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Lap] 從希臘經濟發展看創業
[ChengLap] 從希臘經濟發展看創業
2015.10.24 | 創業

編按:本文來自批踢踢八卦版的一串討論串「[問卦] 為什麼公務員的福利該被砍?」,原文作者主要詢問:「為什麼許多社會討論都是捍衛勞工福利,但是大量砍除公務員福利,但談到公務員民營化大家又默不作聲。」,後由作者 ChengLap 回覆原文,討論到公務員福利體系、政府投資發展經濟的侷限性與創業就像冒險,可以為社會經濟注入活水,推論為什麼社會應該要鼓勵創業。經過《數位時代》邀請,原作者 ChengLap 同意轉載。原討論文章在此

近期最好的例子就是希臘,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希臘的政府開支佔經濟的比例,就不斷的上升,這意味著,在經濟體系裡流動的錢,很多都是由政府「花」的。比方說,各種政府包案,公務員的薪金福利等。政府看起來總是有錢,問題是,很少人會認真探究這些錢怎樣來

過去希臘對付不景氣的作法,就是花政府的錢。Photo Credit: Nicolas Raymond,CC by 3.0
(圖說:過去希臘對付不景氣的作法,就是花政府的錢。Photo Credit: Nicolas Raymond,CC by 3.0)

錢不會無中生有的,他一定有一個源頭,只要花錢,最後總會有人買單。基本上,政府的錢,粗略的分有幾個源頭:

  1. 稅金
  2. 發鈔
  3. 向外國借債,或向本國兜售國債
  4. 售賣或抵押國有資產

基本上這些做法都有副作用,加稅的話,就是從民間取利,經營成本上升,間接就會導致失業和薪水不漲,因為加稅而利潤不足的企業會直接倒閉。發鈔則是使所有人的錢貶值(八十年代的希臘就是這樣貨幣大幅貶值),售賣國有資產,例如土地、公共事業,就會使政府的常態收入減少,惡化赤字。借債有利息是小事,最要命的是別人不見得願意借你.

希臘對於經濟不景氣的對策,就是擴大政府開支,刺激內需,以刺激經濟。所以他們經濟不景氣,政府就會花錢,請更多的公務員,做更多的公共建設,去搞國際盛事例如奧運會等,這些都會有短期的效果.

這三十年內,希臘政府都是這樣做,也就是說,今天一個五十歲的官僚,如果他二十歲入職政府,他一生人見識過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都是同一個。就是政府花錢,他幾乎沒看過也不懂任何別的刺激經濟的方法。

2010年,上萬名下崗工作者佔領街頭,讓當地警察不得不鎮守於希臘央行前。underclassrising.net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圖說:2010年,上萬名下崗工作者佔領街頭,讓當地警察不得不鎮守於希臘央行前。underclassrising.net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可是,政府每次這樣做,都要有人買單,結果差不多最終結果,都是向著民營企業也就是公務員以外的人開刀。加稅、發鈔都是這樣。問題是:產業沒起息,那些企業無利可圖,直接倒閉放棄。然後又釋放更多人失業,而多了人失業,希臘又會擴張公共開支和公務員,試圖抒緩民困。這是一個循環效應

越來越多人,或多或少的依靠政府才能謀生,他們不一定是公務員,也可以是公務員的親屬,因為自己賺不到錢,就更需要那些公務員親人的收入來養。結果這些人又成為鐵票,防止政府收縮他們的福利與薪水。理由有幾萬種,但是最核心的理由就是他們的生活依賴的是政府

因為失去了在市場競爭生存的能力,他們沒有別的方式增加收入,他們增加收入的唯一方法,就是政府花更多錢。不論是加薪,保障福利還是怎樣。但政府花更多錢,就是增加民營企業的成本,削弱其競爭力,使更多民營企業倒閉,更多人依賴政府。

政府越付錢去救經濟,就越多人依賴他,越多人支持他花更多錢;因為外面的經濟越受打擊。公務員的薪金和福利看起來就越美好,吸引越多人進入去當公務員,也就是成為政府開支的一部份。

就像臺灣瘋國考一樣。因為外面情況那麼差,所以就想逃出這個圈子。可是越多人加入,外面的情況就更差。而進去了政府這個體系裡,就會慢慢失去在外面市場生存的能力,有去無回。雞生蛋,蛋生雞,越來越多人只能靠政府謀生。

越來越多人滾雪球似地依賴政府,那晚餐到底誰來買單?Konstantinos Dafalias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圖說:越來越多人滾雪球似地依賴政府,那晚餐到底誰來買單?Konstantinos Dafalias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最後希臘既不能發鈔,也沒辦法借債了,各種福利,那就直接發不出來,整個系統就這樣崩壞了。是的,政府答應了你要年年加薪,給年金,好待遇,就因為你當初可能因為通過了某些考驗,而當了公務員。但政府就單純發不出來,沒有就是沒有,大家都相信政府萬能,但

政府不過就是人類的組織,它從不萬能

當完全不考慮收入的來源,只講「政府就該付錢給我,因為 XXXX」,這個循環經過了三十年後,結局就是,政府失去了支付的能力。當失去了支付的能力,那政府承諾給你怎樣的退休保障,都瞬間歸零。那些民營的企業倒閉,沒有人想經營甚麼,反正努力辛苦的成果,都是給政府取去發給別人,努力工作還要賠本,那誰要工作?

