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三大優勢 扳倒Google
百度三大優勢 扳倒Google
2005.12.01 |

論起在網路搜尋技術的資歷,Google的創辦人佩吉(Clarry Page)與布林(Sergey Brin),還得叫百度創辦人李彥宏一聲「前輩」。 今年三十七歲的李彥宏,比佩吉和布林還早投入開發網絡搜尋技術,他在一九九四年於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讀博士時,曾發表有關檢索查詢網路資訊的「超鏈分析」方法,是最早的一篇論文,並取得專利。當時,楊致遠的雅虎剛登記成立公司,Google的佩吉和布林則還未碰面。
這四人的專長都在網路搜尋,都放棄博士學位投身網路事業,差別在於李彥宏最初選擇就業而非創業,加盟道瓊斯(Dow Jones)參與開發(華爾街日報)的線上資料庫,之後再進入另一家搜尋引擎公司Infoseek。一九九九年底,李彥宏回到中國,並在隔年網路股崩盤前,拿到啟動資金一百二十萬美元,成立了百度這家公司。

世界中國 百度領先Google近二○%

雅虎和Google從矽谷出發,眼光放在全球市場;百度則在北京起家,目標很單純,就是拿下中國市場,坐等中國的上網者、中文網頁和搜尋次數增加,將自己推上王座。僅以目前在中國的流量,百度就躋身全球第五大網站,未來有機會進到前三甚至第一。取得單一國家第一,就等於是世界第一,以往這種現象只在美國發生,未來卻極有可能在中國重現。
Google在全球搜尋市場以接近六成市占率居絕對領先,卻在中國輸給百度。根據中國社科院調查,中國的線上搜尋市場,百度以四六%市占率,領先第二名Google的二七%,差距還在持續擴大中。
百度不僅快速追趕Google,更要從Google模式中創造差異化。 Google對於搜尋引擎帶來的創新,首先是在檢索方法上,以「關聯性」(relevence)取代「頻率」(frequency),讓查詢結果更趨向準確。其次是在網路廣告上,當某個關鍵字被查詢時,和這個關鍵字有關的廣告,會在查詢結果頁面的右邊,以小方格文字依序呈現,對查詢者是準確的廣告訊息,而且只有被點選後,才以次數計向廣告主收費。

商業模式別苗頭 雙方緊抓不同客群

Google以一家之力,創造一種新的網路廣告模式,有別於在網頁上的橫幅廣告(banner)。文字方格和橫幅廣告並不互斥,而是訴求對象不同。文字方格適用中小企業銷售產品,類似報紙分類廣告,橫幅適合大企業做形象或活動告知,類似電視廣告。Google在文字方格廣告稱王,雅虎則在橫幅廣告領先。文字方格廣告的出現,降低費用門檻又提升廣告效果,讓中小企業也能靈活運用網路媒體。百度抓住機會,在此之上演化出「競價排名」模式。
百度抓住潮流 扮演中小企業銷售平台
中國連續八年超過八%的經濟成長率,催生出許多中小企業,分布全國各地,目前已超過兩千萬家。從進出口貿易商到代理原廠產品銷售的經銷商,再到自己開工廠的黑手頭家,形形色色的中小企業老闆所共有的難題,就是如何找到客戶(或被客戶找到)和供應商?各種商機訊息在哪裡?
將這些訊息變得透明,並用低成本的方式流通,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大事業,也造就了百度。由於幅員遼闊加上政府控管,中國的全國性媒體極少(最知名的是中央電視台),因此廣告費用非常昂貴,只有跨國公司、國營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才能負擔。對中小企業來說,只能考慮地區性的媒體,如報紙的分類廣告,但是能觸及的對象就有限。
網際網路解決了全國流通和成本問題。百度推出的「競價排名」服務,讓企業選擇自己需要的關鍵字,比如「茶杯」、「高爾夫球桿」或「名片盒」,再視同一個關鍵字有多少廠商出價競標,再以出價高低來安排在網頁搜尋結果出現的前後順序。只有當自己公司的網頁被點選時,才需要付費,一次費用從三毛到四塊人民幣不等,端視那個關鍵字是否熱門。
百度能做競價排名生意,是因為網站的流量夠大,每天在百度進行的搜尋超過兩億次,使得各種關鍵字被查詢的機率提高,跟著這些關鍵字查詢結果而被點選的機率也就提高。這就像許多個人賣家把產品拿到eBay上賣,因為eBay的網站造訪量大,商品成交的機率也高。有趣的是,許多在eBay和淘寶上開店做生意的個人賣家,也到百度買文字方格廣告或關鍵字競價排名。

