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台灣央行發行虛擬貨幣,值得討論的3個議題
假如台灣央行發行虛擬貨幣,值得討論的3個議題
2016.03.31 | 科技

暨英國之後,荷蘭中央銀行(DNB,De Nederlandsche Bank)宣布正研究荷蘭版本的虛擬貨幣DNBcoin。同時,茂為歐買尬數位科技執行長林一泓也建議,台灣可以用央行力量推廣國家虛擬貨幣,央行從發行紙鈔,改成透過區塊鏈發行TaiwanCoin。

圖說明
圖說:中央銀行(來源:維基百科)

立法委員曾銘宗認為,「若央行帶頭試驗區塊鏈技術,將有助於整體產業發展。」

「其實現在央行發行的貨幣僅剩下10%沒有數位化。利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可以讓央行洗錢防制與稅收管理更方便,掌控性更高。」區塊鏈新創MailCoin創辦人劉世偉認為。

台灣央行對於虛擬貨幣的態度成熱門話題。我們從一個想像的觀點來看,如果央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台灣比特幣TaiwanCoin,台灣會發生什麼事呢?以現階段發展來說,有哪些重要議題需要討論?

央行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會顛覆傳統金融?

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中立性,是打造系統,制定規則的人才能賦予意義。以區塊鏈技術生產的虛擬貨幣是一個光譜,從完全的去中心化,如比特幣公有鏈,到多中心制度聯盟鏈或中心制度私有鏈,端看管理者如何設計「遊戲規則」。
 

若央行為主要發行者與管理者,那中央色彩依舊濃厚,若銀行等傳統金融系統,依舊掌控存放款與跨國交易等業務,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革新就偏向「新台幣數位化」,強調的是技術本身帶來的革新,如「清算即交易」,降低清算成本,提升效率 ,「防洗錢」與「抓漏稅」等,成為現有清算體制的備援系統,提升安全性,可能是更中央集權的貨幣系統。

若央行打破傳統,敢革自己的命,比照比特幣精神,去中央化開放非傳統金融領域的科技業者參與,那重點不紙是清算即交易而已,而是「新生態圈」興起,不適應生態圈的舊業者被淘汰,金融體制重新洗牌。

若真如此,是否為「央行」發行也不重要了,因為一切回歸P2P的去中心思維,央行和礦工們都一樣,都只是一個節點而已。
 

央行停留在研究階段好?

目前央行停留在研究階段,沒有更積極動作。央行在3月24日發佈一項報告,指出發行央行虛擬通貨的8個疑慮。

1.其對支付系統有何影響。2是否侵犯交易的隱私性。3.是否妨礙民間創新。4.對商業銀行存款之影響。5.鈔券虛擬化 後之金融穩定。6.貨幣政策的傳遞效果。7.技術上如何採行。8.新系統去中心化之程度,以及新系統將出現那些參 與者與如何規範管理等。
 
以上每個議題都是一個大哉問,而且是建築在未來世界的大哉問,現在沒人知道確切答案,央行對虛擬通貨發行的擔憂有其道理。但央行不能因為擔憂就停止探索,不能放棄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革新機會。
 

區塊鏈技術複雜跨領域 ,央行不應停留在紙上研究或口頭請益,應該更勇敢從做中學,進一步「實驗」區塊鏈發行虛擬通貨。 央行沒有這樣的科技技術,和新創團隊合作一起試驗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實驗重點不是決定央行是否真的要發行虛擬通貨,而是藉此激勵產業圈與新創圈,重視區塊鏈的價值,引入人才與資金,一起為創造新機會努力。

央行要扮演什麼角色?

區塊鏈新創數金科技(DTCO)創辦人李亞鑫認為,區塊鏈其實就是共享經濟的精神,思維必須從中央變成服務大家,因為中央不存在,中央就是區塊鏈了,央行要思考如何在區塊鏈新經濟共享經濟扮演角色。

中央銀行該考慮發行的不是虛擬通貨,而是「智能合約」,智能合約要做成什麼?其中一個範例:加密債券,提供虛擬通貨的價格穩定與避險機制、融資貸款,金融機構與企業可以無縫聯結中央銀行的智能合約,提供更廣泛的應用。

延伸閱讀:
1.A new version of the Central Bank
2.如果台灣央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Taiwan coin虛擬貨幣
3.3月24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