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到n」轉成「從0到1」不一樣,我們需要那些「有閒有錢有經驗」的天使
「從1到n」轉成「從0到1」不一樣,我們需要那些「有閒有錢有經驗」的天使
2015.05.17 | 科技

國科會前駐舊金山科技組組長楊啟航博士,今日(5/17)早晨在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假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創業教育工作坊」座談會中,針對台灣目前的創業環境提出了不少針砭。

座談會與談人(左起):楊啟航、吳欣珮、陳良基、周行一、溫肇東

楊博士首先指出台灣與矽谷的一些不同:「在台灣,加速器不過是育成中心換個招牌罷了」,他只提供地點、不一定真的有資金、產業資源連結、教學與經驗傳承。「在矽谷,加速器主要是加速你失敗,助你早日成功」加速器在團隊形成後,給你完整的資源可以加速你確定你是否能把你的點子執行成功。如果團隊有3年時間,你可能因為加速到每半年失敗一次,而有6次成功的機會。

「在台灣,一個團隊IPO就已經是最佳出場,其它我們都不看,就好像看棒球賽,我們只想看選手打全壘打。」因為這種觀眾心態(創業投資者的心態環境),我們只能偶而看到全壘打天才,我們很難看到像鈴木一朗、松井秀喜這種就算不打全壘打也可以每場安打的明星。「在矽谷,我們看到許多以併購為主的出場,製造出很多連續安打」因為併購以後,這些原生型的創業家通常會被併購對象閉鎖一兩年,然後就會放開這些創業家。這些創業家得到資金,通常都會不甘寂寞(因為個性使然),原生型創業家會再出來創業,甚至會變成天使。楊啟航開玩笑說,他稱這些人「有閒、有錢、有經驗」,他們變成其它創業家背後最好的資源,新的創業家或夢想佳,可以透過這些人直接得到創業所需的血脈(錢)、創業所需要的連結(人脈)、與創業所需要的經驗。

楊引用朋友的觀察指出,他們把創業家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原生型」、「誘發型」與「感染型」。「原生型創業家」是無論在何種環境都會想要創業的人,他們對於創造新的事業有一種原生的渴望,他們最容易創造出新的role model,他需要持續地被報導發掘,來鼓勵新一代的創業家。「誘發型創業家」所需要的是環境,向矽谷那樣的環境裡有許多印度裔的創業家,在原來的教育環境裡他們是不會創業的,但因為矽谷的資源、環境的鼓勵,就被誘發出新創事業。最後一種是「感染型創業家」這些創業家,是因為某些價值觀影響而創業的,例如那些「小確幸」的新創咖啡館,正是因為這些價值影響與認同而出現的創業家。

楊認為現有的環境裡台灣有很好的創業成功可能,因為科技部(舊稱國科會)的努力,我們趕出了非常多學界的好技術到業界裡。許多矽谷同業的觀察裡發現,現有台灣的團隊技術含金量很高。但也因為團隊背景、技術的同質性太高,造成了「技術能力高、商業嗅覺低」的窘境,需要花時間去調教、練習,可能必須要多一些失敗,才能讓團隊最終得到成功。

楊啟航最後結論道:台灣全民難得有「鼓勵創業」的共識。政府也做了許多事,提出園區、提出資金、提出了許多連結的可能性。但是他認為我們必須要盡快「點燃早期投資者的熱情」,有這些早期投資者才能變成原生的創業環境。楊認為台灣在這一波的創業風潮裡非常有成功機會,但是,「擁抱必要的失敗,才能迎接真正的成功」,相對於上一代成功的創業企業,例如台積電等等這批成功的創業家,「這次真的必須要不一樣」,才能有一些新的可能。

延伸活動|【驅動創新時代,Let’s Meet Talents!2015創業小聚暨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
創新,是世界滾動的偉大能量,不分領域、不分世代,都在積極爭取創新DNA加入,這是一場開放的Talent Party,一同實現世代對話、創新交流、資源共享…. 2015/06/26 跟著數位時代、創業小聚、AAMA一同參與這場盛會!論壇報名
大會徵展:超過600位國內外創業者、學生、企業家、投資人齊聚,快來現場介紹你的創新服務,吸引最棒的人才加入!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