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本,戴爾研發也很行
除了成本,戴爾研發也很行
2005.10.15 | 科技

戴爾與惠普的戰火從來沒有停過,從產品的對決、人事的變動,一直到公司策略的發展,總是時常拿出來對比檢驗,雙方的口水戰也時有所聞。戴爾最常被對手批評的,就是研發費用占營業比例較低。以二○○二年全球景氣最不佳的時刻來說,IBM的研發費用占公司營收五.九%,達四十七億美元,惠普為三十三億美元,占營收五.八%,但戴爾僅有四.五億美元,占不到二%。面對對手的批評,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雖然嘴上說創新的形式不同,但實際上戴爾近來也相當積極在海外成立研發中心。
早在二○○一年,戴爾就在台灣成立了「戴爾台灣研發中心」(Taiwan Design Center, TDC),目前員工人數約兩百人,預計年底會擴編為四百人,主要負責PowerEdge系列伺服器、筆記型電腦與PDA產品,這也是戴爾全球五大研發中心之一,另外四個分別在美國、印度、新加坡、以及上海。戴爾今年更從對手惠普公司挖角擁有十六年經驗負責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研發的陳巧鳳,力邀出任台灣研發中心執行總監一職。

台灣的技術讓北京黯然

雖然策略不同,戴爾對於研發中心定位及運作方式,與惠普極為類似,就是為了協調美國總部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與代工夥伴之間的分工,而初始產品定位仍由美國總部負責。陳巧鳳不諱言,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的同時,戴爾也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但運作一年左右,發現研發團隊缺乏經驗和技術,無法在原定時間內推出新產品,導致北京研發中心黯然結束,改為在上海長寧區多媒體產業園成立研發中心,主要目的是設計出適合中國本土市場的產品,而非全球性支援。
整體而言,如果產品是全新機種,其研發時間可以從九個月縮短到八個月,如果是系列升級機型,則可由六個月縮短為五個月。戴爾台灣研發中心在過去已研發出十八項產品,包括十款筆記型電腦、五款手持式裝置、三款伺服器。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二○○五年第一季伺服器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單插槽伺服器市場的出貨量,每三台中就有一台戴爾的產品;其中每三台戴爾賣出的伺服器中,就有兩台是由台灣研發團隊所研發的。
從擅長成本控管到研發領先,戴爾向來穩紮穩打的方式,也許少了動人的題材,但如何賺錢這回事,戴爾可是更精打細算。

*戴爾電腦(Dell Inc.)
成立時間︰1984年 執行長︰麥可.戴爾(Michael Dell) 總市值︰769億(美元,2005/10/07) 2004年營業額︰492億(美元) 總部所在地︰美國德州 股票上市交易所︰NASDAQ 大事紀︰2001成為全世界第一名的電腦品牌廠商/2002進入手持式裝置產業/2003引入印表機產品,進軍消費性電子產業。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