結果就是,不論是公務員還是民間,玉石俱焚,大家都不願工作,薪水和福利都發不出來了。政府開支其實就像是老鼠會,直銷,我們會嘲笑那些人,相信直銷騙局,但是用公共開支去刺激經濟,本質上跟直銷是完全一樣的。去到某個點,就會自己崩盤。外面的環境變惡劣了,民營的產業會感受得到景氣的差距,但政府卻有一堆額外的財政方式,使他們在不景氣時能夠把開支不斷轉嫁給別人買單,可是他的本質是吸毒,你吸一下,會爽一陣子,然後你的健康與精神會不斷的惡化,欲罷不能。

福利就是開支,無論你怎樣捍衛,怎樣爭取,他都必須有個源頭。如果整個社會產業在國際上都是惡化時,實際上,就是要所有人平均的承受這些惡化的後果,並找出突破的方法。

經濟就像在沙漠中旅行,水源是有限的,當水開始枯歇,找不到新的水源時,每人減少喝水,大家才能夠活下去,再慢慢尋找下一個綠洲。如果有些人堅持,我平時喝這麼多,以後都要喝那麼多,那是他們很多年前救了某某祖先,導致全村答應過給他們足夠的水,那只有兩個結果。

第一種結果:就是其他人讓步,再喝少一點,保障這些人能喝那麼多,也就是為了實現祖先的承諾,其他人更痛苦,甚至可能死亡。用經濟來看,就是用發鈔,加稅,縮減其他開支(例如營養午餐)等方式,在那些外面工作的人身上取得更多錢,使他們的薪水更沒辦法向上提。臺灣目前是這種情況。

第二種結果:就是像「為何不大家都加薪?」,你喝這麼多水,我不能阻止你,我也喝,結果是怎樣?應該是水提早喝光,喝光的時候,卻也沒看到綠洲。之後的結果會是全部人一起渴死,希臘就是這種情況.

經濟就像在沙漠中旅行,水源是有限的。Maarten van Maanen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圖說:經濟就像在沙漠中旅行,水源是有限的。Maarten van Maanen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當然最好的情況,就是找到綠洲,人人有水喝,但到底這是誰的責任? 綠洲並不是說有就有,要很勇敢的冒險者,騎著馬,到處探查,才有機會找到。但是公務員並不是創業家,他們的本質並不是冒險者,他們沒有責任或不會發展新產業,也沒有責任或不會適應市場

給冒險家充足的水,他未必找到綠洲,如果不給冒險家水,那要不就是沒人肯去冒險,敢於冒險的人也不敢走太遠,甚至會中途渴死。所以,大家都消耗著那僅有的水,沒有人找到新的綠洲,看著水一天比一天減少,等待全體死亡。

在這個時候談論那上古的承諾,再有道理也好,你對大家的祖先有多大的恩情也好,水也不會無中生有,大自然也不會跟你客氣,沒水就是沒水,渴死就是渴死。

給冒險家充足的水,他未必找到綠洲,如果不給冒險家水,那要不就是沒人肯去冒險,敢於冒險的人也不敢走太遠,甚至會中途渴死。David Stanley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圖說:給冒險家充足的水,他未必找到綠洲,如果不給冒險家水,那要不就是沒人肯去冒險,敢於冒險的人也不敢走太遠,甚至會中途渴死。David Stanley 分享於 Flickr,CC by 2.0)

與其說,重點是砍公務員福利,不如說,當財政出現漏洞時,人類要生存,大家都要讓步,得到越多的人,就要讓步越多,才能夠渡過難關一味堅持自己的利益而把看不到有些人已被推至極限,結果就是全體覆滅。這相信並不只是針對公務員,而是針對任何既得利益者,反之,那些新入職的基層公務員,已不是既得利益者,針對他們也沒有用。

我看臺灣的討論,很多就是綑綁,把那些有高收入的肥貓,和那些毫無福利正在捱的基層,混為一談。一加就要一起加,一砍就要一起砍。老闆也一樣,把那些賺錢和賠錢的老闆一視同仁。

其實把事情分開就行了:只砍那些已經很肥的,不要動那些從沒肥過的動那些賺錢的,寬待那些賠錢的

關鍵字: #創新創業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