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業的不死心法:6項特點永保長青
百年企業的不死心法:6項特點永保長青
2016.07.27 | 科技

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風光上市、獲利出場、永續經營……這些或許都是。若將企業經營比喻為賽跑,能創造百年歷史足跡絕對是長跑健將,它們不像蘋果、Google、Priceline Group是眼前最受關注或市值最高的公司,它們真正的價值展現是在產業更迭、典範轉移起伏中,依然「長青不敗」,而且不斷創新,影響著你我的生活與未來。

不久前,鴻海成功入主夏普,是近年來亞洲區域最受關注的投資案,不僅金額大,背後值得思考的角度也很多面,包括鴻海以「代工廠」身分收購了「品牌」公司背後的盤算、近十年日本企業的經營失效、企業及區域文化影響購併案的成敗等等,另一個值得討論的面向是長青企業永續發展。

圖說明

照片來自Otsu4分享於Wikipedia, cc by 3.0

成立於1912年的夏普,雖然是許多人心中具創新力及品質保證的企業,最後卻無奈下嫁他人,在此之際,歷史悠久的百年企業再度引起關注,究竟為什麼有些會在時代洪流中消逝,有些則依然勇健地活在激烈的商場中,甚至引領新的潮流發展。

攤開資本市場具指標性的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S&P 500)來看,百年企業就有148家,金融銀行保險及天然資源類別的比例都很高,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更是高齡232歲,也是財星500大最老的公司。相較之下,科技相關類別因受限於產業整體發展時間較短,只有IBM、全錄(Xerox)超過百年。

一家老企業賺的利潤肯定大過於年輕公司嗎?沒有一定的答案。但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年齡」絕對是一項不利因素,在S&P 500中,唯一股價超過1,300美元的公司,是成立不到20年、旗下擁有Booking.com、Agoda的線上旅遊服務集團Priceline Group,它在S&P 500中傲視群雄。

The Priceline Group, Inc

在S&P 500中,唯一股價超過1,300美元的公司,是成立不到20年、旗下擁有Booking.com、Agoda的線上旅遊服務集團Priceline Group。照片來自:The Priceline Group, Inc


死亡風險增加,百年企業大不易

年輕公司不斷以業務革新、甚至是破壞性創新之姿出現,對老企業造成不小威脅,加上投資人較青睞年輕公司,也使得企業的死亡風險比起過去相對增加許多,耶魯管理學院在2013年曾做過調查,在1920年代S&P 500指數成分股的企業平均壽命為67歲,但到了2013年只剩下15歲,甚至預估到了2027年將有七成的公司會被新公司取代。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2015年發布的報告也有類似發現,BCG拿了1950年到2010的3.5萬家上市公司為樣本,發現企業的平均壽命大幅下滑,70年代還高於55歲,但到了2010年只剩30歲,代表企業很年輕就陣亡的機率越來越高。

影響企業存活的因素,除了外部新進者的威脅、大環境的景氣變動,還有內部問題,包括了「人」與「文化」,關注日本企業發展的長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詹錦宏指出,夏普主要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經營者誤判、錯誤投資,重壓打造龐大的面板廠,二是企業鬥爭。因此,在現今競爭激烈、全球景氣詭譎的時代,要成為一家長青公司、甚至是超過百年的企業就像是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企業永保長青的六項特徵

正因為不容易,百年企業的研究是不少管理學院或顧問研究機構好奇的議題,但影響企業存續的因素多且複雜,成功學的研究難以歸納出一篇長壽秘笈,不是照著做就可獲得永生,但是,仍可從眾多的百年企業耙梳出幾個特點。

第一項是強韌的適應能力,達爾文進化論主張能生存到最後的物種不一定是最強大的、最聰明的,但一定是適應能力最強的。企業經營超過百年,不會年年風光,歷經了不同的時空與挑戰,經常必須學習新的商業模式、技能、推出新產品,能在衝擊裡找到再站起來的角度,這就考驗適應能力。

第二是多元化(diversity),並非是指業務多角化。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徐瑞廷說:「百年企業很少是一個模子。」什麼意思?許多台灣公司就很像一個模子出來的,想的都是降低成本,招聘人員的技能也很相似,管理團隊的心態比較單一性,但多數百年企業的核心團隊成員不是只有一種組成。

第三個特徵為堅守核心價值。夏普創立時,經營理念第一條就是不追求規模,但壓垮夏普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大規模建廠,當時高層認為面板廠越大,越符合面板經濟切割原則,讓成本效益極大化,未料遭逢金融風暴,一下子就亂了套。

一個有趣的對比是被視為百年企業典範的GE,由發明電燈起家,業務範疇涵蓋工業、能源、航太、金融等,1980到2000年代在董事長傑克.威許(Jack Welch)的帶領下,GE業務及市值都到達頂峰,旗下原來只是為鼓勵及方便客戶購買產品而提出信用貸款的GE Capital也越做越大,但大家在問「GE是什麼公司?是做飛彈還是銀彈?」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GE Capital一度受到衝擊,現任董事長傑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決定處分這個「一開始不錯,有如印鈔機,還不用蓋工廠」的GE Capital資產,後續只做集團內業務的財務融資,近期又將家電業務賣給中國品牌海爾。GE未來的路很明確,就是專注核心工業事業。「哪一個企業願意把一個獲利好的部門處分掉?就像蚯蚓把自己剁掉一截,再重新成長。」與GE曾有諸多合作經驗的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李吉仁說,這就是堅守核心理念的勇氣。

第四個特色是充滿危機意識,《百年企業的生存法則:向老舖學習長壽秘訣》的作者藤間秋男指出,抱持危機感的經營方式,會讓企業更茁壯,這是讓企業活過一百年的秘密武器之一。這包括了業務及人才培育,一家有心走百年的企業絕對不會甘於現狀,而是放眼未來,例如會規劃一部分的資源投資研發、或是評估未來風險,舉例來說,專精材料化學的康寧每年拿全年營收的8%到10%作為研發基金,另外石油公司裡設有一群人專門研究如果以後不用石油了、或大幅減少了,將對公司帶來多大打擊、以及企業可以如何提前準備等。這同樣是台灣企業較少做到。

除了尋找下一個機會點,內部也會有良好的接班機制,讓企業在未來還可以持續運作良好,「台灣掌權者長得都一樣,都是一隻獅子帶著一群羊。」徐瑞廷形容得相當到位,多數台灣大型企業的董事長或創辦人具備強人領導的特徵,要找接班人也屬意有類似風格或邏輯思維,較缺乏完整的育才選才機制,是台灣公司主要的弊病。

圖說明

英國倫敦。照片來自:kloniwotski分享於Wikipedia, cc by 2.0

最後一項特色,說來有點抽象,但卻很重要,就是百年企業通常與社會之間建立了信賴感。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認為,企業除了技術往前,也不會忘記對利益相關人的權益趨大化,「追求共好」,若企業的作為帶來了很多抗議、很多污染,鮮少能走上長青之路。

一時決策的失誤讓夏普百年招牌蒙了灰,不過在商場上仍有許多百年企業表現良好,且與台灣有許多的合作,像是發明簡訊、藍牙的愛立信、汽車第一品牌賓士、發明光纖的康寧,還是在今年的COMPUTEX大秀機器人的ABB,在幾項關鍵議題如物聯網、自駕車、網路型社會,都能夠看見它們的身影,台灣上市公司平均年紀約35歲,距離百年還有漫長的路,這些長青企業的經營思考原則及策略,值得台灣參考。

本文出自:@@BOOKID:126800@@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