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共感社群」的社群App「BAND」,今年9月的全球下載量已經突破5000萬,月活躍用戶達1700萬人。原本僅提供私密社群功能,在今年三月新增公開社群之後,台灣使用者大增,半年來下載量成長250%,總下載數突破100萬次,每月活躍用戶成長200%,成為全球178個國家中使用者成長最迅速的國家。昨(22)日宣布將大力在台投入行銷資源,陸續播出4支電視廣告,並找來人氣插畫家掰掰啾啾合作,吸引更多族群的用戶。
(圖說:Camp Mobile台灣總經理邱彥錡指出,韓國Naver子公司Camp Mobile的社群App「BAND」在台灣用戶數成長幅度全球第一。)
BAND是韓國Naver子公司Camp Mobile的產品,目前在178個國家提供服務。BAND的主要用戶集中在韓國,除了台灣是用戶數成長幅度最大的國家,在日本、美國和印度等國家也都有不少用戶。Camp Mobile和Line是姐妹公司,在台灣較為人知的產品有BAND、Line Deco,以及透過收購台灣新創公司Gogolook而來的Whoscall。
用歸屬感搏感情,加深社群黏著度
Camp Mobile台灣總經理邱彥錡表示,雖然過去台灣有使用PTT的習慣,但在以行動上網的時代,大部份的使用者轉移到Facebook或Instagram上,卻缺乏過去類似PTT能提供經驗交換的「共感」社群。
他解釋,當某個人身上發生一件對他來說有意義的事,會希望和其他有類似經驗的人一起分享,找到歸屬感,反而不一定會在Facebook上發布。而當BAND在今年三月新增公開社群功能後,出現例如「人是可以笨死的」、「Gogoro同好會」或是歌迷粉絲同好社團等共感社群,提供多種互動模式,社群成員可以彼此貼文或在相簿分享經驗,還能投票、揪團、利用月曆功能舉辦活動,形成黏著度高的社群。而過去在台灣各級學校推廣的結果,目前30歲以下的用戶佔56%,男女用戶比例約各佔一半。
BAND的社群機制類似PTT專版或Facebook社團,有「公開、半公開、私密」三種隱私層級,社群管理員為「團長」,底下可設立「副團長」協助管理社群事務。除了公開社群可以直接加入,半公開及私密社群需要經過團長審核,加上群組成員權限有限,不會發生成員惡意解散社群的事件。使用者在不同群組內也能改用不同的匿名身份,讓使用者保有一定的隱私,不易被「起底」。由於在178個國家都有服務,使用者也能在BAND找到來自世界各國的社群,例如日本就有相當多的同人誌、cosplay等次文化BAND社群。
重視台灣用戶聲音,但仍未有獲利模式
目前Camp Mobile台灣分公司員工僅有五人,但由於台灣用戶成長速度快,韓國Camp Mobile相當重視台灣市場,除了不定期派韓國工程師來台駐點,對於台灣使用者反應希望增加或修改的功能,也都會盡快在一兩個版本後修正,像是公開社群、增設副團長和投票功能等都是從台灣用戶的建議而來。
然而目前BAND在台灣尚未有獲利來源,邱彥錡表示,現階段還是著重在增加新用戶為主。但在韓國的BAND是透過廣告獲利,也有提供商家類似Line官方帳號的功能。邱彥錡認為,由於Line官方帳號是單向的推送訊息,BAND的社群較能帶動多向的互動,很適合經營品牌粉絲,但官方帳號功能目前在台灣還沒有推出的計畫。
@@ACTIVITYID: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