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矽谷史上成長最快的儲存公司 Pure Storage創辦人Scott Dietzen:喚醒20年原地踏步儲存產業的時候到了!
[專訪] 矽谷史上成長最快的儲存公司 Pure Storage創辦人Scott Dietzen:喚醒20年原地踏步儲存產業的時候到了!
2016.04.22 | IBM

只要世界持續運轉,每天就有許多的資訊需要被記下、被保存。近年來,雲端儲存在個人消費市場大受歡迎,對企業、資料中心來說,除了雲端儲存之外,還有一大趨勢就是從硬碟(HDD)轉到以快閃記憶體(flash)或固態硬碟(SSD)的All flash架構,而且All flash儲存的新技術由不少新創公司來領航,其中一家就是矽谷的Pure Storage。

Pure Storage創辦人戴禪(Scott Dietzen)是連續創業家,創立過Transarc、WebLogic、Zimbra三家公司,Transarc是做分佈式交易與檔案共享系統,WebLogic主攻Java、web應用伺服器技術創新,Zimbra則是開放源碼的電子郵件平台。而Pure Storage已在去年10月於美國風光IPO,目前市值約29.7億美元。

Pure Storage創辦人Scott Dietzen。(圖片來源:蔡仁譯攝)
圖說:Pure Storage創辦人戴禪(Scott Dietzen)。(圖片來源:蔡仁譯攝)

在企業機房或資料中心,硬碟儲存因受限讀寫(I/O)速度瓶頸而影響效率,因此採用flash/SSD新儲存技術成為熱門的話題。「你可以看到資料中心除了儲存之外的設備都按照摩爾定律(Moore’s Law)在發展,每兩年速度翻倍、價格減半,相較於20年前,這些設備效能提升了千倍,唯獨儲存還停在原地!」戴禪說得直白。

被視為EMC、IBM的新威脅

正因如此,他在7年前成立Pure Storage,專攻All flash儲存解決方案,要改變這個原地踏步20年的產業,趨勢正好走到了他這邊,由於Flash記憶體大量被應用在智慧手機,讓價格不再高不可攀,另一方面就是雲端技術的崛起,讓管理大型資料中心變得容易,因為Pure Storage採用的是消費等級的flash,成本已跟HDD接近,再加上,Pure Storage強項在資料去重複化及壓縮技術,平均壓縮比為5:1,大幅縮減客戶的資料量,所需要的儲存空間自然也變小,成本也跟的降低。

因此近年企業市場興起了儲存架構的轉換潮,帶動了Pure Storage業績年年翻倍,根據Pure Storage新出爐的2016會計年度年報,2016全年營收4.4億美元,年增率達152%,前一年營收是1.74億美元,年成長率超過300%,是矽谷史上成長最快的儲存公司,讓戴禪信心滿滿的說:「我們可以算是唯一受惠Flash、雲端兩波趨勢的儲存業者」。

Pure Storage營收高速成長,2016年營收達4.4億美元,年增152%。(資料來源:Pure Storage財報)
圖說:Pure Storage營收高速成長,2016年營收達4.4億美元,年增152%。(資料來源:Pure Storage財報)

他的說法並非全然自誇,從儲存大廠幾個收購案就可看到端倪,過去Flash/SSD儲存方案多是由新創或利基型公司推出,但為了因應趨勢,大廠不得不透過收購Flash儲存新創公司來應戰,例如EMC陸續買下XtremIO、DSSD,思科收購Whiptail。再加上,產業分析師普遍認為,All Flash儲存方案的滲透率約10%,隨企業汰換舊型態儲存,All Flash儲存的滲透率將逐步上升,顯示出市場後續潛力很大,而且人人都還有機會,因此不論是新創公司或傳統業者都在磨拳擦掌。

