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Ptt時代】站長戴志洋:我們丟水球,讓事實與想法有機會被討論
【我的Ptt時代】站長戴志洋:我們丟水球,讓事實與想法有機會被討論

陽光沙灘BBS創辦人、Ptt站長戴志洋

陽光沙灘BBS創辦人,同時也是Ptt站長,戴志洋從在20年前發現網路力量,從此成為善用力量的一份子,他不僅創造了自己的人生,也改變了一個世代,來聽聽他怎麼說。



1984 年,我國小四年級,身為高中物理老師的爸爸,為了打講義,弄了一台八位元的電腦回家。除了玩單色的七寶奇謀,爸爸還教了我人生的第一段,到現在都還記得的程式碼:

10 i=1
20 PRINT i
30 i = i + 1
40 IF i <= 100 THEN GOTO 20
50 END
(ROM BASIC)

小學生根本沒有學過代數,所以也就不會懷疑i = i + 1為什麼可以成立的這種邏輯問題。純粹只是因為會寫這種東西,可以用在阿姨家的Apple II,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身為高中老師的媽媽,覺得既然我這麼愛玩電腦,就乾脆買一台當時總價新台幣12萬,且是全屏東第一台80386DX-33加上VESA螢幕,並且帶我去屏東農專(現在的屏東大學)的電腦教室玩。我覺得她很厲害,因為她能夠分辨,我到底是在研究程式還是在玩遊戲。

1989年,因為去鄰居大哥家玩,看到Modem與Dial-up BBS,發現這種超酷的方式可以跟很多懂電腦的人互動,但是撥接對當時的屏東小孩來說是很花錢的。因為屏東區碼在當時因為撥接BBS都需要打中華電信跨區的長途電話,而在網路應用的早期發展上相對地處偏遠。

1994年秋天,我考上了台大資管系,因為在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打工,幾個月內直接接觸了BBS、Linux、IRC、FTP,根本就跟劉姥姥逛大觀園沒什麼兩樣。結果我除了睡覺之外都在研究這些程式,一年後就被二一退學(當年二一就直接退學),但我不想中斷研究,就跑去考了大同資管夜間部,讓我可以繼續在長興街台大宿舍,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

讓聊天更容易

因為太愛玩BBS,又受到那時候剛開始萌芽的Free Software運動的影響,我用清華大學楓橋驛站Maple BBS system version 2的原始碼,就跟室友Raw與LStone開始架起自己的BBS。

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很多人可以問,也沒有Google可以查詢,程式和系統都是得我自己搞,什麼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問題都有,讓人邊架邊罵髒話,這也就是陽光沙灘(Sun Of Beach)這個名字的由來。

當時,使用者要傳訊息必須要使用者名單區去留言,收到留言者當下只有一次機會可以按CTRL + R回應,如果錯過就要回到使用者名單去重新搜尋對方再留言,其實很不方便!所以我就重新設計改善了這個功能。

首先,要讓使用者可以在任何頁面裡都可以互相對話,於是設計了在任何頁面按下CTRL + R都可以回覆的機制。結果使用者又抱怨,因為只能回最後一個訊息,所以不能同時跟很多人聊天。所以又做了CTRL + R按下多次可以回顧前幾個訊息,並且決定要回應誰的機制。想想,既然是在沙灘上互丟訊息,不如就叫它水球吧

隨著使用者與流量的增長,主機速度與容量就需要不斷的擴充,大多時候還是站長們自掏腰包在撐,CPU是75Mhz超頻120Mhz在用,RAM和硬碟永遠都是快滿的,還曾經幾乎就要倒站了。當時每個站長幾乎都經營到廢寢忘食,後來課業繁重,甚至出了社會工作就有點撐不太下去了,正好當時Ptt的創始人杜奕瑾,邀請小魚和我們這些台大的BBS一起加入,於是陽光沙灘就與Ptt合併,我也因此成為Ptt的站長。

在做Ptt的時候,最開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傳統媒體這種電視新聞台,把站上鄉民們的文章一字不漏地,連錯字都照抄就放在電視上播出來。我還記得在當年沒有網路媒體的時候,老三台這種嚴格控制的傳統電視媒體,幾乎就是人民獲得資訊的少數管道之一。

讓真相被看到

自己當初在台大與眾人成立台大BBS研習社時,其中一個初衷就是希望透過網路力量去制衡那些早已經被政黨與財團箝制的這些第四權,讓真相有機會可以被看到,讓事實與想法有機會被討論。

在洪仲丘白色十字形成的那天,我在家裡照顧著還未滿週歲的兒子沒能到現場去看看。但看到周遭朋友分享的照片,我也感動到忍不住哭了。318學運的時候,我找一天到了現場,看到有學生拉著繩子維持緊急通道,有人拿著垃圾袋詢問有沒有人要丟,這是台灣公民素質,第一次透過線上到線下的具體展現,讓我感到非常的驕傲!

