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Nokia的名言,但Qlync執行長王廷元認為後面應該要再加上一句:「但人性本懶。」當軟硬整合時代來臨,從龍頭大廠到如雨後春筍崛起的新創團隊都想破頭要將軟體和硬體做完美結合,但一昧側重技術面的結果往往是忽略了使用者體驗。而完美的使用者體驗歸根究柢其實就是簡單、方便而已,而這正是Qlync創辦的初衷—提供給懶惰的使用者,最好用的雲端服務平台。
一組帳密,打通所有雲端裝置
好用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為了簡化使用流程,Qlync以一組帳號密碼將所有雲端服務串連起來,從物聯網裝置到多媒體內容檔案,全部都可以用Qlync的iSAT(Smart Access Technology)系統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做管理。
舉例來說,Qlync的平台已與國內一家監控攝影機廠商整合,當使用者在賣場將攝影機買回家後,先插上電源和連上網路,接著打開瀏覽器登入iSAT平台申請帳號密碼,最後輸入與攝影機綁定的啟動碼,一切大功告成,你就可以在電腦和行動裝置上遙控或讀取該台攝影機,若你擁有十台攝影機,那麼你在iSAT平台上一次就可以管理十台,分享影像、錄影、快轉倒帶…通通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
但這只是Qlync的雲端平台所能提供的眾多應用之一而已,火紅許久的智慧家庭是Qlync的另一個用途。例如與偵測器(sensor)結合後,使用者可遠距開門,不在家時可與門口訪客視訊,甚至可以做到當窗戶玻璃被擊破時,手機會通知使用者,及早阻止小偷破窗闖空門。這些應用不是白日夢,而是Qlync與一家大陸建商正在著手進行中的真實案例。
讓你變得跟Google一樣富有
王廷元表示,Qlync將自己定位成介於基礎建設營運商(IaaS)與終端服務廠商(SaaS)之間的雲端平台服務商。Qlync藉由替下游廠商做軟硬整合,一方面借重終端廠商的通路,另一方面也幫終端市場業者提升硬體銷售量和使用者數量。
王廷元以兩句話來形容Qlync與客戶之間的關係:「雲端穿牆平台的服務者,讓你變得跟Google一樣富有。」後面那句話雖然以玩笑成分居多,但也生動說明了Qlync希望在產業鏈中扮演魚幫水,水幫魚的角色,當Qlync的客戶規模越大,Qlync的規模自然也會隨之擴大。
(圖說:Qlnyc創立團隊姚立偉、王廷元和陳俊達(由左至右)。圖片來源:賀大新攝。)
創業是條不歸路
看似自信滿滿的王廷元,其實經歷過多次創業挫折,當初念博士班念一半決定出來創業,花了五年時間做數位音訊廣播,最後卻以失敗告終,最後還憂鬱了半年,才走出創業失敗的陰影。之後又陸續做了網路安全防火牆和八竿子與科技業打不著關係的國外登山用品平行輸入。
雖然創業過程不盡人意,但王廷元說:「我在每個階段都學到不同的東西,雖然失敗,但經驗值破表。」例如從第一家公司中學到了通路和行銷的重要性、從代購事業學到了客戶服務至上…,而Qlync正是王廷元集八年創業經驗而生的心血結晶,雖然失敗經驗不少,但王廷元還是勇敢創業,因為「創業是條不歸路,創業就不想回去了。」
【創業教我的事】
不管公司成敗,經驗一定會成長,經驗會跟著你一輩子
Q1. 請簡述貴公司的服務內容?
雲端穿牆服務的提供者,但更重視服務,提供total solution.
Q2. 目前該服務的獲利模式為何?
第一塊是買賣,安裝費、年約、維護費、授權費。第二塊是策略合作,跟客戶簽約決定拆帳,例如一開始免費授權,後期逐步收費。
Q3. 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出來第一個工作就是創業,然後不順利,這樣對人生會很兩極化,如果你沒辦法從失敗中走出來,會影響你一輩子,我也是花了半年教育自己才走出來。無論成敗,參與創業過程的經驗是一輩子的。
團隊人數:25人
成立時間: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