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文]創投、創櫃板、群眾募資,誰來幫你實現熱情?
[黃耀文]創投、創櫃板、群眾募資,誰來幫你實現熱情?
2015.05.24 | 名人觀點

2005 年底,我與 Matt 先從台灣開始,為阿碼科技募資。那時,我們找了許多台灣的投資人。

「你們團隊要在台灣,但是鎖定美國的企業軟體市場,這種模式成功案例不多,我們沒半法投資...」
「你們取名 Armorize... 是在模仿 "Amazon" 嗎?會不會侵權?(諷笑...)」
「你做 CEO 太年輕了,我們要投資比較資深 (seasoned) 的 CEO...
「喂 Wayne 嗎?跟你說一下,這個案子我們 pass(不投)。私下跟你說,不要生氣,上面說你們這群年輕人,有熱誠但是太年輕了,不知道講的話可以信多少...」
「如果國防役不算,你還沒在業界有工作經驗吧,這樣子要做 CEO...」
「你英文講得不錯,但是沒受過正統美國教育,要做美國市場,我是很懷疑...」

至今我還不知什麼叫做「正統美國教育」,不過我終於有些白頭髮也有些皺紋,不至於被說「太年輕」了。對於投資人的不看好,我可以理解;當時的我仍在中研院擔任臨時約聘助理,履歷確實不是那麼精彩。不過話說回來,當時我對很多投資人的自我介紹,也是聽得膽戰心驚。

「我們最近剛賣掉一家公司,回收超過十倍...」

「我們一個公司才做不到三年就賣了,而且有五倍...」

他們的話題似乎都圍繞著這些打轉;似乎這些就是他們從業的驕傲,就是他們的熱情所在...

我想他們一定跟投資的團隊不那麼親吧。因為顯然他們搞不懂當我這個募資者聽到時心中的感覺:我心中想的是,你們賺這麼多倍,那請問團隊賺多少?沒錯,資金是你們出的,但是燃燒創意、熱情、與青春的,卻是團隊。難道你以為把公司賣了,給團隊不錯的薪水,就對得起他們了?講直一些,如果各位想了解資本主義的問題,那麼去跟某些創投募資是很快的方法--你可以一下子看盡資本主義的弱點。

幸運地,阿碼的故事有了很棒的發展:我們找到的很棒的投資人,後來也出現了好的買家,2014 年對我們來說,是我們在國際上發光發熱的開始。我們投資人賺多少?大家都不一樣,看何時投資的,但是最後一輪進來的投資人有講一些,各位可以參考商周的報導。以當時我們募資的大環境,以及我們自身的背景來說,能夠讓投資人有好的回收,是團隊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除了金錢上的回收之外,我覺得我們投資人應該欣慰他們做到的以下這些,因為我知道,這是很多投資人無法做到的:

  1. 他們在當初沒有太多成功案例之下,可以突破硬體思維,投資了純軟體並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新創公司,因為軟體是一個靠腦力,高利潤,低成本與低污染的產業。
  2. 他們選擇相信當時還青澀的創辦團隊,因為熱情無可取代,經驗可以累積。
  3. 一路以來當團隊遇到挫折時,總是支持著團隊,如此建立起了彼此的信任與默契,建立起了一個很棒的公司文化,也讓大家成了永遠的朋友。
  4. 當某些產品市場沒那麼好時,因為團隊說,這是我們的熱情,我們不想放棄,而他們也就選擇繼續支持,原因是他們了解公司創辦的初衷
  5. 2013 年初,他們核准了對團隊回饋的一項重大方案,因為肯定全體團隊的付出。
  6. 併購案中,買方提出的諸多只對團隊好的條件,他們全部同意了,因為回收多少對投資人來說只是個倍數,而他們希望讓團隊感受到,成功是屬於大家的

所以在我眼中,阿碼的投資人不只獲得了好的回收,更創造了一個很棒的典範!