現在,所有的傳統媒體或所謂的新媒體,都知道要以網際網路做為他們發表的重要媒介。也多數改變了工作方法,把網路的當成原生資訊與主要的參考來源作為他們重要的資訊管道,更進一步的媒體已經把網際網路融入他們工作方法的全部,資訊原生於網路上,工作方法裡透過網路傳布、整理、再散布,就像這篇報導的採訪過程與來往是透過網際網路直接完成一般。其實我們做BBS的人們已經逐漸改變了目前台灣媒體的本質。

未來的世界與資訊系統是密不可分的,想像一下,如果未來每一個公共政策的制定、每一個法案法條的審議,都可以透過網路全民參與、全民公投,那請問我們還需要立委大公在立法院演戲幹嘛?其實程式碼的英文——code就是法條的意思,程式運行在電腦主機上,就如同法律執行於國家機器中,只要有能力制定與修改code,就可以改變事情運作的規則。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個權力從少數人可以控制的國家機器中解放出來,g0v、開放政府與開放文化基金會他們就是在做這件事,我絕對支持到底。

戴志洋

陽光沙灘BBS創辦人,也是Ptt站長,目前是原力資訊創辦人,各大BBS使用的「丟水球」對話

功能,是他在陽光沙灘時期所開發出來的。



口述/戴志洋 整理/詹峻陽.李育璇

本文出自於:
@@BOOKID:126659@@

關鍵字: #簡報技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蔡司半導體製造科技(ZEIS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ZEISS SMT)一向低調但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花費30餘年時間投入研發,與全球最大的晶片微影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合作推進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協助台積電等客戶將電路微縮至奈米甚至埃米級的精細尺度,打造更小、更快、更省電的晶片,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從EUV微影光學系統開始,ZEISS以光罩檢測與驗證、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完善服務

「目前最令人振奮的進展是高數值孔徑EUV(High-NA-EUV)技術。」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表示,這項技術將幫助晶圓製造商邁向2奈米甚至埃米級製程,更好滿足人工智慧(AI)晶片等高效能應用需求。

蔡司半導體提供的服務不僅止於微影光學領域,隨著製程複雜度提升,蔡司因應客戶需求將產品服務範疇逐步擴展到光罩檢測、製程控制,以及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等跨領域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創新與持續產業變革。

ZEISS SMT
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分享蔡司半導體的最新產品技術進程。
圖/ ZEISS SMT

例如,蔡司半導體推出光罩檢測與驗證系統–AIMS® EUV–協助晶圓製造廠模擬EUV設備的真實運作條件,判斷光罩上有那些關鍵缺陷,缺陷修復後還可以協助驗證是否有修復成功,確保光罩品質,進而保障良率與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先進製程逼近物理極限,產業轉向先進封裝尋找新突破:無論是以3DIC進行堆疊、還是以Chiplet進行模組化設計,都讓晶片可以在效能與能耗之間找到新平衡。蔡司看準這波趨勢,不僅提供異質整合相關設備,更將其在醫療影像、顯微鏡等領域累積的技術力,延伸到半導體檢測,讓解決方案更具差異化,也能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化180年經驗為創新基礎,以數位化驅動持續創新

蔡司半導體為什麼能成為艾司摩爾EUV與High-NA-EUV微影設備的光學系統獨家供應商?答案來自近180年的技術底蘊與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

「近180年的累積,讓我們能挑戰極端工藝,例如打造原子級平整度的EUV鏡面。」Thomas Stammler進一步解釋,蔡司半導體不僅傳承傳統光學工藝,也擅於跨域創新,將演算法應用於光學設計、利用AI提升檢測精度,並透過數據串聯製程控制。

事實上,蔡司半導體早在許多年前就將數位化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產品服務等環節,持續優化核心競爭力。舉例來說,為了讓EUV設備鏡面達到原子等級的平整度,蔡司半導體在設計階段便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模擬、修正與驗證,確保鏡面平整度符合預期;此外,也將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科技應用在光罩檢測、修復、量測,確保產品功能有利於客戶發現與修復缺陷、進而提升良率等。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鏈結供應鏈資源與力量成就共好

「我們的數位化應用不僅是單純的優化產品,而是支持客戶共同研發,解決真正的營運痛點。」Thomas Stammler進一步指出,台灣半導體客戶具備技術領先地位,需要在地團隊與客戶進行定期且密切的互動溝通以確保創新模式與客戶需求一致。「我們有很多前瞻技術測試與驗證都是從台灣開始,這也是我們會持續加碼台灣投資的原因之一。」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面帶微笑地解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具關鍵地位,台灣團隊的角色不僅僅是銷售與售服,更參與研發與應用工程,鏈結全球資源,快速回應客戶問題,同時,確保技術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一致。」

ZEISS SMT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表示,蔡司半導體的全球在地組織架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回應客戶與市場需求。
圖/ ZEISS SMT

這份承諾,不僅是技術合作,亦體現在人才培育。為了讓在地團隊與德國總部保持同步,蔡司半導體建立跨國人才交流機制:不只是派台灣工程師到德國進行長期訓練,也讓德國專家定期來台灣與團隊共事,形成雙向交流的人才循環。「透過雙向交流模式,台灣工程師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脈動,同時把在地客戶需求回饋給德國研發團隊,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范雅亮如是說道。

為了向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傳遞:蔡司半導體全面布局「前段製程到後段封裝」並提供相應產品服務,於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期間,以論壇跟專家座談等多元形式與台灣生態圈互動,以全球資源、在地合作的方式,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一同前行。

展望未來,蔡司半導體不僅會持續投入技術創新,也會從各個面向深化與台灣的連結,協助客戶持續突破極限,邁向卓越成長。

更多資訊歡迎官網了解:蔡司半導體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