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吸金新創,35家一次看
超吸金新創,35家一次看
2015.03.12 | 創業

全球投資潮,在2014年再次衝上巔峰!根據美國國家風險創投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NVCA) 和PwC統計路透社資料,全美總投資額在2014年達到483.9億美元,創下2000年網路泡沫時的新高,並有4筆投資案金額超過10億美元。儘管有專家將其視為警訊,但看好的人也不少,而市場也預估這波趨勢會持續到今年。

投資熱火同樣也在台灣引爆,過去一年內,至少出現5起台幣億元等級的投資案。此外,關心台灣新創環境的聲音也逐漸響亮。去年年底,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來台,並表示計畫在台灣成立基金,幫助年輕創業者。一個月後,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也喊出要以1億元台幣成立創業基金,投資早期新創公司。緊接著國發基金更以罕見大手筆,宣布注資25億台幣給美國500 Startups集團發起的500 Startups lll, L.P.、台灣本誠創業投資,以及同是台美合資的華美科技創業投資基金、TransLink Captial Partners lll, L.P.,希望能藉此吸引國際創投投資台灣新創。有了充足的彈藥和糧草,台灣今年的創業環境將會更加熱鬧。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近一年內獲投資的台灣新創公司

KKBOX
獲投金額(台幣):約31.2億
主要投資者: GIC

Vpon(威朋)
獲投金額(台幣):約3億
主要投資者:來自金融業及亞洲知名資本

盈科泛利(活動通)
獲投金額(台幣):等值數億
主要投資者: DCM、Qualcomm Ventures、Soft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Fund

沛星互動科技
獲投金額(台幣):約1.8億
主要投資者: Sequoia Capital

創意點子
獲投金額(台幣):1億
主要投資者: H&Q漢鼎亞太集團、兆豐金、國泰金、第一金、交大Angel Club

iFit愛瘦身]
獲投金額(台幣): 8千萬
主要投資者:心元資本、源景創投、群策整合顧問集團、律師簡榮宗、台灣聯想前總經理歐明哲

獲投金額(台幣): 2,500萬
主要投資者:心元資本

和沛科技
獲投金額(台幣):超過6,200萬
主要投資者:鴻海集團

AirSig
獲投金額(台幣):約6千萬
主要投資者:鴻海集團

Codementor
獲投金額(台幣):約3,400萬
主要投資者: Techstars Ventures、FG Angels

POP
獲投金額(台幣):約2,100萬
主要投資者: 500 Startups、Golden Gate Ventures、zPark Venture

愛卡拉(LIVEhouse.in)
獲投金額(台幣): 2千萬
主要投資者:遊戲橘子

獲投金額(台幣): 3千萬(兩輪投資)
主要投資者:心元資本

WritePath(TopAdmit)
獲投金額(台幣): 1,600萬
主要投資者: B Dash Ventures

歐米爾網路科技
獲投金額(台幣): N/A
主要投資者: CyberZ

食我部落
獲投金額(台幣): N/A
主要投資者:聯合報系集團

註:依金額排序

2014年22大獲投資公司

Uber
融資輪: E輪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18億
公司類型:叫車軟體
成立時間: 2009/3|國家:美
主要投資者: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Lone Pine Capital

融資輪: D輪|獲投時間:2014/6
獲投金額(美元): 12億
主要投資者: Menlo Ventures、Google Ventures、KPCB

小米
融資輪: E輪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11億
公司類型:行動裝置
成立時間: 2010/4
國家:
主要投資者: All-stars、DST、GIC

Flipkart
融資輪: G輪
獲投時間: 2014/7
獲投金額(美元): 10億
公司類型:電子商務
成立時間: 2007/9
國家:
主要投資者: Digital Sky Technologies、Sofina、GIC

融資輪: H輪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7億
主要投資者: 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T. Rowe Price

Kronos
融資輪:私募股權投資
獲投時間: 2014/2
獲投金額(美元): 7.5億
公司類型:雲端人力管理
成立時間: 1977/10|國家:美
主要投資者: Blackstone、GIC

Cloudera
融資輪: F-ll
獲投時間: 2014/3
獲投金額(美元): 7.4億
公司類型:大數據
成立時間: 2008/10
國家:
主要投資者: Intel Capital

美團
融資輪: D輪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7億
公司類型:團購網
成立時間: 2010/3
國家:
主要投資者: N/A

