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生]領先中國超過5年!這項技術台灣用最少的花費達到最大效益
[冒牌生]領先中國超過5年!這項技術台灣用最少的花費達到最大效益
2016.02.22 | 科技

圖說明

過年前,碰巧認識了孫博士;一個台灣人花了3年時間研發自動化方法,有效率的把台北40萬棟建築全都變成3D地圖,包括新北、台北、高雄、桃園的3D地圖系統都由他一手統合創建。

台灣這項技術以最少的花費達到最大效益,領先中國超過5年。目前孫博士進一步將地圖APP結合商業用途,把台北市公館商圈、三創園區等傳統商圈店家串連,做了一款《嬉街趣》(逛街去台語)APP,以2D、3D地圖及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移動定位服務)系統推播、曝光給手機一族。

說起跟地圖APP,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一定是Google MAP,所以當我首次和孫博士聊到他的作品《嬉街趣》時也搞不清楚狀況,3D地圖有什麼用?跟Google MAP的環景功能有何不同?

圖說明
嬉街趣獨家3D地圖功能與Google Map有何不同?photo credit:嬉街趣app截圖

我一連問了好多個問題,但真正的問題都圍繞著:這個東西有用嗎?是你覺得有用還是大家真的想要用?

乍看之下或許有點失禮,卻是切入重點最實際的作法。

3D地圖是什麼?有什麼用?

3D地圖是目前最熱門的技術,由於2D地圖無法呈現「高度」資訊,3D地圖勢必有存在的必要,早在10年前全球各地都想方設法的要將它實現,只是價格不菲。以中國一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例,單一地點至少要1億人民幣(約新台幣5億)才能落實。

雖然說中國不是沒資金,但除了資金更需要研究和收集資料的時間,因此目前仍停留在學術、理論階段,離真正的商業化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反觀台灣,孫博士花3年的時間開發技術,2年技術規劃,在2015年推出《嬉街趣》APP,將資訊圖像化、重點化、智慧化、群聚化,讓使用者可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看3D地圖,也同時結合購物、折扣、生活資訊,是唯一把3D地圖技術從學術轉化成實務的作品。

圖說明
Google Map環景設計還有再超越的空間嗎?photo credit:Enrique Dans @flickr (CC BY 2.0)

嬉街趣3D地圖跟Google地圖的差異

首先,Google地圖是環景影像,而且環景影像無法呈現樓層差異,所以在用Google地圖時,很難感受到室內環境,也不清楚自己在空間的相對位置。不過《嬉街趣》運用特殊相機技術,以拍攝的點多且密集(Google地圖可能只有5個點,嬉街趣是50個點),提供高解析度、連續性的影像內容,可以呈現樓層的差異與高精度的真實3D室內模型。

圖說明
三創亞太門市室內3D環景模型。photo credit:嬉街趣app截圖

這樣描述或許有點複雜,但試試這樣想:你在情人節想預約一家餐廳用餐,想找個燈光美、氣氛佳的位置,不想坐在廁所旁邊,可是由於沒去過,單憑著Google地圖提供的資訊,又或者幾張餐廳提供的裝潢照,並不足以了解內部狀況,透過《嬉街趣》APP提供的室內3D環景功能,就可以了解你在餐廳選擇的位置,不會到現場才發覺不符合預期。

這個東西有用嗎?是你覺得有用還是大家真的想要用?

《嬉街趣》是為了結合在地商圈推廣店家而存在,目前已跟三創園區、公館商圈合作,提供公館商圈超過80個店家的資訊。

以前,公館商圈是透過比較傳統的方式宣傳,遇到特別活動時,聖誕季、親水節時印DM發送資訊,無法鎖定族群也造成成本浪費。

去年底,公館商圈協會主辦「2016台北市慶新年禮炮第一響:台大公館商圈新年文創市集」,透過跟《嬉街趣》平台發送LBS推播訊息,並結合地圖功能提供消費者更多的資訊,讓資訊變得更有互動性。除了提供即時停車資訊、店家室內3D環景、公車、Youbike、折扣促銷、導航功能,也運用手機推播功能,鎖定現在正在台大公館商圈的人群,或曾經曾到過公館商圈的人,更精準將促銷訊息發送出去,讓公館商圈最需要的「有效傳播」成功達標。

圖說明

《嬉街趣》即時停車位資訊很實用。photo credit:嬉街趣app截圖

透過跟公館商圈、三創園區合作,《嬉街趣》希望拋磚引玉結合更多在地商圈,除了讓更多人認識他們APP,以及用科技帶動台灣店家經營的用心。

學習用現有資源玩出名堂

《嬉街趣》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台灣其實有很多懷抱理想的人,默默耕耘做事,只是缺乏讓大家知道的管道。

記得過年前,一篇文章在facebook瘋傳,內容談到一位旅居中國大陸多年的台灣人回台過年,彷彿回到原始社會,沒有支付寶、微信等各式APP幫助完成瑣事。這篇文章引起諸多討論,甚至就連曾在蘋果、微軟和Google等多家知名IT公司擔當要職的李開復先生都轉發到個人粉絲團,卻在引起爭議後發現不妥,又刪除文章。

其實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台灣跟大陸市場不同、規模不同、文化不同,與其總是拿別人擁有的相比自己的不足,我更欣賞那些充分理解自己手頭現有資源,然後玩出更多花樣的人。

圖說明
《嬉街趣》APP創辦人孫樹國博士(左)與公館商圈榮譽理事長李湘珍。photo credit:冒牌生攝

台灣人其實有技術,網路環境自由開放,民眾接受程度高,這些都是優勢,但就是缺乏信心,容易人云亦云,好像只看到別人有的,忽略自己在努力的。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把握時代機會,鼓勵更多本土APP創作,為那些默默努力的開發者們按個讚。

關鍵字: #Google #地圖導航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