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過去在業界的亮眼資歷,加上參與柯文哲競選團隊,人稱「翟神」的和沛科技執行長翟本喬,他的言論近來成為社群及網友鄉民們的關注焦點, 他在13日晚上受邀參與PTT公民版(PublicIssue)第14屆「鄉民給問嗎」,節目在LIVEhouse.in上直播,由網友在PTT和LIVEhouse.in同步發問,柯文哲競選時規畫Open API的王景弘任主持人。從上班族責任制、在Google的工作經驗、開放資料、鴻海投資議題、對教育的看法、網路創業…等等議題無所不包。以下整理其中跟科技較相關的兩個議題,包括開放資料和創業如下:
(圖說:和沛科技執行長翟本喬參與PTT公民版的鄉民給問嗎,在LIVEhouse.in直播。圖片來源:截自LIVEhouse.in。)
開放資料的第一步是盤點資料
網友提問:翟神怎麼看目前的OPEN DATA政策?台灣需要的應用是什麼?
翟本喬說,開放資料政策首先應該讓大家知道目前有哪些資料。有哪些是需要開放但還未開放的資料?應用層面的話,辦一個比賽,做全體全面性應用的結合,一定要結合通訊到雲端,開放資料的應用要跟社會生活中的硬體息息相關,例如,機器人自己去買超市買東西,自動讀商品的標籤,用開放資料一比對,就可以查這瓶油安不安全,機器人結帳完再把物品拿回去。
王景弘問說:「政府應不應該用開放資料來賺錢?」翟本喬指出,要看資料本身的性質,如果有些資料有很大的商業價值,某些人可從中獲得利益,但某些人卻沒有享用利益,就失去公平性,也不符合開放資料完全開放的原則,政府賺的錢也要以某種形式回饋給社會。
所以,翟本喬說,政府不可能比全體人民聰明,直接把政府資料全都開放出來,人民自然會自己用,而不要去管人民要如何使用開放資料。
台灣創業不輸矽谷,差在眼界
網友提問:台灣的技術比得上矽谷嗎?要怎麼做?台灣市場太小了嗎?
翟本喬說,這不是技術問題,是Business sense的問題。台灣在技術上不會輸給矽谷,重點是眼界及看到的商業機會在哪裡?老一輩有錢的人很多,現在中間年齡有斷層,要找懂得老人家在想什麼,又知道年輕人在做什麼的人,而他想扮演這個角色。
翟本喬卻也不擔心,他認為大家開始往外看就好了,矽谷也不是一天養成,也是花了30-40年的時間。那時候出國留學的台灣人很多,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去那裡念書,卻是吃台灣食物、跟台灣同學住在一起,或是超過80%的同學都不敢跟老師問問題互動,這樣失去出國看看的意義。
要看怎麼定義,如果指的是軟體系統的話,那台灣就太小,軟體就是要寫好並面對全世界,「為何只能在台灣賣呢?」翟本喬說。
網友提問:是否考慮成立創業基金?
翟本喬回說,有在考慮,之前公司募資時,就遇到創投根本看不懂,所以沒辦法投資,或者是光看你的人就敢投資。鴻海投資和沛科技和Airsig都是如此,鴻海也邀請翟本喬忙完後幫創投基金看案子。
當時和沛談了國內10家企業,有創投基金和大公司投資顧問,問題出在一個創投基金沒有10億以上,就不能當創投基金。因為投資的90-95%都是失敗,如果每一家投1千萬,也無法投幾家,只有1億元資金還玩什麼創投。
投資部門顧問只敢投上游和下游,因為在策略上就是要投資有關係的企業。手上很有錢的創投,看不上小案子,寧可投1億,承受只有1%成功的風險,也不選擇投資很多家都1千萬元,有10%成功機會。有些創投認為1千萬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