百度營收模式 網路推廣+軟體銷售

百度營運長朱洪波指出,百度有兩種營收模式:第一種稱為網路推廣,包含在百度網站登廣告(針對大企業和強勢品牌),以及針對關鍵字查詢結果銷售競價排名(中小企業);第二種是銷售軟體,主要是提供給各級政府單位去做資料蒐集和檢索。
百度有三百多人的業務團隊,占全公司人數三分之一,與技術團隊人數相當,專門到全國各地推廣網路廣告和競價排名。中國中小企業密度最高的地區,就在經濟最早發展的珠三角和長三角。百度在上海和廣州都設分公司,以直銷大軍開拓市場,在其他地區則找代理商合作,要打造一個覆蓋全國範圍的廣告機構。
如此龐大的離線人力,與百度的網路公司形象很難連結,也和Google作法不同。Google針對每季支出超過二十萬新台幣的客戶,才提供專人服務,其他則採在網站上直接登記。百度原本透過代理商推廣告,但中國中小企業差異很大,對網路認識也有限,而競價排名的機制非常複雜,溝通過程常造成誤解,所以乾脆自建銷售團隊。「很多客戶連網站都沒有,像西北和東北地區對網路很不了解,我們還得當顧問教會他們,」朱洪波解釋。
這種投入雖花錢,但效果是立竿見影。在百度剛公布的第三季業績報告中,單季營收一千一百萬美元,其中有一千零六十萬元來自網路推廣收入,這裡頭沒有再細分網路廣告和競價排名各占多少,但百度表示大部分來自競價排名。
百度在今年第三季的客戶數,達到五萬三千家,比去年成長一四八%,而且收入成長一八八%,平均每位客戶的花費成長一六%。在二○○三年,中國有一.二%的中小企業,利用搜尋引擎做為企業推廣,預估到二○○八年將上升到二.八%。「我們就像挖金子,才挖了幾下,就看到一堆,」朱洪波形容。
Google當然不會坐視百度壯大,放任星星之火燎原。

技術人員搶手 Google和百度挖人較勁

七月初,李開復宣布離開微軟加盟Google,要為它開拓中國市場,後因涉及競業禁止條款,被美國法院判決一年內不得從事任何與搜尋有關的工作,只能做人事招聘。儘管如此,李開復加上Google招牌,仍有相當號召力。當李開復宣布要收五十位關門弟子親自培養,五小時內就收到一千多封電子郵件履歷表;當他從十月份開始巡迴北大、清華、復旦、交大和中山等知名大學演講並做人才招聘,入場券一票難求,黑市價格甚至喊到四百塊人民幣。 李開復曾幫微軟在北京成立中國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一直以中國大學生的導師自居,寫過多篇與大學生溝通求學觀和人生價值的文章,並經常受邀演講,這些內容都完整收錄在他的個人網站上。十月份他還在中國出版新書(做最好的自己),剖析個人從小成長、求學和就業的歷程,是一本有自傳性質的勵志書,甫上市就進暢銷榜。李開復儼然成為Google在中國找人才的活招牌。
百度不甘讓Google專美於前,也提前在十一月份展開全國校園招聘。李彥宏回國雇用的第一名員工,是北大計算機系副教授劉建國,他目前已是百度技術長。百度的技術人員多來自清華和北大,如同Google的技術人員多來自史丹福和麻省理工學院,這是純粹靠人的行業,沒有誰能承擔錯失任何一位好手的風險。
中國第一和中國第二的較量,使得三名以後的競爭可有可無,但這些跟隨者絕不想只當綠葉陪襯。排第三的三七二一(市占率八.五%,屬於中國雅虎旗下)和第四的搜狐(市占率三.四%,擁有搜狗),彼此相安無事,各自目標都放在挑戰第一和第二。搜狗執行長張朝陽宣稱搜狗技術在一年後超越百度,擁有中國雅虎、連帶擁有三七二一的阿里巴巴執行長馬雲,則在十一月中放話要擊敗Google。
這將掀起另一場爭奪中小企業訊息商機大戰。

中國網路混戰 雅虎.搜狗.阿里巴巴有份

十一月八日,是中國雅虎網站內容改版的日期,改版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絕大部分新聞和內容欄目都被拿掉,乾淨的頁面中間是一長條搜尋帶,變成搜尋網站。馬雲解釋,做內容不是阿里巴巴的特長,過去中國雅虎也沒做好,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內容經營模式前,先專注原本就擅長的搜尋。 話雖如此,馬雲更關心的,應是中小企業未來做網路推廣時,會更依賴搜尋引擎?還是阿里巴巴這樣的中小企業訊息登錄網站?當搜尋引擎愈強大,會不會威脅阿里巴巴的發展空間?馬雲顯然不想冒這個險。更何況,雅虎本身也提供文字方格的廣告服務,可以用在中國雅虎和阿里巴巴等相關網站。
這將激化市場競爭,拉高Google在中國發展的門檻,並把馬雲和李彥宏從異業變成同行,相互廝殺。今年九月份在杭州舉行的西湖論劍大會,李彥宏原本是與會嘉賓之一,卻在前兩天宣布不出席,馬雲在當天一場座談上提到百度的股價,明確表示看不懂,認為應該只值三十塊美元。
如果百度仿照Google推出Froogle服務,到所有購物網站搜尋,把所有提供商品的網頁抓回,再重新分類在自己的網站上推出,戰情會立刻升溫。Google和原本老客戶亞馬遜及eBay交惡的原因即在此。 百度還未這麼做,可是Google已更進一步。