融資輪: C輪
獲投時間: 2014/5
獲投金額(美元): 3億
主要投資者: General Atlantic、Sequoia Captial、阿里巴巴

滴滴打車
融資輪: D輪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7億
公司類型: 叫車軟體
成立時間: 2012/9
國家:
主要投資者: GGV Capital、騰訊、DST Global、淡馬錫

Magic Leap
融資輪: B輪
獲投時間: 2014/10
獲投金額(美元): 5.42億
公司類型:擴增實境
成立時間: 2011
國家:
主要投資者: Obvious Ventures、Legendary Entertainment、KPCB、Google、Qualcomm Ventures、Andreessen Horowitz

Sierra Oil and Gas
融資輪:私募股權投資
獲投時間: 2014/9
獲投金額(美元): 5.25億
公司類型:能源
成立時間: 2014
國家:
主要投資者: Riverstone、EnCap Investment、Infraestructura Institucional

Snapchat
融資輪: D輪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4.85億
公司類型:通訊軟體
成立時間: 2011/5
國家:
主要投資者: August Capital、雅虎、GIC、KPCB

Airbnb
融資輪: D輪
獲投時間: 2014/8
獲投金額(美元): 4.75億
公司類型:旅遊住宿
成立時間: 2008/8
國家:
主要投資者: TPG Growth、T. Rowe Price、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

Agropur Cooperative
融資輪:私募股權投資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4.7億
公司類型:乳品
成立時間: 1938
國家:
主要投資者: La Caisse de dépôt et placement du Québec、The Fonds de solidarité FTQ

Privia Health
融資輪:私募股權投資
獲投時間: 2014/9
獲投金額(美元): 4億
公司類型:雲端醫療管理
成立時間: 2007/1
國家:
主要投資者: Goldman Sachs

WeWork
融資輪: A輪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3.55億
公司類型:工作空間租賃
成立時間: 2010/2
國家:
主要投資者: JP Morgan Chase & Co.、Harvard Management Company、Benchmark

GreenSky Trade Credit
融資輪:私募股權投資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3.5億
公司類型:投資理財
成立時間: 2006
國家:
主要投資者: N/A

口袋購物
融資輪: C輪
獲投時間: 2014/10
獲投金額(美元): 3.5億
公司類型:行動電商
成立時間: 2010
國家:
主要投資者: DST Global、Falcon Edge Capital、騰訊

Delivery Hero
融資輪: G輪
獲投時間: 2014/9
獲投金額(美元): 3.5億
公司類型:電子商務

成立時間: 2011/5
國家:
主要投資者: Vostok Nafta Investment Ltd、Kite Ventures

Dropbox
融資輪: C輪
獲投時間: 2014/2
獲投金額(美元): 3.5億
公司類型:雲端儲存
成立時間: 2007/6
國家:
主要投資者: Salesforce Ventures、T. Rowe Price、BlackRock

Palantir Technologies
融資輪: H-lll
獲投時間: 2014/9
獲投金額(美元): 3.36億
公司類型:大數據
成立時間: 2004/1
國家:
主要投資者: N/A

Coupang
融資輪:私募股權投資
獲投時間: 2014/12
獲投金額(美元): 3億
公司類型:電子商務
成立時間: 2010
國家:
主要投資者: Illuminate Ventures、Rose Park Advisors、BlackRock

Tango
融資輪: D輪
獲投時間: 2014/3
獲投金額(美元): 2.8億
公司類型:通訊軟體
成立時間: 2009/9
國家:
主要投資者:阿里巴巴

優信拍
融資輪: C輪
獲投時間: 2014/9
獲投金額(美元): 2.6億
公司類型:二手車拍賣
成立時間: 2011/9
國家:
主要投資者: Warburg Pincus、Tiger Management

註:依金額排序
資料來源:Neur、CrunchBase、Bloomberg Business(2015/1)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50期)
其他精彩內容》》
訂閱數位時代》》

關鍵字: #KKBO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在零售數位轉型浪潮下,顧客跨越線上線下,期待的是不中斷的體驗。但當據點與品牌日益龐雜,服務容易斷線,品牌該如何化解?

走過65年的恆隆行,代理超過29個國際品牌、據點遍布全台,為了突破這道難題,恆隆行打通零阻力的顧客關係路徑,實現品牌關懷。

多品牌、多通路的隱憂——體驗為何斷線?

