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有一整個月的時間,台灣的居民都在「然後」中度過,先是味全、味王,然後又是一長串的名單。然後台北犁記也中了,呷七碗也中了,太陽堂也中了,一之鄉也中了,然後誰都中了。
然後不只是台灣,香港也中了。除了自己製作豬油的義美、新東陽以及鼎泰豐少數食品業,只要用到豬油的,無一倖免。
然後百遍又萬能的媒體開始攪局,先是修理完味全、味王等大廠之後,同情了李鵠、安慰了「受害」的維力麵,令人錯愕。反正媒體不幫忙解決問題,還再把整件事弄得更令人混淆。
政府了解食用油的供應鏈,居然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問題,媒體則是連食用油的供應鏈都搞不清楚。這次的食用油風波,只有兩個節點可以處理。
第一是最上游的郭烈成,因為他是回收的人。屏東縣衛生局查了這麼多次,還是查不出來,這已經錯失先機。
接下來是中游的強冠,收購了餿水油。收購的過程還看得出來,以強冠在市場的地位,中央政府食藥署沒有盯牢這一關,就沒有機會。當然後來還爆出強冠不只是收購餿水油來製造豬油,居然還從海外進口飼料用油等劣質油來當原料。中央政府在這一關沒有守住,球就滾到外野去了。
同樣位居下游的味王、味全、奇美、台北犁記、乃至於維力麵等,有些早被稱為無良廠商,有些則是初犯,但無論哪一家,事實上都沒有能力靠檢驗得知最上游的來源。說他們貪小便宜,強冠的價格還是高的,之前名聲還算業界好的。台北犁記的聲明稿最清楚:「本公司向來極重視食品安全及商譽,103年3月至6月透過經銷商之篩選,選擇業界最具規模且有三項政府認證的強冠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訂製之方式採購生產本公司芝麻肉餅產品所需之客製化豬油。」
同樣位居下游的香港食品集團「美心」,也檢驗不出來。更下游的小吃店、攤商、學校,又有什麼能力辨別得出來。
當然,這次也還有義美、新東陽、鼎泰豐等廠家,以比較統整的生產、更嚴謹的檢驗,全身而退。但是他們強調由自己上下游整合「一條鞭」,由自己製造豬油做起,小廠幾乎不可能,自己去買回來的豬屠體原料,還是充滿風險,誰知道這些原料安不安全?如果他們拿來製作豬油的板油,上游的來源居然是病死豬怎麼辦?如果豬吃的飼料有問題,又該如何是好?
台灣食品在國際上的名聲,在香港最大食品集團「美心」,甚至於五星級飯店凱悅也中招之後,恐怕難以修復。
去年底當混油事件爆發,所有媒體上中下游全打了一遍,卻沒把握時機抓緊中上游,可惜了。這次要抓豬油,只要能把市占率最高的上游強冠以及正義的工廠、辦公室,好好翻天覆地檢查一遍,看看他們的油從哪來?怎麼做?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看倌們!「問題還在前三排、根源就在主席台。」要大規模解決食安:「根源就在食用油,問題還在中上游。」若是下游惡搞,問題還能控制,中上游惡搞,只能鬼哭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