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討拍! Facebook推自殺防治工具,用戶可回報有輕生傾向的貼文
不只是討拍! Facebook推自殺防治工具,用戶可回報有輕生傾向的貼文
2016.06.15 | Facebook

看到朋友在 Facebook 上發貼文討拍,你會留言鼓勵,傳訊息關心,還是當作沒看到?作為當代人生活延伸的社群媒體,Facebook 希望可以發揮更多影響力。若看見好友貼出任何有自殘、輕生傾向或總是心情低落的貼文,過去可能不知道該從何幫起,但現在可向 Facebook 回報,即可獲得協助。

圖說明
(圖說:Facebook收到回報後會提供相關資源。圖片來源:Facebook

這項工具首先在 2015 年提供給英語用戶使用,而 Facebook 現在將這項服務推向全球,和各地組織合作以提供當地語言服務,在台灣的合作組織為自殺防治中心。

Facebook 過去就推出自殺傾向回報機制,用戶需至專頁填寫資料。新工具簡化了回報流程,可直接點選貼文右上角的倒箭頭圖示,接著選取「我認為這不應該出現在 Facebook」,接著點選「這是恐嚇、暴力或帶有自殺傾向的內容」,最後選取「自殘或自殺」類別,即可獲得 Facebook 協助。

圖說明
(圖說:Facebook和自殺防治中心提供中文版的協助。圖片來源:截圖自Facebook)

回報完成後,Facebook 會提供許多選擇,包含打電話給自殺防治單位、傳訊息關心朋友、或是請 Facebook 審查並提供幫助。根據 Facebook 聲明,負責評估及處理負面情緒回報的團隊全年無休,且其中成員都受過自殺防治的特殊訓練。

根據 Facebook 在 2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Facebook 上有三分之一的貼文都含有負面情緒,而這類貼文通常會獲得朋友更富同理心、字數也較多的回覆,顯示確實會想幫助心情低落的朋友走出低潮。也因此,Facebook 推出新工具,讓用戶能不只是留言、而是實際採取行動關心朋友,或許更能挽救更多生命。

不過,這項新工具雖立意良善,卻也引發隱私疑慮。《紐約時報》指出,Facebook 過去就曾因過於涉入私人生活而引發爭議,如 2014 年時,Facebook 曾操控動態時報上的訊息以測量用戶對正、負面訊息的反應,5 月時也傳出 Facebook 提供的新聞推播服務,號稱僅靠演算法推算熱門度,實際上卻是人為操控、充滿偏見。看來 Facebook 在發揮社會影響力和保護用戶隱私間,要更審慎拿捏。

資料來源:Facebook新聞稿、FacebookTechCrunchThe New York Times

關鍵字: #Facebook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