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泡沫── 房市、油價與貴金屬
全球三大泡沫── 房市、油價與貴金屬
2005.08.15 | 科技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過去所作的統計,這批「非生產活動」身分的遊蕩資金,在二十一世紀初約有三十五兆美元(美國GDP的三倍有餘),它們遊泊於各個金融市場或房地產的權狀上──得力於現代金融投資工具的精進,在各個年代裡,把小故事吹成大泡沫。
最新版的故事,出現在三大領域──旺盛了十年的歐美房地產、在SARS之後開始蠢動的石油,以及熱炒「BRICs」概念的貴金屬。
這十年,歐美房價平均上漲了200~250%,在愛爾蘭的都柏林,這個數字是273%;千禧年過後,原油每桶由15美元漲到65美元,聲勢比Nasdaq股市榮景之時還兇猛;至於貴金屬,你可由台北下水道的人孔蓋都被人挖走就可知,這年頭只要是帶著「金」字邊的各種礦物,都奇貨可居,以電子工業用的「白金」為例,五年中漲了40%。
西方世界的房價大漲,原油和貴金屬的狂飆,有其實質的經濟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全球股市崩盤、美元貶值,以及中國消費市場、原料加工出口的大幅成長。Nasdaq股市科技股的崩盤、美元多頭走勢的終結,使九○年代駐留美國股市與公債、國庫券的遊蕩資金大筆出走,房地產、石油和貴金屬期貨立刻由原先的避風港,轉成為主戰場。
說它們是泡沫,是因為愈來愈高比重的投資資金,已不是使用者和長期投資者來支付,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以原油市場舉例:雖然從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駕崩到美國煉油廠爆炸,刺激油價漲破65美元天價,但看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買單,最大買主已非來自傳統的石油公司,而是各種「對沖基金」(hedge fund),就知道泡沫崩破之日已不遠。
由去年底開始,中國重啟封坑多年的山西煤礦,拿來代替高價石油作替代能源,貴金屬價格因中國減少進口而下滑,加上澳洲雪梨房價由年初開以已崩跌20%以上,在在都是警訊。 全球房市、油價與貴金屬的泡沫化,台灣可能悲喜交加,喜的是原物料價格下降,而且終於讓西方人也嚐嚐「汐止式房價崩盤」的苦頭;憂的則是:我們外銷主力國家經濟將經歷長期衰退,對出口依存度高的台灣帶來不確定風險。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