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TK 的分享,我也想到自己五月去韓國參加 beGLOBAL 與拜訪幾家育成中心的感想,也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
1.D.CAMP 是由 Banks Foundation for Young Entrepreneurs 總共由韓國20家銀行組成的非營利組織,在 2013 年出資 5 千億韓圜(約 143 億元台幣)所成立的。除了擁有 Co-working Space 與育成中心與可容納 200 多人的活動場地,加起來整整三層樓外,還有一筆一百多億拿來只投資新創的基金。當然, Demo Day、Mentor、Party、Workshop 跟國際接軌專案一樣也沒少...
情報:D.CAMP 大方出資贊助新創團隊到國外參展拓展人際 (像是美國 SXSW 跟深圳 Maker Faire),在國內還會幫忙贊助新創團隊攤位與活動門票等等等
2.MARU 180 是由 ASAN NANUM Foundation (韓國四大財閥之一 Hyundai) 資助啟動基金。整棟樓總共六層,除了活動空間與 co-working space 外,其他樓層邀請相關創投與加速器進駐!完全是人才、資源、資金、活動都一次到位。
情報:MARU 180 起步比 D.CAMP 晚一年,但也相對替生態圈加分不少,尤其是 Hyundai Network 資源更是一般投資人所難以望其項背。
3.Startup Alliance Korea 則為入口搜尋網站 NAVER 出資 100 億韓圜 (約 2.8 億元台幣),於 2014 年成立。為了加強韓國創業網絡的連結並幫新創公司走出韓國。這個組織更厲害了,不僅僅把 NAVER 的資源資金拉進來,更把政府與10 多家創投與 10 多家加速器,韓國電信公司 SK telecom 等等大企業也都一併拉進圈圈裡。花非常多力氣幫韓國新創團隊建立國外的連結關係鏈。
情報:去年由 Managing Director 領軍到日本參訪團,說明日本還是一個韓國新創團隊想要主攻的主要市場。
4.DreamPlus 由數一數二大企業韓華集團 (韓華集團業務領域涉及化工、能源、建築、金融保險和零售等領域,旗下擁有韓華化學、韓華建設、韓華生命保險等 56 家關聯公司和 69 個海外據點) 所成立的育成中心,也是我在 AppWorks 就已經就接觸過,看來他們心目中的國際化比任何人都早一步。
情報:之前專注於 ICT 的 DreamPlus 偏向低調比較少人知道,不過跟我碰面的人透露出今年他們會改變策略,也是對 e27 合作案釋出極大善意。看來進軍東南亞之路,已經在悄悄布局。
5.beSUCCESS 韓國線上媒體,也是舉辦每年韓國最大科技活動 beGLOBAL 的主辦方。除了從矽谷、日本、東南亞來的重量級創投與創業者。我也去晃了一下 startup 攤位,數百家攤位,beSUCCESS 出了一本厚厚約有三百多頁的公司與團隊介紹,有興趣的可以跟我借。的確英文還是個普遍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團隊都會找雙語人才來幫忙介紹。
軟硬整合團隊偏少、App 團隊居多,說也奇怪,韓國 UI 與 UX 都是水準之上,我用起來挺順手也賞心悅目、不少媒體與創投都下去攤位跟團隊認識聊天。說實在,擺攤位的效益是無法在當天看出來的,必須要看長遠一點,畢竟建立人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跟創業者聊完後,發現大部分人對日本市場很積極,對中國也是,只是中國市場一直是個大家都不太熟悉也不曉得要怎麼攻打,但 Platum 創辦人就狂練習中文,底下員工也都找會講英文、中文、韓文的超厲害那種!完全顯示想要進軍中國的強大決心!在 beGLOBAL 活動中,已經看到中國企業往韓國擴張的身影,砸錢帶你到中國,協助你建地當地關係鏈。
個人覺得韓劇與 K POP 風潮,可以是韓國新創團隊往國外擴張主力之一,凡舉服裝、飾品、音樂、食品、美妝品、綜藝節目、娛樂相關等等等,都是可以是好主題!(每個女生到去韓國註定會失心瘋狂買一堆東西....)
簡言之,這篇欠很久的文章,真的是讓我覺得很恐怖,那種親眼看到的震撼力比我寫千言萬語還恐怖。
在那種政府與大企業一起合起來丟出一堆資源與資金的情況下,創業者倒也樂見其成,不管是贊助攤位、補助機票、住宿、甚至還有帶團保母一起隨行,你所需要的資源,全部都幫你準備好....
以 TK 這篇文章為例,KOTRA (Korea Trade-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 就在 e27 Echelon 活動中買了十幾個攤位與五十多張票,免費送給韓國團隊!而且,韓國政府不只在一個單位在搞新創。
這是我沒看過的作法,但我為之震驚。還不只如此,Softbank 也有南韓基金、Goolge 也設立了全球唯三的 google campus 在首爾...還有很多很多例子 (但我也還沒做完我的功課.....
情報:好像只要跟政府相關就會牽扯上一堆行政手續與文件報告等等,對 e27 來說,我們也決定改道而行!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回台灣就發了瘋似的想要找錢送台灣團隊到新加坡。因為有時候 To See is To Believe!! 在台灣我們什麼也看不見,聽不到。出國吧!孩子們,有機會的話,出國感受一下其他國家的運作模式,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
PS. 當我跟大家說我是台灣人時,出乎意料地有許多人跑來問我台灣環境如何?怎麼找人才?想要進台灣市場等等等。
台灣可能還沒被遺忘,只是鮮少主動在世界參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