「過去只要把好產品賣出去就好,但現在顧客期待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體驗。」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恆隆行同時兼具代理、品牌與零售三重角色,若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隱憂很快浮現。

五年前,恆隆行在全台已有逾70個專櫃,各自經營 LINE 帳號。顧客跨櫃位或跨品牌諮詢時,因難以全面控管,提供風格一致、資訊齊全的回應,是一大挑戰;售後服務需要完整資訊,轉介客服的流程變冗長。

Omnichat
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
圖/ 數位時代

「顧客明明都是恆隆行的消費者,卻可能在不同櫃位得到不同解答,這就是必須解決的阻力!」陳思樺坦言,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對一個代理29個品牌、橫跨多通路的企業而言,零散不僅削弱體驗,也消耗內部人力。

這些挑戰讓恆隆行意識到,唯有在建立「一致性的品牌信任感」,並確實實踐「無阻力服務」,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恆隆行從品牌關懷出發,打造零阻力的流暢服務體驗

帶著這樣的決心,恆隆行在2024年展開整合計畫。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任務,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門市的70至80個 LINE 帳號,收斂為單一入口,並以三合一選單架構,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甚至是品味生活的多元需求。

Omnichat
恆隆行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將客服與門市串聯起來,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以及提升生活品味的多元需求。
圖/ 恆隆行

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客服與門市首次真正串聯起來。當顧客有維修需求時,櫃位人員能即時將案件指派至後勤單位,免去層層等待;顧客掃描 QR Code 綁定熟悉的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獲得建議與售後協助。現在,無論是客服維修或門市選物顧問,都能透過這個入口實現服務——從獲客、購買、售後保固到清潔耗材加購,任何階段都能延續一致體驗。

「顧客不只是收到推播,而是能延續自己的旅程,甚至和服務人員建立起信任連結,這就是品牌關懷。」陳思樺表示,這套架構也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透過 Omnichat 與 91APP 串接,恆隆行得以整合瀏覽紀錄、點擊行為與線上線下購買紀錄等第一方數據,優化行銷推播,避免過度打擾,並累積更完整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透過單一帳號的整合,成功打造出一個兼容多品牌、多銷售通路、多行銷管道的 LINE 官方帳號,在各品牌仍能保有個性化的溝通語氣與內容之際,仍統合進「One hengstyle」會員體系。換句話說,不論消費者來自直營門市、外部通路,或線上電商購買,最終都會成為 One hengstyle 會員,持續接受個人化服務。

恆隆行
恆隆行顧客掃描門市 QR Code 綁定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得後續建議與售後協助,打造暖心OMO服務。
圖/ 恆隆行

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對外要無阻力,對內也要滑順。系統架構要保持彈性,能符合恆隆行內部跨部門協作。以前客服沒有系統可以評估,現在則可利用跨部門報表功能,幫助第一線人員即時掌握進線數與處理時長,讓服務品質有跡可循。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系統上線,成效很快浮現。數據顯示,恆隆行直營門市顧客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持續在線互動,顯示他們不再是「買完就走」,而是因服務價值留下來。隨著好友數持續成長,恆隆行官方帳號的封鎖率穩定維持在 31% 以下,遠低於零售品牌平均 65%。更重要的是,LINE 官方帳號帶來的轉換率比整體平均高出35%,每月新增線下綁定超過5,000筆,逐步累積成跨品牌應用的基礎。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顧客體驗,也提升了內部效率。陳思樺表示:「對外,顧客的問題能更快解決、售後不中斷;對內,櫃位人員負擔減輕、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零阻力!」她補充,為深化品牌關懷,恆隆行持續優化服務腳本,確保顧客在不同場景中都能延續信任。「我們要的不是短期的 fancy campaign,而是長期的對話與陪伴。」

未來,恆隆行除了以第一方數據為核心,持續為各品牌打造專屬體驗,把洞察應用到服務腳本與行銷策略,後台報表也將強化分流與品質監控,讓內外流程更順暢。同時,也期待與 Omnichat 探索 AI 應用,例如將電話需求無縫轉接至 LINE、讓自動化回覆更具人味等,把「零阻力服務」推向更多場景。

Omnichat 台灣總經理翁忻閎回顧過往經驗指出:「很多單位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就透過 workshop 與教育訓練,協助內部釐清痛點、建立共識。」但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技術,而是企業轉型的決心以及統合方向的能力。「品牌要先想清楚,究竟希望帶給顧客什麼樣的一致體驗?內部目標是否對齊?」

他認為,唯有基礎建設完善、方向一致,OMO 才能真正落地,而 AI 等新技術也才能在這些基礎上發揮價值。恆隆行的轉型便是一例:將分散的服務觸點收斂為單一旅程,最終轉化為零阻力的品牌關懷。當顧客在任何節點都能感受到信任與連結時,零售商才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