創業心法大公開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家,戴禪算是相當成功,最早創立的Transarc,後來被IBM收購,再成立WebLogic,受到全球應用基礎架構軟體廠商BEA的青睞而迎娶入門,接著創立在當時被視為是Web 2.0與開放原始碼編程的創新公司Zimbra,被Yahoo以3.5億美元收購,後續Yahoo轉手賣給VMware。最新成立的Pure Storage則在去年第四季IPO,與穿戴裝置Fitbit、行動支付Square、加拿大電商Shopify等齊名,被視為是2015最受矚目的IPO案。

每家創辦的公司均漂亮出場,令人好奇戴禪是怎麼辦到、如何選擇創業的題材?「我的確是有一個方程式」他說。第一要素:一定要是大市場,市場夠大才具意義、才能改變世界。第二要素:在這個市場中,客戶對現有的產品都不太滿意。而Pure Storage就是最好的一例,全球儲存市場一年規模達240億美元,但是,儲存設備在這二十年都在用類似大型主機(mainframe)的技術,越來越無法滿足客戶。

第三要素:技術要有破壞力、顛覆性。最後一個要素、但並不是最不重要,就是團隊,即使你已經具備了前三項,但沒有團隊幫你推動業務、行銷等,你的產品就不可能被世界知道。

中年開始就交棒

他也透露,Pure Storage是我累積了眾多經驗、最令他感到興奮的創業,「但這應該是我最後一個創業」。他進一步解釋,創業需要很大的精力,走到了中年階段,必須開始交棒,他相信團隊中許多年輕人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交棒,不是說我現在就要交出執行長,而是希望同仁有自我判斷決策的能力。」在Pure Storage的企業文化,大家都稱呼自己是創業小組,除了營運,也希望雇用的員工擁有創業精神。

對台灣企業來說,交棒似乎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問題,但是對歐美企業是日常就要執行的工作,戴禪認為,一家公司能否繼續生存,除了擁抱創新,還有一個重要關鍵—復原能力,「儘管被隕石打到,也要很快爬起來」,雇用員工就是要找比自己更好的人,他也強調,不願交棒或許有許多原因,但如果是來自掌權者的自大(ego),那就是最差勁的原因,「公司的目標是贏得冠軍,不是MVP(最有價值球員)」。

不看股價 先衝投資和市佔

由於Pure Storage是矽谷歷史以來成長最快的儲存公司,營收呈現高速成長,加上戴禪的連續創業表現,讓投資者不得不較嚴格檢驗其表現,但是攤開財報,Pure Storage仍在虧損階段,其中在銷售和行銷(Sales & Marketing,S&M)的費用相當高,占了2016年度營收的一半。

「為什麼S&M費用這麼高?」記者問。「如果我們讓成長速率減緩,很快就會獲利,但現在我們寧可持續投資以保持高速成長、保有優勢」戴禪答得坦率。不過他也解釋,業務跟行銷的投資,包括推廣市場、服務客戶需要雇用許多人員,不僅整體團隊大了一倍,因亞洲市場成長很快,近期亞洲團隊也擴編了一倍,都是必要的支出。

另一項原因則是收費模式,Pure Storage是採取訂閱服務制(subscription),客戶採購後在未來幾年都會支付費用,但這是之後才會認列入財報,因此業績反應的時間會往後延

戴禪說,相較於EMC、IBM,Pure Storage仍是一家小公司,但因為產品、技術有特色,才能有高速的業績成長,「高階管理團隊不在意股價,我們只聚焦業務成長,在意技術領先」。特別是flash價格下降,對企業轉換會是很大的誘因,更何況連對手EMC、NetApp都提到:只是要效能關鍵的數據未來都應該被儲存到flash,這對Pure Storage是很好的機會,「因為我們的技術至少比其他公司領先兩年」。

圖說:Pure Storage去年以每股17美元掛牌,圖為近半年股價走勢。(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圖說:Pure Storage去年以每股17美元掛牌,圖為近半年股價走勢。(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

關鍵字: #IBM #Flash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