技公司或多或少也都有做到,但這幾年來由於Google員工遽增,到去年第三季止,Google的員工人數已達四千九百八十九人,是兩年前的三倍以上。十大黃金律則在Google是逐漸演化而成,對Google來說十分受用,相信對未來想要繼續成功的企業必定也有幫助。 時序進入二○○六,看好、看壞Google的人都有,對一個想要「幫助全世界的用戶獲得所需資訊」 的科技公司來說,如何能有效溝通整合日益擴大的員工,異中求同,開發員工和數以億計網友喜愛的創新產品,是Google的大挑戰,也是Google未來是否能繼續成功的重要關鍵。

Google如何管理知識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