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創業之星] RTB夯,urAD主打行為分析突圍
[Meet創業之星] RTB夯,urAD主打行為分析突圍
2015.09.26 | 創業

國內即時競價廣告(RTB)熱,雖然晚了國外數年,但從今年開始台灣有許多業者相繼宣布投入即時競價廣告,光是上半年至少就有七家業者相繼宣布代理國外廣告投放技術或者是宣布新品,Yahoo奇摩也宣布全面開放版位供廣告主即時競價,但放眼國內數位廣告市場,每一家業者皆主打精準投放和高廣告成效,乍看之下難辨優劣高下。

延伸閱讀:大數據時代的數位廣告神器RTB

從代理商變新創

廣告投放精準與否,資料庫大小、數據種類、數據分析技術和經驗皆是重要因素,深耕廣告數據分析四年的urAD雖然去年才正式成立,但前身為數位廣告代理商,操作多個廣告平台,廣告投放經驗豐富,有感於客戶看廣告成效報表時一次看不同家的報表相當麻煩,資訊混亂又容易出錯,於是決定自己開發產品,從業務導向轉為技術導向,開始培養自己的資料分析團隊。

UrAD共同創辦人劉至剛表示,國內的DSP(需求方平台)業者越來越多,其實是個健康的現象,有競爭客戶才有更多選擇,但相較於現在人人高喊程序化購買廣告,urAD如何藉由使用者行為分析為廣告主達到目標。

「我們沒有非常聚焦在程序化購買上面,是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什麼很新的東西,我們本來就會用這些技術,我們的目的是要達到廣告主的目標,我們跟其他業者最大的不同,我們最重視行為的分析,例如成效訪談和客戶產出。」劉至剛說。

國內最先啟動FB LBS功能的數位廣告業者

urAD從前年開始投入自動化購買,一開始連什麼是DSP都不知道,後來看到沛星獲紅衫資本投資600萬美元,才發現自己正在跟他們做一樣的事。起初常常接不到供應端流量,努力一年多後已幾乎把PC端主要流量都接完,現在開始往行動端發展,urAD稱他們已是國內行動端廣告流量最大的業者。劉至剛表示urAD雖然並非Facebook官方合作夥伴,但透過自己接Facebook的廣告流量,urAD是國內第一個啟動Facebook LBS(Location-based service)的數位廣告業者。

身為消費者,你一定碰過這些情境:剛剛在某購物網站上瀏覽過的商品,回到Facebook時竟然在動態時報上出現,或者是猶豫再三沒下手的機票,過一陣子竟然在Gmail旁的廣告欄位出現8折優惠,這些都是再追蹤廣告(retargeting)或自動化購買廣告帶來的效果。urAD除了再追蹤之外,還會根據瀏覽者的喜好和身份自動推送不同的廣告素材,把一個廣告素材拆解成好幾個不同元素,以線上遊戲三國系列廣告為例,urAD就發現40至50歲之間的男生最喜歡小喬和呂布,而趙雲則因長相俊秀男女老少通吃。

台灣市場小,國際化是必須

談及台灣數位廣告市場的困境,urAD商務部總監張天豪表示,台灣很多操作流量的公司都太注重表面優化,例如便宜的點擊,在這種生態下因而出現許多內容農場式的洗流量網站。而且有些客戶有種迷思覺得越精準的客戶越便宜,還有的客戶認為在網站上看不到自家產品廣告就是沒成效。

劉至剛表示,台灣因市場小產值不大再加上廣告價格太便宜,很多國外大廠不願意把流量接給台灣業者,走出台灣積極國際化很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自身的議價力量,因此urAD正準備在大陸和東南亞佈點,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數位廣告技術新創的實力。

urAD
【創業快問快答】

Q1. 最主要的客戶群?
目前我們主要是以遊戲商、品牌商、電商、大型廣告媒體代理商及中小企業等為主要客戶群。其實不論任何產業,只要有廣告需求都會是我們的客戶;而未來urAD也有意帶領著客戶群走出台灣、放眼國際。

Q2. 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廣告的投放成效一直都是客戶們最在意的問題,urAD會以操作經驗的累積以及技術的持續優化,替客戶達成最佳的廣告效益。並適時的提供產業資訊分享,讓客戶理解當前廣告產業的轉變。

當然,我們的產品優勢也是客戶們常問起的,就如上述提及的競爭優勢,由於我們有著自主技術的堅持,及長時間的廣告數據累積;以目前的行動趨勢來說,我們是台灣行動流量最大的行動廣告平台。

Q3. 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對我們來說,創業就是不斷學習和堅持;從創業者角度來思考,要了解懂得多方思考、及在不同位置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差異。創業的根本就是需要確認商業模式,接著再重新思考該如何獲利,替公司創造出價值。

我們與大多為了實現夢想的創業團隊有著不同的出發點,創業讓我們學會該如何更務實、更多元的去思考,並理解到要對員工負責。找出更優秀的人才讓公司注入更多創新的思維,也是創業的重要課題!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優愛德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產品名稱:數位廣告
成立時間: 2014.5.19
網址:http://www.urad.com.tw/

@@ACTIVITYID:405@@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