百度謹慎出招 貼吧和MP3造成社群效應

十一月十六日,Google在美國推出Google Base,針對C2C的個人式買家和賣家而來,可搜尋其他人貼在網路上的產品訊息,還可照郵遞區號分區查詢,第一步切入的是二手車銷售。兩個月前,eBay大張旗鼓買下Skype後,已宣布要進軍二手車和二手房市場。
相較Google的「加法」策略,不斷推出新功能,百度則習慣「減法」思考,從原本所做的事找出新意義。熱門的「百度貼吧」就是例子。所有的熱門話題,都可以簡化為幾個關鍵字,做為查詢的起點。查詢者如果針對這個話題有一些想法,就可以直接在貼吧上發表,與其他同好交流。
今年火紅的(超級女聲)節目,就使得百度相關貼吧如天女散花般爆開,支持不同參賽選手的粉絲,各自在以選手名字或外號為關鍵字的貼吧上,大量留言,高峰時期一天都有十多萬條,相當可觀。
貼吧不牽涉太多技術,完全出於網友的自發性,凸顯百度希望經營社群的企圖,這部分是Google所沒有。由琳瑯滿目的關鍵字所帶動的留言,在訊息累積到一定程度後,目前已按照不同主題被分類,成為百度首頁上可以搜尋的欄目之一。
「百度知道」是百度的另一個欄目,這個類似Wikipedia的自助式線上百科全書,開放讓任何網友上來詢問任何問題,例如日幣和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或周杰倫的新專輯何時推出?再由熱心的網友回答。冷門或艱澀的問題乏人回答,熱門話題則引來上百人跟貼。這些形形色色的答案也被按主題分類,成為百度首頁上的欄目。
MP3是百度首頁的欄目之一,也讓它陷入唱片公司集體訴訟。百度有二○%的流量來自MP3查詢和下載。有關線上版權爭議,特別是在盜版問題猖厥的中國,百度的判決結果將是指標;反過來看,如果判決有利百度,或百度能與唱片公司達成協議,取得合法授權,將有機會成為百度下一個大生意。位於北京的源泉R2G公司,專門從事線上版權代理,目前已與百度密切合作。
光看首頁,百度和Google幾乎一樣,成立背景也類似。百度位於北京中關村,和北京大學隔街相望,這是李彥宏的母校,如同Google位於矽谷的山景市(Mountain View),離創辦人的母校史丹福不遠。這場競爭的重點不在玩零和遊戲,而是網際網路將如何進一步影響中國,以及中國如何擴大影響網際網路。在這條雙向道上,只會有贏家,而沒有真正輸家。 什麼是競價排名? 百度因為網站流量夠大,成為中國超過2000萬中小企業自我推銷的最佳管道。 所謂的「競價排名」,正是掌握顧客需求量身訂製的營利模式…… 每天在百度進行的搜尋超過兩億次,使得各種關鍵字被查詢的機率提高,跟著這些關鍵字查詢結果而被點選的機率也就提高。 當你在百度首頁輸入「茶杯」,按下查詢鍵後,會出來110萬條相關網址,網頁右邊還會出現幾個文字說明的小方格廣告。 如果你的公司所做生意和茶杯有關,希望在百度上容易被查詢到,那麼可以向百度購買「茶杯」廣告,也就是跟著「茶杯」查詢結果出現在網頁右方的文字方格,或者參與競標「茶杯」關鍵字,跟著查詢結果出現在排名靠前的網址,也稱為競價排名。 不管是方格廣告或競價排名,都以被點選次數為基礎收費,一次從幾毛到幾塊人民幣都有,端視那個關鍵字的熱門程度。一般而言,客戶參與競價排名的意願勝過買廣告,因為這會成為查詢結果的一部分,更容易被點選。但這也廣為外界質疑,影響搜尋的公正性。 李彥宏認為,搜尋除了公正,更要對查詢者有用,很多中小企業上百度查詢,就是想做生意找客戶,這個需求也該被滿足。為了兼顧公正,百度採多道把關,和該關鍵字無關的企業,即便花錢也被排除,比方手錶公司要競標「茶杯」就不行。此外,企業參加競價排名後,一旦被點選率過低,也會被百度撤下。 百度 BIDU 成立時間:2000年 創辦人:李彥宏 總部所在地:北京 公開上市地點:美國那斯達克 員工人數:近1000人 業務比重:線上行銷服務96%、其他4% 今年第三季營收:1100萬(美元) 目前市值:3.5億(美元,截至2005/11/23)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