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志] 解決氣候危機不是只考慮技術進步就好
[張鐵志] 解決氣候危機不是只考慮技術進步就好
2016.01.23 | 人物

電影《明天過後》劇照

「霸王寒流」來襲,北臺灣體感溫度降到攝氏 -4 度,全臺高山降雪這種天氣異象正在發生。在喜迎難得降雪的同時,面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的矛盾,也許我們必須建立「選擇性成長」的觀念,改變現有的經濟模式與生活方式,才能對抗氣候變遷的危機。

十二月在巴黎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正式名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提出一個號稱史上最具企圖心的協議,正式邁向拯救地球之路。

關於地球暖化,大多數台灣人似乎並沒有給予足夠關心,人們繼續過著不節制碳排放的生活,彷彿地球危機只是遙遠的未來,或者與我們無關。

但真的無關嗎?

2015這一年,是1880年以來最熱的一年,而上一個最熱的紀錄是去年,2014年。意思是,本世紀的每一年都比前一年更熱。

臺灣從1897年至今,平地平均溫度也上升了 0.9 - 1.2 攝氏度,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圖說:臺灣從1897年至今,平地平均溫度也上升了 0.9 - 1.2 攝氏度,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這次會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各方都期待在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之後,這次可以產生一個足以改變地球命運的新氣候協議,尤其上一次在哥本哈根2009年的會議並沒有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只簽署了宣言呼籲不要讓全球氣溫繼續攀升攝氏兩度以上。

什麼是攝氏兩度的概念? 世界銀行在2012年的報告中指出:「當全球暖化接近和超過攝氏二度,會帶來的風險是,恐怕會觸發非線性發展的臨界因素。例子包括:南極西部冰原的崩解導致更快速的海平面上升;或是亞馬遜雨林大規模頂梢枯死劇烈影響生態體系、河流、農業、能源生產和生計。這都會進一步推升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暖化,衝擊各大洲。」

然而,不要超過「二度」似乎不太可能,事實上,碳排放的情況在過去幾年越來越糟。另一份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更警告:「我們正邁向提高攝氏四度的世界(本世紀結束之前),徵兆是極高溫的熱浪、衰退的全球糧食收成、生態體系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以及威脅生命安全的海平面上升。」

根據知名家加拿大作家Naomi Klein在全球深具影響力的著作「天翻地覆:資本主義 vs. 氣候危機」(中譯版本月出版)所描述,四度的暖化到了2100年可能將全球海平面抬高一公尺到兩公尺,未來幾百年至少會再增加幾公尺,於是一些島國將會被淹沒,例如馬爾地夫和吐瓦魯;許多海岸地區也會氾濫成災,主要城市很可能陷入危險;可以讓成千上萬人喪命(即使在富裕國家亦然)的嚴酷熱浪來襲,並導致全球主要糧食作物嚴重欠收。

若再加入毀滅性的颶風、猖獗的野火、漁業的瓦解、水資源普遍遭到破壞、生物絕種,以及肆虐全球的疫病。那確實是一個末日的景象了。

在這次巴黎協商的過程中,美國、歐盟和其他富裕國家認為,中國和印度等大型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表示全球變暖的威脅不能只由幾個較老的工業化國家應對。不過,發展中國家則認為,對發展中國家施加過於嚴苛的限制,只會使發達經濟體鞏固其發展優勢。

如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就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當年依靠化石燃料實現富裕的先進國家,必須繼續肩負起最沉重的負擔,印度不應被禁止走上當今富裕國家走過的發展道路。中國政府同意拿出30億美元資金幫助較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也強調自己不應被視為已發展國家。

不過,看的更深層些,這個爭鋒相對所預設的是減排和經濟發展是矛盾的,但這仍然是舊式的經濟發展思維。面對地球暖化的危機,正如Naomi Klein所提出的,不能只是思考技術性的改革,而是必須重新翻轉現行的經濟模式與生活方式

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我們同時看到世界進行兩個全球性協議談判:促進全球化的世界貿易協定,以及氣候變遷協議。但這巨大的目標基本上是矛盾的,因為全球化需要的是大量輸出產品、運送到遙遠的地方,因此必然是增加嚴重的排碳。事實上,農業體系在近十年的全球化,是溫室氣體排放全面增加的最重要成因之一

因此,要對抗氣候變遷的危機,Klein認為我們需要改變壟斷性資本主義,反思不受節制的全球化,要鼓勵社區經濟、在地農業,結合在地的綠色工作和綠色能源政策,擴張低碳部門,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所謂「選擇性成長」(selective degrowth)的觀念,如此才能真正推動氣候革命

正如美國《科學人》雜誌的資深編輯葛瑞.史蒂克斯(Gary Stix)的反思:「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根本解決氣候變遷的危機,就必須把焦點放在社會層面的根本解答。相比之下,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相對效率如何,實在無足掛齒。」

@@BOOKID:126648@@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台灣上市櫃公司高達七成為家族企業,其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5%,在二代傳承創新的過程中,不僅面臨信任、制度、認同等管理議題,還必須透過創新思維與數位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深化市場競爭優勢,方可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生存、茁壯,甚至是成為產業變革者。事實上,這也是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積極透過品牌重塑、擁抱創新科技,以及透過跨境電商佈局全球市場的原因,並且成功在詭譎市場中屢屢創新突圍、締造佳績。

不只是傳承,更透過品牌經營讓家族企業酷起來!

