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上市成為了商業圈和科技圈內最熱的話題,當國內外所有的聚光燈都聚焦於董事局主席馬雲和第一大股東軟銀的身上時,作為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的雅虎卻好像被人給遺忘了,而這種遺忘在這些年似乎成了一種習慣。
回顧2012年以來的科技圈報導,幾乎已經被Facebook、Google和蘋果這三大巨頭佔據,Twitter和Amazon偶爾會來分一杯羹,而與Google、Amazon同為網路元老的雅虎所獲得的關注卻屈指可數,偶爾的報導也只是講一下今天雅虎又收購了哪家創業公司,隨後調侃一番雅虎的不務正業。甚至在外界看來,今天的雅虎的確也沒什麼「正業」。
這個創立於1994年那個網路摸索階段的沒落巨頭,隨著網路產業的不斷發展,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企業侵蝕著原有的市場份額,雅虎痛苦地見證了這一時期內Google、Facebook等網站逐漸在各自領域內發展壯大,而曾經的門戶龍頭卻迷失在瞭如今社交網絡和行動網路的大潮中,與昔日的王者寶座漸行漸遠。同時期內,雅虎除了看似「盲目」又「瘋狂」的收購之外,並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舉動。這些收購真的沒有價值嗎,在2014年行將結束之際,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新任CEO Marissa Mayer上任後的這幾十筆收購,來一窺這些收購背後雅虎潛在的商業佈局。
Marissa Mayer上任後的瘋狂收購
據國外媒體報導,作為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東,持有22.4%股權的雅虎根據協議,在阿里巴巴IPO中共計減持1.217億股阿里巴巴股權,減持後雅虎繼續持有阿里巴巴約16.3 %的股權。如果以阿里巴巴的發行價68美元計算,扣稅後此次減持雅虎共計獲得51.31億美元。這筆巨資對雅虎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而資金暫時變得充裕的雅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購,沒錯,繼續收購。
維基百科上有一個關於雅虎這些年收購過的所有公司的列表,根據該列表統計,從2012年新任CEO上任一來,截至目前雅虎已經收購了47家公司。這其中有Tumblr這樣成功的社交網站,但大部分還都是些新創企業,而絕大多數都在被雅虎收購後關閉業務或者就此消失,雅虎也為此被媒體稱為「創業公司殺手」。
雅虎之所以在近兩年大肆收購,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這些年來雅虎錯過了太多的技術更新的時機,競爭對手不僅佔了先機還佔據了市場。在時下席捲全球的行動風潮中,打破被動的局面單靠自身創新很難取得突破,而在這種情況下,收購一些可能在今後有很大發展前景的公司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可以為雅虎下一步的轉型打下基礎。同時收購所帶給雅虎的另一大作用,就是對人才的吸收,來自幾十個創業團隊的優秀成員有不少在被收購後選擇留在了雅虎,這些人有著具備引領業界最新潮流的智慧和能力,這對於一直苦於無法適應網路新形勢的雅虎來說可謂是一筆無比寶貴的資源。
當然,收購帶來的問題也不在少數。最被外界詬病的就是在雅虎收購的這47家公司中,有輕部落格、圖片軟體、影片平台、電話會議系統、新聞摘要客戶端、遊戲公司、線上直播系統、甚至還有一家中國的創業公司。但雅虎一直沒能有一個清晰的發展戰略,如何能將這些各異的產品和團隊全都融合到雅虎的已有核心業務中,或是如何從中構建出雅虎新的殺手產品,這是雅虎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又是複雜的,雅虎曾經的輝煌也正是拜他們自己的收購所賜,2002年收購infoseek成了搜索引擎業的領軍者,收購Overture擁有了最早的流量變現,而迄今為止最賺錢的動作就是收購了阿里巴巴,這說明雅虎的收購路線曾多次成功。但是也有Flickr、Delicious等當年的明星產品在被收購後一直不溫不火甚至慢慢被人遺忘的例子。因此,這種高頻率的收購帶給雅虎的到底是好是壞無法下一個肯定的結論。
目標對準行動化和社交
Marissa Mayer上任後的這47筆收購,雖然看似互不相干,但大多集中在兩個領域,即行動化和社交。Mayer在接手雅虎之初,就曾反覆強調「雅虎的未來就是行動,我們在產品推出上將奉行行動為先的原則。」
按照原有的計劃,Mayer試圖把雅虎轉型為一家「主要從事行動業務的公司」,在這之上,社交同樣也是重中之重。我們可以看幾個具體的案例,創業公司Jybe是一家個性化社交推薦服務商,通過基於用戶在社交圈中的軌跡為他們推薦新的興趣點。
新創公司Wander主打社交日記服務,用戶可通過旗下軟體分享旅行體驗,日常生活瑣事等。而Snip.it則是是一家專注內容整合的社交網站,與Pinterest十分相似。另一個被收購的產品RockMelt的網頁瀏覽器則是集成了社交網路功能,允許用戶透過瀏覽器發送Facebook訊息和瀏覽Twitter。
