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正把無人機推上戰略前線。
主因在於,國際市場為「去中化」而尋找可信賴的替代供應地,台灣則以500億元軍用商規標案啟動史上最大採購計畫。
換言之,在外需的實際訂單與內需的政策推動同時發酵的情況下,讓台灣無人機產業能見度在2025年迎來史上新高。
回顧2025年上半年,台灣無人機外銷金額達1189萬美元,年增超過七倍,主要出口市場集中在波蘭、美國、德國、捷克與香港,佔整體市場九成以上。
外貿協會分析,台灣憑藉資通訊技術優勢、靈活的製造能力,以及穩定的制度環境,正逐步獲得歐洲買家的採購青睞,成為中國市場以外的新選項。
台灣國內需求同樣升溫。國防部近期公布500億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相當於半艘國造潛艦的製造規模,計畫於2026至2027年間採購五萬架。
除了國內無人機業者如雷虎、中光電等已經積極參與標案,近期來台與中科院交流的美國軍工新創Anduril也期待能搶下一杯羹。
台灣無人機國家隊有誰?概念股有哪些?
為了搶下全球無人機供應鏈這塊大餅,經濟部於2024年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協助台灣廠商取得國外。聯盟以漢翔為聯盟主席,以及七家協同主席廠商: 中光電智能機器人、神耀科技、經緯航太、雷虎、亞航、長榮航太、佳世達。 目前,無人機國家隊已擴大至160多家廠商,共同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系。
而此次國防部的大單涵蓋了五種不同類型(甲、乙、丙、丁、戊型)的無人機,包括陸用與艦載監偵、多軸旋翼機,以及具備高精準打擊能力的自殺型與定翼攻擊無人機,顯示台灣已將無人機視為應對軍事威脅的重要不對稱戰力。
目前市場上與無人機產業鏈相關的「概念股」,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無人機整機製造與系統整合
中光電(5371) :作為國防部無人機隊要角,積極拓展美國警消市場,目前也已取得軍用商規無人機驗證,並在第一波3,037架無人機標案中完成六成交付。
雷虎(8033) :無人機領域老牌企業,積極投入大型軍用無人機研發,產品線廣泛,日前也表態參與此次標案。
長榮航太(2645) :專注於高技術門檻的艦載監偵型無人機,在特定領域具備專業優勢。
經緯航太 :由緯創投資,業務涵蓋多類型無人機製造,並積極拓展智慧農業等海外應用。
關鍵零組件與技術:
邑錡(7402) :專注無人機影像處理技術,並取得美軍規夜視鏡代理權。
聯發科(2454) :其晶片可作為無人機核心處理器,負責運算與通訊。
新唐(4919) :提供微控制器(MCU),是無人機穩定飛行的「神經系統」。
圓剛(2417) :其視訊產品與技術有機會成為無人機影像傳輸的關鍵零組件。
聰泰科技(5474) :提供無人機所需的各類電子與電腦零組件,例如影像擷取卡、視訊處理模組等。
台灣無人機全球市場動態
綜觀全球無人機市場,2022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產值約為306億美元,預估到2030年將達到55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7.8%。其中,亞洲市場的產值最高,而中國則是全球無人機製造的重鎮,約有400家無人機製造商坐落於此,佔據全球極大比例。
在國際市場上,台灣也面臨強勁競爭。目前全球無人機市場由中國和美國兩大勢力主導,其中,中國的大疆創新(DJI)更是穩坐龍頭,市佔率超過七成。
然而,在全球去中化的浪潮下,台灣在高階技術與零組件供應鏈上的競爭力,在全球無人機產業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國防部大採購案的啟動,以及非紅供應鏈的國際需求增加,台灣無人機產業的未來發展潛力正持續看漲。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工商日報、Aviation week
本文初稿由AI整理,編輯:黃詩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