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場創業小聚,主題分享則邀請新創隊聽力雲行銷長嚴心汝,分享他們到矽谷學習三個月的矽谷經驗,演講完整整理如下:
聽力雲行銷長嚴心汝說,有視力檢測但沒有聽力檢測,聽力雲提供免費的聽力檢測。嚴心汝指出,聽力不是受損才需要,聽力雲把檢測變得很有趣,規畫「亂世佳毛」等等主題。正在開發Erdo Player。
(圖說:聽力雲團隊前往矽谷三個月,學習矽谷文化。圖片來源:林衍億攝影。)
聽力雲被SVTA Immersion Program選中,這個計畫由20位台灣天使投資人發起,資助新創團隊前往矽谷三個月,融入矽谷學習,並接受創投的諮詢和投資機會。
1、走訪知名大公司
矽谷的概念也慢慢在轉移,地理上也分南部和北部,很多軟體和人才已經往北部移動,建議創業家可以到舊金山,像Dropbox、Airbnb、slack和Twitter都在舊金山。
參訪蘋果、Google,印象最深刻的是,Google裡有很多工程師自發性的專案Slide Project,這些專案驅動公司未來的成長。大公司願意投入新資源,並勇於創新,推動公司未來有新發展和新趨勢。這是我們看到和很多台灣公司很不同的地方,雖然和績效無關,但是有很多未來發展性。
有一位矽谷投資人問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想要創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對矽谷人才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是他們一開始就會思考並回答的事。
聽力雲跟Twitter的工程師聊天,發現大公司會用財務層面去思考「人才需要什麼」?很重視人在矽谷的創業環境中。
2、矽谷創業文化
矽谷的創業文化鼓勵失敗,要嘛就是趕快創業成功,不然就趕快失敗,而不是一直處於不上不下的「創業者」。他們提醒我們記得擁抱失敗,為自己訂里程碑,看能不能用盡全力達到?不行的話就趕快轉型,失敗不是很丟臉的事,而是讓你做別的事情成長,很重要的動力。而台灣很少人在談失敗。
矽谷大部分人都具有開放心態,給的都是建議,不會一開始就說這個想法不可行,這也是我們重新思考商業模式的動力。此外,他們認為想法不再是秘密,想法不需要一直不說,說出來反而會有很多資源投入。重要的是要有動手實做的創新創業精神,執行力對創業家很重要。
在矽谷,創業家專屬的語言是「Vallish」,就是用1分鐘簡短地說出自己的服務。而且矽谷對創業家很友善,創業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矽谷彈性而完整的創業生態體系,資源多、人才多,很多彈性機制,創業家沒有錢,但可以用股權去換人脈、法律資源。有很多資深的人投入創業公司,也有年長有資源的人跟創業者交流,希望把生態體系更完整。在矽谷會被迫思考,我的市場在哪裡?要在哪裡做生意。
3、該出發去矽谷了嗎?
你想要認識投資人、找夥伴、募資,還是發展國際市場?嚴心汝建議,一定要先確認目標,做好功課再出發,要想一下自己的創業階段在哪裡?你只有想法和原型嗎?有使用者了嗎?目標市場在哪?公司登記在哪裡?矽谷創投看不懂台灣的法規,一定要是他們看得懂的法規。
公司缺少什麼資源?去矽谷是尋找機會,長期維護跟投資人的關係,當你準備好的時候,就可以邀請創投投資,也可以加入矽谷的育成中心學習。
如果你是有想法的夢想家,先帶著想法去體驗,認識未來可能的夥伴,像AWS service Loft就是很好的交流空間。或是帶著你的專長去參加Hackathon和Meetup,或是沒有想法的話,也可享受免費的午餐。一定要試著體驗美國文化和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