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成有金士頓的know-how
力成有金士頓的know-how
2005.07.01 | 科技

經營成績一向受景氣循環影響的DRAM產業,去年普遍過了一個好年,力晶、南亞科技以及茂德,今年全進入台灣科技一百強的榜單。上游製造一片榮景,下游的封裝測試業者成績也不遑多讓,屬於力晶概念股的力成科技,靠著四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八四%的投資報酬率,拿下今年台灣科技一百強第四名的佳績。
在認識力成科技之前,一定要先看看它的股東陣容。力成的法人股東包括了台灣東芝、旺宏電子、世仁創投(力晶半導體投資)、SST(快閃記憶體大廠)、立頓創投(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投資)。另外,前台積電資訊長林坤禧、全球第五大也是日本唯一的DRAM大廠爾必達執行董事木下嘉隆、以及台灣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商漢磊董事長黃民奇,則是力成的主要董事成員。這樣的組合,對於任何一家半導體公司而言,都是個夢幻陣容,突顯出力成的重要性。
不過,先天的優勢不保證後天一定成功。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席捲亞洲,許多廠商都深受重傷,當時也虧損連連的力晶半導體,為了減輕負擔,決定將旗下測試部門獨立,與同為封測業務的鑫成科技合資共同成立力成科技。但是這個合資案,並沒有因此就讓力晶董事長黃崇仁晚上睡得比較好。

金士頓入主進行組織重整

力成創立的頭幾年,經營狀況非常不理想,三年總共賠了近新台幣兩億元,占資本額的三分之一。黃崇仁見事態嚴重,找上記憶體模組廠金士頓,尋求孫大衛跟杜紀川的奧援,當時金士頓也有意進軍封裝測試產業,布建完整的上、下游,因此兩人就爽快答應,願意以個人名義投資,兩人的資金進來後,股權一路由五%加碼到五○%。
現任力成科技董事長的蔡篤恭,在七年前原本已經打算自當時服務的公司退休,後來在孫大衛熱情的邀請下,加入台灣金士頓擔任總經理一職,打造金士頓進軍亞洲的橋頭堡,蔡篤恭也不負使命,替金士頓在台灣打下一片江山。因此,當金士頓入主力成後,孫大衛再次看上蔡篤恭,要他去力成執行改造計畫。
「那時力成才剛從力晶獨立出來,許多員工以為自己還活在保護傘下,」蔡篤恭緊接著說,「加上鑫成也只是二線廠,體質不好,缺乏國際觀。」蔡篤恭與經營團隊達成共識,全面進行組織改造工作,他特別從金士頓找來行政副總廖忠基,專責成本控制與採購。

厲行成本控管以集中資源

蔡篤恭先將金士頓投資新台幣十多億元的資金,優先拿去償還銀行借款,健全財務結構,使自有資金比例達八○%。其次,將原本三十餘家的客戶,調整為兩家DRAM廠——力晶、金士頓,以及兩家Flash廠——旺宏、美商SST等四大客戶。集中手上資源、「重質不重量」的作法,讓猶在谷底徘徊的力成,抬頭看到一片曙光。
二○○一年初,蔡篤恭再度出招,尋求與華新麗華旗下的華新先進、華東先進兩家封測廠合併。雖然這個震撼業界的三合一案最終破局,「但這個事情,反而讓我決定提早重組經營團隊,用自己的力量,改善體質不佳的力成,」帶著金框眼鏡、笑起來憨厚的蔡篤恭說。
由於封測廠的採購多半是幾百萬元的金額,許多封測廠在採購上管控不嚴,造成投資的浪費,因此廖忠基要求所有採購必須從投資觀點評估。另外在機器折舊攤提上,他也要求折舊必須以設備的實際使用年限計算,因此有些設備設定三年、甚至二年的折舊。雖然快速折舊攤提讓力成在二○○一年的成本激增,「但這讓我們少了很多包袱,跑起來更快,」蔡篤恭說。
另一方面,蔡篤恭也積極從外界延攬專業經理人,找來金士頓的汪治出任行銷與業務資深副總,並從艾克爾(Amkor)找來業務副總沈錫文,讓力成多了許多日本與美國客戶。製造方面,則是在當時東芝(Toshiba)半導體社長古口榮男的介紹下,找到東芝前台灣分公司社長岩田隆夫;測試技術則有前南茂測試副總詹焜智。整齊的團隊戰力,讓力成走出低潮,自二○○三年開始,業績以倍數成長,營收從新台幣四十三億元攀升到去年的七十七億元,股價也是一飛沖天,從二○○三年掛牌時的十五元,攀升到今年最高的一○四元,漲幅達七○○%。

改造三年躍升台灣第一

三年努力,躍升為全台灣第一大記憶體封測廠的力成,現正將戰局移往手機市場,啟動多晶片封裝(Multi-chip Package, MCP)的記憶體封測業務。蔡篤恭表示,所謂的MCP封裝形式,至少包括一顆DRAM、一顆Flash、以及一顆控制IC,因此在封裝之前,封測業者必須先測試,才能降低不良率,「這項技術,會是力成明年的重頭戲,」玉山證券研究員吳秉寰分析。 危機就是轉機,去年排名全球第八的力成,今年可望爬升至全球第六,雖然還不是產業中呼風喚雨的要角,但力成所展現的企圖心,已經讓各界刮目相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