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進決策過程?
如何改進決策過程?
2005.11.01 | 科技

相信你可能有這樣的經驗,在會議室裡,來自組織裡的各路人馬齊聚一堂,經過冗長的討論,所有的人都還在各說各話,始終無法有個結論,最後的決議,就是下次開會時再做決定。就這樣,每天有開不完的會,討論不完的議題。
這樣的場景在強調由專業經理人負責管理運作的現代企業組織裡非常常見,這些採取團隊運作的組織,不像家族企業,凡事都是老闆說了就算,所有的決定都是在取得共識的情況下產生。這種決議產出的過程,符合現代企業的精神,但是在凡事講求效率的商業競爭中,如何能夠緊抓市場脈動,快速地做出決策,有時候會比做出好的決策更重要。

決策之前要有良好的對話

全球擁有十四萬五千名員工的惠普(HP)公司,在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的資訊市場裡,深深體會到決策效率的重要性,因此特別花了兩千萬美元引進一套「動態領導」(Dynamic Leadership)的課程,讓全球一萬兩千名的管理人員都進行相關課程訓練。這套課程運用在協助跨部門、跨領域的決策會議上時,效果最為顯著。
擔任惠普大中華暨東亞區教育訓練協理的隆佳慧指出,惠普的人力資源部門規劃了非常多種教導員工如何做決策的課程,針對不同層級的管理者,給予不同的訓練,但是唯有動態領導課程,最讓同仁獲益良多。
「形成一個決策要包含三個部分:專業知識、判斷和溝通,」隆佳慧進一步分析說,專業知識是最基本也是問題最小的部分,因為員工要知道這個決策會產生多少營收?需要多少行銷費用?對於市場占有率的影響為何?在做跨領域溝通時,知識只是形成對話的工具,而在做出判斷之前,就需要參與者運用系統化的思考來解釋,形成對不同提議的評價,但是要做出決策關鍵則是在「良好的對話」。

討論之中聆聽多數的意見

但什麼是「良好的對話」?如果請教育訓練、管理學的專家來解釋一定會有各種答案,市面上更是不乏相關的參考書籍與教材。儘管可以佐證的理論有無數種,惠普卻採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情境模擬」:首先是將經歷、資歷接近的管理人員齊聚一堂,再跨部門打散,分成四至五組,每組人數不等,依據指定題目,進行四十五分鐘的討論後,各組提出一個企畫提案,再各自上台為自己的提案進行簡報,最後挑選一個提案做為決策的結果。
「討論的過程裡,可以看到每一組人馬都在盡力地sale(推銷)自己的點子,如果被接納就會很高興,無不希望自己的想法被採納,」曾經上過這個課程簡易版的企業公關品牌經理李惠菁說,跨部門討論的時候,會看到各部門不同的思考邏輯。
「這個課程重點不在於決策的結果,而是決策形成的過程,」隆佳慧說討論過程中,會有兩名外部指導員在旁邊不停地紀錄每個人的反應,例如A和B如何為一個觀念僵持不下,C在一旁敷衍了事,而D則是靜坐一旁玩弄手機等。
討論結束後,外部指導員會給予「回饋」,也就是根據記錄提出詢問,例如當A和B爭執時,問B剛剛是不是覺得受到傷害,再反問A剛剛為什麼口吻要這麼尖銳?就連沈默的C和D也會被追問為什麼不參與討論。「當事人被講師詢問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啊!我有這樣嗎?」,」隆佳慧指出,「這種像是照鏡子般的提醒,往往讓很多人知道原來自己過去在討論時,都是堅持己見,而沒有真的就事論事,才知道是溝通方法有問題。」

加速決策,要問對的問題

「在群體決策的過程裡,很多時候大家忙著推銷自己,不知不覺就會繞著議題原地打轉,」隆佳慧說,甚至更多的人在參與會議時,可能會因為提議被反駁,就放棄原來的想法,失去繼續討論的勇氣。
「在進行情境模擬前,大家都聽了很多關於決策的理論,但是在講師提醒後,才會真正明白溝通技巧應該如何使用。」隆佳慧自己則是因為負責安排訓練陪同上了數次課程,在講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裡,對於自己在會議裡的發言方式也有極大的轉變。
「以前我很怕衝突,只要會議裡有人爭吵,就會嚇得不敢說話,」隆佳慧說,「但是現在只要有爭執,我反而會開始覺得興奮。」隆佳慧日前受邀參加一個跨部門的會議,當主席為了執行前次會議的決議,而和台下的人開始激辯時,隆佳慧卻開始發問,並且運用動態領導課程裡學到的對話技巧,適時地丟出問題,讓大家重新腦力激盪,會議結果不但推翻前次決議,而且很快地幫助大家找到共識,做出可以滿足多數人的決策,「靠問對的問題,進行良好的對話,就能縮短決策的過程。」
「很多主管分享在工作裡運用溝通技巧的實戰經驗,除了可以讓組織變得更有效率外,也帶給自己更多的成就感,」隆佳慧說,這樣也可以幫助每一個惠普員工,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工作上更有價值。

隆佳慧 1967年生,台大國際貿易系畢業。1989年進惠普,擔任過HP Taiwan徵信收款暨進出口部經理、大中華暨東南亞教育訓練協理,目前擔任HP北亞教育訓練協理。長期駐守中國大陸,負責兩岸三地、東南亞各國等跨國人才教育訓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