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投身在新媒體,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那你們商業模式是什麼?」而這一年因為連續推了PunNode科技創業新聞網、NPOst公益交流站及娛樂重擊這三個截然不同主題的新媒體,加上持續營運的PanSci泛科學、最棒App,任誰看了都可能覺得我有點瘋狂,畢竟一個新媒體要做起來都不容易了,同時做五個到底是怎樣?
當然,就算沒人問我,我也必須回答這問題。雖然透過新媒體創業來改變媒體環境是我的志業,但沒有富爸爸的我不會一直跳一直跳一直跳就有錢掉下來。既然我的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那麼我就不能先讓自己成為問題,不然就得整天想著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甚至勞煩其他人。
新媒體的確需要新的商業模式,原因有三:第一,單靠內容授權、廣告、電商、活動這四個主要模式,成長有限,而且沒有新意,爭的是同一塊餅;第二,新的商業模式可以提高估值,創造資本市場跟公民社會共同的期待;第三,既然自認為新媒體、網路創業,本就該多研發、多創新,避免重蹈舊媒體不研發、不創新而沈淪之覆轍。
商業模式百百款,品質越好的新媒體能嘗試的模式越多;反之,只在乎瀏覽量的劣質網媒或許能迎合普羅市場,但除了賣量給聯播網,其實沒什麼其他可能性。做新媒體如果只是想著賣瀏覽量做低級生意,那不如賣餿水油。其實新媒體大可不要侷限自己的可能性,也要看清現實,那就是單純靠內容賣廣告已經被證實行不通了,而且也有諸多弊病。
既然行不通,就要把自己看成是從媒體切入來聚眾的網路創業,而不是媒體業。因此在人事跟投資上,也要有這樣的準備,成員要有跨產業的能力。
這樣做,會不會把新媒體搞成掛羊頭賣狗肉,或是把新媒體變成只是一個占比重比較大的內容行銷?不無可能,就如同創業不無可能失敗一樣,就是自己要把持、要撐住。但若擔心會搞成不三不四,而不敢跨出一步求生存,新媒體,特別是在台灣,要成長茁壯就太難了。
此外,我認為政府該義無反顧地支持新媒體,包括實質上的政策支持與各種補助,因為支持新媒體既是促進媒體產業轉型,也是世代正義。政府整天說自己搞不懂年輕人在想什麼、網民為何那麼愛批評,卻又總是把主要的溝通精力放在傳統媒體上,而且設計的訊息還糟糕到不行,有如拿著笨重的網子,整晚看著水面上的月亮,想使勁撈起來一樣。我們很清楚這些都是因為「這樣長官才看得到、才會爽」,就看誰要來當指出國王其實沒穿衣的小孩了。
要撬動現實,需要多管齊下,所以最後跟各位報告:我預計接下來到年底前的幾個月,還會有新的媒體推出,請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4年10月號《數位時代》「爭霸!全球硬體創新軍火庫!」,全國7-11、誠品等各大書店熱賣中,或可選擇線上訂閱。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