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富士康,才明白生產手機流程多複雜
去了富士康,才明白生產手機流程多複雜
2014.11.30 | 科技

我們每個人都用手機,可是又多少人見識過一部手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各式各樣的零部件從全球匯集,經過富士康等代工廠一系列流水線,最終組裝成為一部可以上網、通話的設備。

藉著小米開放參觀米4生產線的機會,我才有機會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走進廊坊富智康近距離參觀手機製造的流程。這是廊坊富智康(廊坊這個廠區叫富智康,而不是常見的富士康)第一次向媒體開放參觀。我們當然不是找張全蛋,也不是為了做社會調查,而是為了見識現代工業流程。參觀了SMT 和板測流程、米4組裝車間、小米鋼製邊框的鍛造、鐳射等流程。

SMT 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流程。進入參觀需要穿戴頭套、防靜電工服、鞋套。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表面組裝​​工藝,是目前最流行電子組裝技術。首先是打印電路板(PCB),然後錫膏將處理器等芯片粘貼到PCB 上,回溫固定。整個流程完全自動進行。

工人主要負責監控設備的正常運轉等。看到她手上佩戴的手錶了沒?那不是什麼智能手錶,也不是運動追踪手環,而是專門的防靜電手環。

主板四塊一起加工,經過SMT 流程之後,在放大鏡之下初步檢查。之後就是分割和一系列更為複雜的檢測。

主板檢測中的一步。

參觀了自動化最高的SMT 和板測流程,接下來參觀的是人工程度最高的組裝車間。

這就是米4 移動4G 版本的一條組裝線。在這條線上,屏幕模組、主板、外殼等各種組件通過一道道​​工序組合成完整的手機。在組裝流程,富士康還為米4設計了兩款矽膠保護套,防止組裝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外觀磨損。然後經歷一系列聲音、攝像頭、讀寫等測試,刷入指定的MIUI 系統。貼入網許可等。

經過自動封裝機。完整包裝的手機就出現我們面前。為了實現封裝的緊密和完美,生產線上配置了自動封裝機,替代原本的手工封裝。組裝線上類似的自動化改進還有很多。

一箱箱的中國移動4G 版米4。目前廊坊富智康月產180萬米4,這一層有6條這樣的生產線在運轉,整棟樓都是在生產小米,富智康廠方給這棟樓起名『小米大樓』。整個廊坊富智康在過去的三年裡,代工了3700萬部小米手機(包括幾代小米手機和紅米系列)。

經歷安靜的SMT、組裝車間。下面參觀的是最吵鬧、也最有工業味道的流程,小米鋼製邊框的生產過程。

小米曾經在《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裡展示過生產過程。

現場可沒有那麼唯美。哐哐哐的衝擊噪音,工人都需要佩戴隔音耳塞。

下料、拉伸、粗鍛、精鍛,一系列沖孔整形後,才會進入下一個環節。把所有中間的部分全部銑削(去掉那290克),僅留下邊框部分。為什麼打那麼多孔?定位、應力等複雜的原因。

邊框初步成型。

還要用激光燒去天線部分上面的PVC,因為它​​是導電的會影響信號。然後還要通過儀器測試邊框上天線信號、手工檢測邊框有沒有磨損劃傷。

據富士康介紹,我們上面所參觀的四個流程,才占到總流程約10%,餘下的90%仍隱於神秘之中。雷軍去視察生產線,花了7個多小時也沒有看完全程。一支米4要在富士康經過130多位工人和更多機器的加工檢測,才能出廠。

而富士康正在努力加大自動化程度,一方面為了更精準和穩定,畢竟有些工作人工做起來難免有偏差;還因為『缺工人』,現在招工都已經招到新疆和西藏了。富士康目前生產線自動化水平為20%,明年的目標是提高到40%,生產線上的諸多自動化機器,是由富士康自動化研究團隊自研完成。

對於外界的質疑,富士康最不開心的是『飢餓營銷』。在他們看來,己方已經是盡可能地開足馬力生產,為了理順生產流程,『恨不得睡到生產線上』。黑色版米4 發布晚,也是因為最近才克服了生產困難。

在廊坊富智康隨處可見小米的影子,這裡實際上就是小米的後方,小米有個5人小組常駐監督生產流程。今年7月在米4發布會上雷軍曾經公佈向富士康和赫比分別投資12億和7億,用於新增設備。短期來看,小米沒有自建工廠的打算,那麼就需要安穩後方。讓廊坊富士康首次敞開大門,也是小米在宣示對生產的控制能力。

(原文來至 pingwest)

圖片來自富士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