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對宏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全年營收達3296.84億元,連續4個季度皆獲利,擺脫前3年連續虧損窘境,成功轉虧為盈,作為宏碁在歷經激烈的組織變革、方向調整後,繳出的亮眼成績單。去年6月,宏碁董事長黃少華從榮譽董事長施振榮手中接過改革棒子,力求轉型。自擔任董事長以來,黃少華便以「玩轉人生」為題對內部員工發表演講,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500名員工聽講,如今上任即將屆滿一年,日前在他的第29場演說中,對於工作與生活態度,心境也更為不同。
談玩轉人生:專業、敬業、樂業
作為1976年創立宏碁的5位成員之一,黃少華回憶,在他去年接手宏碁董事長之前,已過了近10年的退休生活,周遊在各個企業的董監事位置,在跨產業之間他圖的是「趣味」,後來不忍心看到宏碁出了問題,才再度意外「玩轉」回宏碁。
問題源頭,來自產業的典範轉移。2003年到2013年是PC產業的快速震盪期,連帶也大大波及了宏碁的營運狀況。黃少華說,2003年到2010年間,宏碁在PC本業賺了500億,到了2010年到2013年卻大虧206億,雖然另外加上旗下轉投資的企業,整體財務上沒有太大問題,但管理上早已悄悄破了洞。
在2010年之前,每年PC產業都有10到15%的成長,但在2010到2013年,PC產業卻逐年步入頹勢,原先宏碁賣的很好的小筆電,也被異軍突起的平板瓜分版圖。「這樣的轉變很迅速,我們措手不及。」黃少華說。
2013年11月,宏碁無疑摔落谷底,第三季稅後虧損高達131.2億元,當時的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王振堂因此辭職下台,由榮譽董事長施振榮回鍋穩定軍心,黃少華也加入「變革委員會」,與經營團隊共同擬定未來策略。黃少華表示,由於組織面臨管理問題,加上典範轉移,企業跟上的腳步不夠快,才出了大問題。而當時全台灣都在關注宏碁的一舉一動,讓他壓力很大,不斷地在想「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2014年,宏碁高層人事重整,由陳俊聖接手執行長、黃少華接手董事長,其中也歷經董事會改選,由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李吉仁、美國Azuki Systems公司創辦人吳錦城,以及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擔任獨立董事。隨著新組織就位,宏碁也正式啟動轉型計劃,不再僅是追求硬體銷售和市占率,而是以自建雲(Bring Your Own Cloud,BYOC)為核心,轉型成「軟體+硬體+服務」導向的企業。
過去一年是宏碁力求止血、組織回穩的轉捩點,黃少華也從創立宏碁、離開、再到回任董座,對於人生的種種選擇,黃少華認為,現在回想起來都沒什麼好遺憾的。他笑說,當董事長快一年,目前唯一的遺憾應該只有「打高爾夫球的時間變少了」。但無論是工作或人生,黃少華說現在都期許自己以「專業、敬業、樂業」的態度來面對,「不管當下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都要找到它最有趣的地方。」他說。
談新新宏碁:以雲端切入「智聯網」
PC產業已有70年歷史,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檯電子計算機,再到微電腦、桌機、筆電,後來網路的出現,更是大大翻轉產業思維。黃少華表示,隨著PC產業中典範轉移,在這段過程中有非常多科技公司消失不見,硬體的變動速度非常快,也提醒了宏碁要與時漸進,例如年初宏碁接手江蕙演唱會售票系統,便展現了在雲端耕耘多年的成果。
而目前「PC+NB+Smartphone+平板」是市場主流,「電腦的發展結束了沒?下一步又是什麼?物聯網(IoT)是下一個關鍵議題。」黃少華看好物聯網發展潛力,未來全世界幾百萬種東西,都會跟網路連起來。
但黃少華說,在「新新宏碁」的思維裡,把物連起來沒什麼意思,把Data(智慧)連起來才有意義,因此宏碁將物聯網自行定義為智聯網(Internet Of Beings,IoB),發展自建雲擁有資料中心(eDC)、資安控管、售票系統、開放平台等,並用年前發表的「雙智系列」,發展辦公室通訊解決方案、醫療雲、交通雲、及時資料分析雲等。
談到2015年宏碁的發展策略,黃少華表示,一是加強PC、NB、Smartphone、Tablet、Weareable,從1到100吋不同產品線的整合;二是看好Gaming領域,加強電競品牌「Predator」的產品開發;三是以BYOC作為核心,做IoT、IoB業者的合作夥伴。
黃少華說,當初他接任董事長時,便為宏碁設下了三個目標:第一是轉虧為盈,第二是確立新的商業模式,第三則是改進公司的組織文化,確保經營可長可久。「2014年是宏碁浴火重生的一年,2015年是新新宏碁誕生的最好時機。」他說,以王道文化來看,未來宏碁精神將是使用者導向、有價值的創新、利益平衡、永續經營。最重要的是,就像過去在PC產業時一般,要有改變世界的熱情。
@@ACTIVITYID: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