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佳俊] 資料分享會帶來倍數成長,尤其是線上電子商務
[詹佳俊] 資料分享會帶來倍數成長,尤其是線上電子商務

記得台灣市場喊API經濟來了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了,但似乎眼光比較著重在硬體 IoT物連網能蒐集大資料,透過API提供開放資料給物連網生態圈,進行分析與各種延伸應用。

除了IoT的API外,其實API也是國際電商業者與上下游生態圈進行資料交換自動化的主要應用工具。例如國際主要旅遊訂票電商Expedia有超過9成的營收貢獻來自於API資料串接,SalesForce約有5成營收來自API,eBay的API貢獻額也估計有6成。

透過資訊公開的API應用更是Amazon由賣書專業垂直電商成為多樣化產品總類的平台跨境電商巨頭主要推手原因之一。透過不斷新增功能的開放式 Amazon APIs,協助Amazon的賣家與上下游電商可以快速將產品上網銷售與進行各種協同行銷活動,或是進行品牌官網的Amazon導購方案帶來賣家產品網頁流量,近一步推升Amazon整體電子商務的營運效率與競爭力。

圖說;Amazon提供各種公開的API讓賣家與第三方服務公司進行資料串接,圖片來源: Amazon 網頁

(圖說;Amazon 提供各種公開的API讓賣家與第三方服務公司進行資料串接,圖片來源: Amazon 網頁)

Amazon在2002年就已經開始進行公開資料API的導入,其實一開始也不是非常順利,初期就有碰到不少員工與供應商的抗拒,不願意交出資訊來對接。明確訂定 Amazon 公司 API 資料開放策略與方向的 CEO Jeff Bezos甚至曾經威脅解雇不願意配合的員工,與停止跟無法使用API進行資料串接的供應商合作,

Amazon透過CEO強力主導資料開放的API策略,建立起高效率的電商生態圈運作環節,避免資料重製的成本浪費,Amazon也逐漸取得可以發展成為電商巨頭的必要競爭優勢。

圖說:Amazon提供API讓合作廠商連結資料庫,協助品牌進行官網進行產品導購到Amazon,圖片來源:ICECAT

(圖說:Amazon提供API讓合作廠商連結資料庫,協助品牌進行產品自動在Amazon上架,與品牌官網產品導購到Amazon。圖片來源: ICECAT提供)

台灣電商應用API有多少比率似乎沒有相關的正式統計資料,但據我們側面的非正式市場調查與了解,台灣電商與企業使用API進行資料串接的比率應該相當低,還是以手工流程為主。EDI電子資料交換的格式不統一與資料開放困難度可能是主要原因。

台灣電子商務與企業的營運流程如果還有很多手動資料處理與重製,則可能帶來成本浪費與營運低效率,有可能很難以抵擋越來越開放的跨境電商競爭。加上如果要踏出台灣市場進行國際化與跨境交易,也可能會產生API資料對接上的困難。

透過資料開放應用與電子資料交換格式的統一化與規格化,台灣電商與品牌產品有機會透過API來跟國際電商與通路進行資料接軌。除了少數台灣品牌已經國際化,擁有分公司與在地業務團隊來開發通路外,對於台灣中小企業而言,跨境的電子商務平台應當是進行國際通路開發很有效率的工具。

只是要經營電商Online的生意,企業主首先就必須要有Online的思維。如荷蘭文章結尾所 強調的概念: "Delen is vermenigvuldigen, Zeker online."

簡單翻成中文就是: [資料分享會帶來倍數成長,尤其是線上電子商務!]

部分參考資料來源: Emerc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