除了公司大方向外,公司文化為何,管理制度為何,每年獲利多少拿來員工分紅,多少分股利,股票怎麼發等等,都是需要團隊與投資人達成共識的--而這不一定是件簡單的事。這是為何許多公司越到後來,越淪為被投資人操控的行屍走肉,而這也是為何我對目前許多新興的募資模式,感到很有興趣。比起 2005 年阿碼募資時,今天台灣的創業環境好太多了,而本週五,櫃買中心「創櫃板」也將上線,第一波將有 20 家企業掛牌,產業包含:電子、文創、生技、農林漁牧及社會企業等,之後則會陸續有一批 APP 廠商掛牌。除了政府的群眾募資平台外,民間也有老牌的 flyingV 平台。在募資之前,我們不妨先想一下,除了資金外,募資者還需要什麼?身為投資人,找的又是什麼?

募資者找什麼?

早在 2006 年我的簡報中,談到募資,我就最喜歡拿預售的概念出來講。募資者找什麼?其實不只是找資金,而更是找支持他的熱情,他的想法,他的努力,他做的事情的人。專業投資人肯投資,是因為支持該募資者的以上;可是支持這些的,並不只限投專業投資人:客戶、使用者、具有共同理念者,也是很重要的支持者--不,應該是說是更重要的支持者,而他們也常是願意出錢的!他們給的錢,有時比專業投資人給的錢,來得更有意義,因為,他們是以直接需求者的身份參與的,而不是以投資的思維參與的

如果使用者肯出錢,表示支持團隊,肯定團隊想做的事情,於是也比較容易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支持者得到了想要的東西,而團隊得到了支持跟資金,並也沒有因此而喪失了控制權。一個募資平台能夠幫我們達成的就是這個:快速地找到支持我們熱情的人,因為做的事情有人支持,資金方面就好解決。而不論對方身份是群眾還是天使投資人,重點是:他是支持我們想完成的使命的人。

投資者找什麼?

我覺得今天群眾募資興起所帶來的機會,是讓越來越多人可以開始做投資人:投資他們支持的熱情與使命。我認真的說,不要小看這種威力,不要小看投資人的影響力!一個團體,尤其是一間公司,常常是被從源頭影響下來,也就是從投資人開始。如果投資人都是獲利為最重要目標的金融投資人,那麼整家公司自然就是以獲利為主要目標:管理團隊會以此為目標,公司主管會以此為目標,連員工都會以此為目標。這是否讓您想到某家您曾任職過的公司呢?上面沒有熱情,只是為了最大化獲利,下面也是各為各的,互有所需而在一起,直到有天終於東窗事發走不下去,這種燃燒生命的軌道是多麼不人道。

對於一路是理工教育出身的我來說,每每接觸到商科的教科書,總是叫我無法理解。當我們打開每一本時,似乎千篇一律,都是如此傳教:專業經理人的責任是「讓股東得到最大價值」(maximize shareholder value),即使聽演講,也都是這樣子的言論。這一句至少應該改成「讓關係人得到最大價值」(maximize stakeholder value),而一間公司的關係人,包含了投資人,持股人,員工,客戶,使用者等。

投資,獲利很重要,但是你投資的使命更重要。

在台灣硬體跟製造業已經出現瓶頸時,是否能為台灣的下一步,盡一己之力?是否我們具有那種前瞻的眼光與骨氣,可以在眾人都不看好的環境中,支持出下一世紀的新創公司?是否我們可以協助創造出綠色的優質產業?是否我們可以打造出一個員工、管理階層與投資人皆贏的企業?

希望有機會碰到身為投資人的各位時,不再只是聽到那些永遠圍繞在倍數方面的枯燥討論了,也希望經營者的任務,不再只被定義成「讓股東得到最大價值」。我寧可我的銀行的投資方向是我喜歡的,支持的,少些利息,沒關係,我會支持到底。為了短期的回收,投資了永久污染環境的企業,我不用賺這種髒錢。

讓我們把握這個「每個人可以是募資者,每個人可以是支持者」的年代。讓我們少談那些倍數,多談談我們的熱情以及我們支持的熱情吧!

關鍵字: #投資 #募資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