成立於2019年的kure.fit是一間專注於女性健身器材與居家運動的品牌,透過亞馬遜美國站、英國站與中東站進行產品銷售,2025年上半年度,創下美國銷售年成長率358%好成績。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認為其中的關鍵是:「提供客戶高價值產品與服務,並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快速拓展站點創新局。」

亞馬遜全球開店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分享品牌打造經驗時,提到父親常說「服務」是家中工廠發展最關鍵的因素,這也是他創業以來一直銘記在心的價值。
圖/ 數位時代

黃永沅的創業故事——kure.fit 的成立——與家族企業息息相關。他說:「我父親黃泰翔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幾乎你想像得到的消費性居家電子產品,我們家都生產製造過。為跳脫傳統製造思維、進一步擴展全球布局,2019 年回到家族公司後,我開始積極導入數位化與數據化手法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嘗試建立品牌,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進軍海外市場,讓 kure.fit 在 2024 年憑藉可調式啞鈴組、壺鈴、加重手環等商品大幅提升營收獲利。」

他坦言,選擇亞馬遜全球開店,是綜合研究過市場及相關條件的必然之選。「台灣具有高度彈性的製造實力,卻苦無與全球用戶直接接觸的機會;而亞馬遜正好打開了這扇窗,讓我們能用最經濟、高效率的方式快速測試、修正與擴張,對新品牌來說,是極具價值的通路。」

他進一步補充:「上一代累積的資產讓我擁有比較多的機會探索與試錯,而亞馬遜全球開店則讓我可以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場。」例如,透過參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官方團隊為賣家提供的在地支持計畫與課程,kure.fit獲得一次性的帳號健檢、選品分析、營運問題排除,以及 1 對 1 經理輔導,大幅提升全球布局與品牌行銷的能力。

類似的二代傳承與創新旅程也發生在保健收納藥盒創新品牌–護立康(Fullicon)-身上。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認為:「二代不是只能接班,相反的,可以透過自有品牌創業、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將產品服務推向全球各地,創造嶄新的營收獲利。」

把時間回溯到2019年,為解決OEM與ODM客戶削價競爭亂象,李承樺在家人與客戶的支持下,啟動自有品牌–護立康(Fullicon)上架亞馬遜拓展業務,爾後,透過產品設計、功能強化、專利佈局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擴展國際市場業務,不僅成功將藥品收納盒打進日本站前三的成績、創下4.8/5的高消費者評價,更榮獲亞馬遜全球開店2024年度傑出賣家–「最速全球布局轉型獎」–的肯定。

亞馬遜全球開店
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分享,加入亞馬遜之後,透過世界級的品牌與市場資訊,他更了解專利的重要,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專利已經成為Fullicon營收來源一環。
圖/ 數位時代

對台灣百年玻璃製造商–華夏玻璃–來說,傳承固然重要,但是,唯有突破既有框架才能創造第二成長曲線,因此,成立自有品牌–SOUL ONE,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銷售自有產品以深入了解北美消費者輪廓,例如對玻璃製品的需求與偏好,進而提供最佳產品服務,為前進北美零售商店市場做最佳準備。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進一步解釋會加入亞馬遜、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北美等國際市場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品牌形象佳、是北美消費者喜愛的購物網站;其次是可取得消費者回饋聲音以及後台提供豐富的市場洞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調整產品、包裝與行銷等策略;最後是透過功能強大的亞馬遜物流(FBA)機制輕鬆擴展全球業務。」

從上述的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SOUL ONE的布局,可以清楚看到:二代不僅是傳承與守成,更是主動出擊與翻轉市場的關鍵推手,讓家族企業經營也可以很酷且創新。

亞馬遜全球開店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於專訪時指出,作為企業核心的決策者,在面對爆炸的資訊與選擇時,更應該專注而冷靜,謹慎為公司營運做出最適切的選擇。
圖/ 數位時代

亞馬遜全球開店助二代繼承者高效打造品牌與布局全球業務

亞馬遜全球開店不僅讓企業以自有品牌布局跨境電商,更有助於企業重整商業邏輯、發揮OEM、ODM與OBM的經營綜效。對此,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公司–益麟企業–的業務分成三塊,分別是負責台灣市場的業務部門、以官網與參展等方式經營的OEM與ODM外貿部門,以及由我負責的、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的全球電商部門;其中,電商部門的營收雖然僅占公司整體營收的一小部分,但帶來的成效遠超乎預期。」

首先是產品開模與製造後即可直接(透過電商)銷售,不像過去必須花費1到2年的時間跑市場與找客戶;其次,可以直接傾聽客戶心聲以加速產品功能的迭代與優化,例如方便關節炎患者取用藥品的彈跳保健盒設計等;最後則是挹注外貿業務發展。李承樺表示:「我們有韓國客戶因為看到亞馬遜的Fullicon藥品收納盒而主動找上門、向外貿部門下單,開啟跨業務單位的合作綜效。」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則直言:「做工廠最怕離消費者太遠。」需要像亞馬遜全球開店這樣的外部夥伴提供協助,讓kure.fit可以突破區域限制、深入了解各個市場脈動,為每一個產品找到新出路。例如,亞馬遜商機探測器與選品指南針等官方選品工具讓kure.fit可以同時掌握產品類別與市場資料以高效布局新市場,如將女性健身器材銷向中東等新市場,讓品牌營運穩健邁向全球市場。

「企業的創新轉型旅程是一個又一個關鍵決策交織而成,亞馬遜提供的數據資料讓我們可以更精準且有憑據的下達各項決策,以更有責任感與使用感的方式推進二代傳承與創新。」關於亞馬遜全球開店帶來的綜效,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如是總結。

總的來說,二代接班不僅是傳承,更是品牌重塑、通路重組與文化再定位的新起點,在這個過程中,與亞馬遜全球開店這種世界級企業合作,不僅有益於簡化傳統外貿的繁雜談判流程,更讓台灣企業可以更精準且高效的方式布局全球、透過出口電商快速回應市場需求,進而加速創新步伐與鏈結業務績效,讓台灣企業走出新路、演變為令人驚豔的「酷」品牌關鍵。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