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盟中資欺壓台灣新創?台灣新創競技場(TSS):誤會一場
結盟中資欺壓台灣新創?台灣新創競技場(TSS):誤會一場
2016.01.13 | 創業

PTT上八卦版今天凌晨出現一篇「[爆卦]輪替前賣台黃金期?馬引中資欺台灣新創?」爆掛文,指控台灣新創競技場(TSS)以幫助台灣新創接軌國際為名,卻拿著國發會的資源、資金與場地,並在總統馬英九牽線之下,貿然引進中資團隊進駐TSS,變相欺壓台灣新創團隊。對於匿名抹黑與指控,TSS稍早發布聲明澄清這全都是子虛烏有的誤會。

網友的疑慮主要有幾項,以下一一釐清:

1. MOX加速器背後是中國投資集團?

TSS執行長黃蕙雯在聲明中指出,MOX加速器(Mobile Only Accelerator)是著名的國際初早期創投SOSV旗下的加速器,並無中資背景。SOSV是由創業家及創投者歐蘇利文(Sean O'Sullivan)在1993年成立,營運2.5億美元的永續創投資金,協助種子、創業和成長階段的新創公司,每年投資的金額約為5萬美元到5百萬美元。過去20幾年來,總計投資超過300家新創公司,近年來,透過創業加速器計畫,平均每年投資約120個新創公司,美國知名串流影音公司Netflix、體感控制開發公司Leap Motion 都是SOSV投資的團隊

SOS Ventures總部設於舊金山,旗下有多處以不同產業項目成立之加速器計劃,遍於不同國家,包括位於紐約的Food-X食品科技加速器,舊金山與愛爾蘭IndieBio SF生物科技加速器,開設於舊金山/深圳的HAX硬體加速器,在上海的Chinaccelerator也是由美國獨資成立,沒有任何中資背景;而MOX則是SOSV與台灣公司GMobi合資於台灣成立的加速器計劃。

延伸閱讀:Netflix推手SOSV看好行動商機,全球首個行動裝置加速器MOX落腳台北

2. MOX是由馬英九牽線?

TSS表示,總統馬英九前來拜訪TSS的時間,與MOX進駐TSS的時間會這麼近,真的是純屬巧合。馬英九原本要在更早的時候就前去拜訪TSS,拜訪時程並不是由TSS掌控,而是由總統府安排,最後時間敲定在去年底,拜會時間與MOX進駐的時間僅相差幾日,確實容易引人生疑,不過TSS再次強調,MOX與馬英九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遑論牽線之說。

3. MOX鳩佔鵲巢,趕走台灣新創?

事實上,MOX加速器只會進駐TSS兩個月。

MOX台灣計劃第一梯次參與的新創團隊包括美國、以色列、巴西、香港、韓國與印度團隊,於台灣進行二個月的短期加速計劃並與台灣新創圈交流,目前已開始招募台灣團隊,促進台灣創業生態國際化。

TSS表示,目前TSS松江大樓一樓只是暫時的籌備處,未來要重新規劃,把六層樓都列入TSS與台灣、國際新創的共同工作空間,過渡時期的工作空間規劃難免變動較高。

目前TSS只佔用松江大樓約兩層樓,MOX於1月初進駐之後,人員增加及複雜度增高,加上未來松江大樓都會重新規劃與裝潢,內部人員包括新創團隊、TSS工作團隊都需要暫時分批撤離,讓內部空間重新改造,因此在空間管理上難免失當,可能在協調工作場域的過程中讓某些團隊感到不適,當儘速改進。TSS也強調,未來會與進駐的新創團隊持續作好溝通的工作,避免孳生不必要的誤會。

至於PTT文章中指出的「神回」翻譯服務團隊,指的是Linqapp,創辦人是台灣第一位獲得「台灣國際創業簽證」的德國人洪善群。Linqapp被英國加速器Emerge Education錄取之後,網友指出Linqapp正在TSS會議室之間流浪、可憐地在咖啡桌上辦公,但事實是Linqapp最近正陸續將辦公室從TSS遷出,洪善群及團隊成員也陸陸續續遷往英國了。

TSS再次強調,自2015年5月份正式推出TSS以來,TSS一直努力朝著為台灣創業家延伸國際接軌的目標而努力,聯結約15個全球頂尖的加速器合作伙伴、超過50位有國際市場實戰經驗的創業學長姊、舉辦Big Camp流量成長培訓營及海外加速器培訓營等,除了讓台灣新創到國際舞台發光,TSS工作重點也包含引入國際的創業家和創業圈合作伙伴來到台灣,也期許社群能以更開放、歡迎的態度接待來自海外的創業朋友。

延伸閱讀:
[RISE香港] 台灣新創如何與國際接軌?TSS:我們就是答案!
12支台灣新創勇闖TechCrunch Disrupt SF,台灣專屬展區首度現蹤

TSS

關鍵字: #新創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