上述幾個例子全部是社交工具或服務,它們被收購後大多被關停了原來的服務,轉而為雅虎未來推出的社交業務提供平台和技術支持。
另外一方面雅虎也透過收購幫助自己旗下的兩款有著相當用戶基礎的產品Flickr和Tumblr進一步發展,比如能夠提供更多的功能,同時加強行動化。
社交影音應用開發商Ptch旨在幫助用戶拍攝照片和影片,並將照片和影片轉變為「美麗、可共享的電影」,雅虎會將這些技術植入到Flickr行動應用程序中,讓攝影師和攝影師製作更多迷人的媒體內容。圖片應用開發商Cooliris在幾天前剛剛被收購,這款應用可以瀏覽用戶在各大社交網路上的所有照片網路上面的圖片,將他們整合到一起進行瀏覽。除了瀏覽圖片外,Cooliris可以將用戶在各個社交網路上的圖片進行聚合,之後再透過email有選擇性的分享給不同的朋友,這款應用被收購後的任務同樣也是為Flickr的後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轉型社交失敗和誤打誤撞的廣告平台
從上文所總結的角度來看,雅虎的思路是對的,畢竟在這個行動網路時代,行動端的市場越來越重要,而社交網路也呈現出一個多樣化的需求,兩者相輔相成,能夠在其中一個領域佔據主動就意味著另一個領域同樣可以有所發展。
但是這個時間似乎又有一點晚,而雅虎的創新能力一向有所不足,能否單純的通過收購解決目前的困境還很難說,至少從目前來看,在這兩塊雅虎也的確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Flicker在行動社交領域被Instagram徹底打敗,Tumblr在被收購後也是不溫不火,並沒有按照原有的設想發展,而之前的多筆收購也並沒有為雅虎在行動社交上的發展帶來什麼幫助,或者說暫時還沒有什麼可喜的變化。
不過我們也發現,雖然在行動社交領域沒有什麼起色,雅虎卻憑藉著幾筆出彩的收購一舉成為了最大的行動廣告平台,這也可謂是誤打誤撞中了頭彩。
雅虎先是在2013年7月收購了行動廣告創業公司Admovate,這是一家行動廣告技術創業公司,其業務重點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向使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用戶發送個性化的廣告。Admovate的人員和個性化的廣告技術能夠提高雅虎在當時落後的行動廣告業務。這筆Mayer上任後的第18筆收購使得雅虎開始將收購重點放在消費者服務和廣告技術方面。隨後幾個月內,雅虎又收購了社交媒體和行動端廣告設計與發布平台Bread,它通過在Facebook、Twitter 上生成廣告短鍊為內容生產者創造收入,雅虎企圖打造廣告平台的野心開始顯現。
2014年,雅虎在廣告方面的收購變得更加頻繁,2014年7月,雅虎以數億美元的價格出手收購了行動分析和廣告平台公司Flurry,這個成立於2005年的公司是時下最大的行動廣告公司之一,主營業務是行動廣告和數據分析,它所追踪的行動設備數量甚至比Google或Facebook都多,由於雅虎目前還沒有在自家應用之外售賣行動廣告業務,而Flurry目前與8000多個App有廣告合作,這將引領雅虎這家網頁巨頭進入一個更廣闊的行動廣告的空間。
兩個月之後,雅虎又收購了廣告創業公司Luminate,該公司提供的服務允許市場行銷人員在網路照片上疊加產品廣告、顯示廣告和文字廣告,而Luminate和雅虎的整合可以視為作為廣告平台的雅虎能為廣告主提供更多樣的廣告表現形式。
真正的大手筆還在後面,就在半個月之前,雅虎以6.4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影音廣告公司BrightRoll,它為包括Google在內的多家公司和網站提供影音廣告服務,BrightRoll的影音廣告到達率和持續時間曾一度排在業內第一,是美國第二大網路廣告商,並且區別於雅虎之前收購的新創公司,BrightRoll在今年已經實現了超過1億美元淨利潤。這次收購將助力雅虎在行動和PC端的廣告業務,把雅虎的優質桌面與行動影音廣告空間與BrightRoll的程序化影音平台和發行商關係整合起來,從而在兩大平台上為廣告業主創造充足的價值。收購該公司之後也將使雅虎成為全美最大的影音廣告平台,
至此,影音廣告和行動廣告業務已經成為了雅虎轉型戰略的核心,並且伴隨著雅虎這一年收購和潛心經營,相關營收的確獲得了增長,第三季度行動廣告收入佔總雅虎營收的62%,去年相應的數字是41%。
在這幾十起收購中,我們可以看到雅虎在誤打誤撞中終於找到了發展的方向和下一步的核心戰略,並且正向著廣告平台巨無霸的路線穩步前進。
結語:找準了方向,但復興不易
國外有分析人士將雅虎的收購行為評價為:「雖然這些舉措可能帶不來新的、大膽的商業化計劃和產品路線圖,也無法將雅虎的核心資產帶到21世紀,但是,這些收購動作正在把一些必要的『零件』聚到一起。」
雅虎作為昔日的幾大網路巨頭之一,在現在的網路領域發展不利,不得不另闢蹊徑,但卻有望意外的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路線,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這條路上少不了Google、Facebook等強敵的競爭,雅虎在這場比拼中也僅僅是領先了一步而已,離最後的成功還差的很遠,要想復興,雅虎才剛剛開始。
本文出自虎嗅網 / 邵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