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台灣賣家前進越南深耕6年,跨境電商3大教戰守則
[專訪] 台灣賣家前進越南深耕6年,跨境電商3大教戰守則

跨境電商越來越熱,東協十個國家6億人口的共同經濟體AEC就在12月剛上路,不僅比歐盟的人口還多,經濟成長率也比美國大。而東南亞網路使用者有2.25億人,對電商及網路服務來說是個大市場,再加上15至35歲龐大的年輕人口超過60%,人口紅利帶動中產階級的消費力。先前也有文章指出,東南亞電商起飛,最大通路Lazada為何獨缺台灣賣家?

這個6億人口的市場大餅,對台灣賣家來說,究竟是不是看得到吃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該如何進入東南亞市場?百悅國際創辦人湯梓郡,在台灣有6年電視購物經驗,2009年前往東南亞市場發展,在越南賣女性用品與生活用品已達6年時間,是少數有電商操盤經驗的台灣賣家,也成功進軍越南電視購物,創造出符合在地需求的產品。《數位時代》請他分享對跨境電商的看法如下:

如果問我:「東南亞市場大不大?」,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要回過頭來想一個問題:在台灣經濟景氣的時候,你的產品在台灣是否熱銷?在不景氣的時候,也有熱銷的產品。關鍵就在於你的產品有沒有正中當地的需求?越南人愛吃的「鴨仔蛋」(把在蛋內部成型為小鴨,但是尚未完全孵化的鴨蛋直接水煮),免費送到你桌上,你能接受嗎?換個角度想,台灣有名的「臭豆腐」或「蚵仔煎」,拿到東南亞,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圖說明
(圖說:越南年輕人消費力崛起,到當地發展還是要投其所好。圖片來源:數位時代。)

建議1:投其所好,產品力是關鍵

一個產品在東南亞是否能熱賣,需要驗證的過程,所以平台與供應商在產品開發與定位,也要能夠「投其所好」,這樣平台才能賺到利潤,供應商也才能衝出數量。其實賣產品到東南亞,跟在台灣賣東西相差不大,還是要回歸「三隻腳」理論,不外乎跨境平台集客效益、是否符合當地需求、產品與價格競爭力。東南亞6億多人口的市場,這三項看似簡單,但需要電商平台與產品端共同努力,只有供應商的產品賣出去,跨境平台業者才能跟著賺錢,共存共榮。

此外,商品力重於一切,商品力不是指產品品質有多好,而是能符合讓當地消費者有欲望掏錢並有能力購買的產品。現在進入東協市場容易,不過因為各產品供應商領域不同,要在東協市場銷售亮眼,要先繳點學費累積經驗,才能找出成功關鍵。

我認為在不景氣的市場一樣有熱銷的產品,在景氣的市場裡一樣有賣不動的產品。台灣平台與廠商的機動力與應變能力絕對比外商與當地供應商還要強,但是,想要抓住東南亞市場6億人口的商機,想要前往的平台業者與廠商必須先做足功課,多以當地市場思考,並與在地廠商配合,了解在地人的需求。

台灣會賣的產品在當地市場不一定能賣,台灣市場不能賣的產品,當地不一定賣不好,要怎樣在有限的資源內打這場仗,絕不能只是口號而已,為當地量身打造的產品,才有機會勝出。

建議2:找到賣得動的價格帶

10年前流星花園F4旋風橫掃東南亞,當地人對台灣產品有深深地愛好。但近年受日韓兩國國家政策性投資的緣故,日韓文化大量置入,再加上東協優惠關稅,產品進口成本自然比台灣低,是日韓產品的優勢。

而在台灣賣的產品價格本來就不低,台灣廠商設定當地價格的方式,往往是把台灣定價加上運費和關稅,但如果要在網路上賣得動,就要有C/P值高的價格。在星馬等GDP較高且華人較多的國家,由於文化上與台灣較為接近,所以MIT台灣品牌進入市場上明顯容易許多。

然而,在東協13個國家要如何行銷?如何增進台灣廠商的利潤空間?都是廠商必須去研究和克服的挑戰。這也是台灣政府部門在國家品牌力需要再加強之處。

若是以跨境電子商務來分析通路,主要會上網購買的族群以20-34歲的年輕人族群為主,又以年輕上班族較具購買力。東南亞這幾年因網路快速發展,外界資訊吸收得也快,所以在產品消費上懂得時尚,平價(低價)時尚是網路上最主要的消費趨勢,要回推這些上班族的收入,才能找到他們消費得起的產品價格。

跨境電商,aCommerce提供  
(圖說:台灣廠商在跨境電商常有定價的迷思,加上關稅和運費之後,往往價格很難跟在地競爭。圖為示意圖,aCommerce泰國倉庫。圖片來源:aCommerce提供。)

建議3:五大角色必須各司其職

我從產品經理、平台業者、小供應商、大供應商、品牌代理商等五大角色建議如下:

1、台灣跨境平台業者的產品經理(PM):
請以台灣通路操作累積的經驗值,加上對當地國家文化民族性、使用習慣及接受價格帶深入研究。一般台灣平台業者較無此經驗的累積,但要抽產品銷售的利潤比例,一定要做此功課,這才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台灣供應商已經很可憐了,請給予正確的資訊去打市場,而不是用模擬兩可的方式去測試市場。

2、台灣跨境平台業者的高階主管:
請記住在不同文、不同種的地區,「位置越高,看不到的地方就越多」,此時必須提供更多資源給第一線作戰的PM,讓他們了解所負責國家區域的文化與價格接受帶,這樣才有辦法事半功倍,與廠商共同成長。

當產品力與豐富性足夠後,接下來要思考在當地的集客方式,你的平台在當地一定要有人來瀏覽,如何誘使他們購買很重要。因為網路平台跟百貨公司專櫃銷售不同,沒有銷售人員面對面死纏爛打,當地人對外來的平台不熟悉,請思考如何建立消費者在你平台上消費的動機。

3、產品規模較小的供應商:
可以的話,請買機票到當地走一趟,感受一下在地的人文氣息,與氣候的特殊性。到當地百貨公司、超級市場走一趟,花一天觀察他們產品購買的嗜好、接受怎樣的價格,針對你的產品領域做當地的實地研究探討。很重要的是,要驗證你的產品到當地會不會因氣候及其他各種因素變質或發生變化?還有你的產品是否能讓當地人接受和喜愛?要落於多少價格帶才能讓當地人願意掏錢購買?

4、中大型產品品牌源頭供應商:
建議當地找代理商或落地經營,整批進口,當地檢驗及認證程序需先確認流程。如此一來,在產品銷售及通路鋪陳會更容易操作,在品牌行銷預算及經營,也能在當地做有效運用。

5、品牌產品代理商:
要先思考當地是否已經有代理商?以及類似產品在當地的定價與銷售情況怎麼樣?東南亞當地似乎還沒有水貨平行輸入的概念,所以必須事先確認,才能避免為了要進東南亞市場而白忙一場。

延伸閱讀:
1. 越南崛起中!電商跨境必須知道的五大挑戰
2. [跨境電商]四張圖,看懂東南亞電商環境

@@ACTIVITYID:489@@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