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世代》沒說完的事 — 新創公司如何更好地規劃商業模式
《獲利世代》沒說完的事 — 新創公司如何更好地規劃商業模式
2015.08.18 | 創業

《獲利世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這本書自 2010 年問世以來,被翻譯成 30 種以上的語言,被世界各地的新創公司奉為圭臬,許多學校也拿書中所提出的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來當作分析個案的教學工具。透過商業模式圖,我們的確能夠快速得到商業模式的概觀,方便溝通、討論並且持續追蹤、更新

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如果我們只是填完商業模式圖就打算開始創業,很有可能會發現:這個工具似乎沒有幫上什麼忙。

我並不是要說商業模式圖一文不值。使用這個工具,絕對比寫一份沒人會看第二次的商業計畫書實際多了。但是對於新創事業來說,有幾個原因會讓這個工具「搔不到癢處」。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一個原因是,許多人在填寫商業模式圖時,犯了一些常見的錯誤。如果能避免這些錯誤,就可以更好地發揮這個工具的威力。

在使用商業模式圖時,常犯的錯誤有哪些呢?

1. 沒有清楚理解定義

這是最基本的錯誤。舉例來說,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指的是我們提供什麼「價值」,而非我們所提供的產品跟服務。

2. 描述不夠明確

填寫時必須要描述的更明確一點,才會比較有意義。在填寫價值主張時,如果我們寫「提供卓越的購買體驗」,到底是怎樣的體驗?體驗可不可以再明確細分成幾個元素?填寫目標客層(Customer Segmentation)時,可不可以更明確定義客層的人口統計變項(demographics)或是這些客層有什麼特殊行為?填寫成本或收益欄位時,可否大概預估各元素所佔比例,計算方式?

3. 沒有思考清楚哪些是事實、哪些是假設

在規劃新事業時,在商業模式圖上大多數的元素都是「假設的」、「規劃出來的」,並不是觀察得來的事實。根據錯的假設,很容易就會發展出錯的答案。所以除了要時時更新商業模式圖之外,也必須確認這些假設是否為真,是否通過市場考驗。比如說,我們提的價值主張,目標客層真的認為這個有價值嗎?真的有這個需求嗎?獲利來源中,有沒有哪些其實並不可行、或是計算的基準需要更新?

4.填完商業模式圖就結束了

填完圖,才正要開始呢!想想同業是怎麼做的?各個元素有沒有其他作法?當發現市場有新的發展趨勢時,商業模式應如何因應?時時拿出來討論、更新,才能發揮它的價值。

商業模式圖的缺陷

對於一個成熟的公司,我們可以用商業模式圖去分析其優缺;然而對於想要創業的人們,商業模式圖確實有些缺陷,無法幫助我們妥善規劃新事業。

1. 在商業模式圖中,沒有去定義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比較相關的欄位是價值主張,然而這仍然是兩件事情:價值主張是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不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相信大家都認同,正確地定義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舉例來說,在某次腦力激盪時,我們想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來解決「高中生只憑分數高低填寫志願,對科系與生涯發展毫無概念」的問題。然而經過討論後,可能會發現這其實是「現象」而非問題,背後的問題可能是相關資訊不足,或者是家長的觀念不正確…等等,這有很多的討論空間。然而如果沒有把要解決的問題清楚定義出來,我們怎麼確定要提供哪些產品或服務?又如何發展商業模式?

2. 價值主張跟產品是不一樣的東西,很容易被誤解。

前段有提到這是許多人會犯的錯誤,然而這也是商業模式圖設計不佳之處,因為沒有欄位是用來描述我們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當我們想提供某種價值主張,要提供哪些產品或服務,才能傳達這些價值?這是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如果只談價值主張而不談產品或服務,會變得過於空泛,就像有一個目標但沒有說明怎麼達成。同樣的價值主張,也有可能因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產品或服務,而更為吸引人,並因此邁向成功。


Airbnb 有很明確的價值主張:向超過 190 個國家的當地人租住獨一無二的家。Couchsurfing 的價值主張可能相差無幾,但產品/服務完全不同

3. 沒有關於競爭環境的描述或分析。

如果完全沒有考慮競業,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很可能寫出一個沒有優勢、沒有差異的商業模式。

如果完全跟別人一樣,要拿什麼去競爭?為什麼消費者要選擇我們?而我們建立的競爭障礙又是什麼,怎麼保護我們辛苦打下的江山?《獲利世代》書中其實也提到,我們可以搭配其他工具來分析競業,但這樣也顯示了商業模式圖有其不足之處,以及競爭分析的重要性。

新創公司如何規劃商業模式?

《獲利世代》作者可能也發現商業模式圖不足之處,所以最近出了一本新書 《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 Design;書中提供了一個工具,針對價值主張跟目標客層兩個區塊,再深入區分成幾個元素進行探討。使用商業模式圖,搭配書中所提出的價值主張圖(Value Proposition Canvas)後,可以更清楚地定義產品與服務,以及試圖解決的問題。可以到他們的官網看更多的介紹。

此外,《Running Lean》的作者 Ash Maurya 為了提供新創事業一個更好用的工具,他把商業模式圖的幾個元素替換掉,發明了 Lean Canvas 這個工具,試圖解決上段所提的幾個缺陷。Lean Canvas 長這樣:


Lean Canvas by Ash Maurya, CC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其中新加入的元素分別是:

  • 問題(Problem):要解決什麼問題?
  • 解決方案(Solution):提供什麼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有什麼特色?
  • 關鍵指標(Key Metrics):依照公司的發展目標,定義出重要的衡量指標。
  • 競爭優勢、進入障礙(Unfair Advantage):是什麼讓競爭者很難複製?雖然剛開始創業時還無法建立這個部分,但是隨著事業漸漸發展,這一塊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

以上,並不是說哪個工具一定是最好的,如果能更了解各工具的優缺點及適用情境,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希望上面粗淺介紹的 Value Proposition Canvas 和 Lean Canvas 兩個工具,能對大家在規劃新創事業時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Ash Maurya: Why Lean Canvas vs Business Model Canvas?

Photo Credit: kevineriley, CC-BY-SA 3.0

原文出處:Alpha Camp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