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昶聿] 高收入高物價迷思?海外工作不只是逃離鬼島而已
[林昶聿] 高收入高物價迷思?海外工作不只是逃離鬼島而已

「國外的工作真的有比較好嗎?會不會雖然賺得比較多,但是因為國外的物價比較高,其實也花得比較多呢?」PTT 八卦板一篇問掛引起眾多討論。其實這也是筆者常常會被問到的問題:「出國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真的有比較賺錢嗎?」「除了金錢以外,還能夠得到些什麼呢?」

出國工作真的只是為了逃離鬼島而已嗎?圖片來自:電影《血之期中考》

出國工作真的只是為了逃離鬼島而已嗎?圖片來自:電影《血之期中考》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先討論另一個也常被問到的問題-什麼樣的專長(或工作)適合國際工作?

什麼樣的人或專長適合國際工作?

一般而言,要跨境工作,其壁壘有三,即工作簽證(法規)、語言和文化。簽證方面,在這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大概只排除北韓、伊朗、古巴和美國),只要企業給得起當地勞動水準的薪資,且願意提供擔保,都可以獲得工作簽證。其次,語言的壁壘,必須自己克服。

日本新宿祭,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日本新宿祭,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而文化部份,這裡所指的並非和其他國家同事共事時必須去適應跨國的職場文化,而是專業本身對於文化背景需求的含量。例如媒體、廣告、行銷行業,專業本身對於文化背景的要求就非常高。一個在英國首屈一指的行銷大師,也未必就能在台灣把市場做好。

以筆者目前的創業 mit.Jobs 現在所涉足的領域而言,主要有軟/硬體工程師、輪機/機電/化工工程師、建築師和醫療護理相關的工作。這些都是學有專精且幾無文化壁壘的專業,只要求職者克服語言的壁壘,再加上透明而完整的資訊,要在全球找到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工作,並不是難事。

海外工作是不是賺得多,卻也花得多呢?

如果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的話,答案是,是的。

然而,這個問題如果換一個想法、換一個問法,難道不是「賺得多,也存得多」呢?看出來了嗎?這不是直接把當地薪水按照匯率兌換成台幣那麼簡單而已,而是,同樣是薪水,在當地能夠享有怎樣的生活品質。

我們用很簡單的「消費力」來說明這件事。以目前正在招募的新加坡公立醫院註冊護理師(Registered Nurse, RN)為例:其起薪,即大學或二技護理科系剛畢業的學生可以拿到的薪水,是 2,800 元新幣,再加上 350 元的住宿補貼,即 3,150 元新幣。3,150 新幣,換算台幣約 72,000元,乍看之下是個相當不錯的數字,但鄉民一定會挑戰:「那新加坡的物價比較高呢?」

根據多位旅居新加坡工作者的觀察和歸納,3,150 元新幣在新加坡的「消費力」,就相當於在台北持有 48,000 - 50,000 元新台幣薪水的價值。而這個數字,以「白天班」加上「未計入其他津貼」的條件來說,在台灣幾乎就已經是相當罕見的優渥條件。光就這份薪水可以提供的生活品質而論,比起國內大多數的護理師的起薪,都還來得要高。

從新加坡海灣看過去金沙酒店,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從新加坡海灣看過去金沙酒店,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當然,這裡之所以用護理師或工程師當例子,是因為這些都是學有專精,容易跨國求職的工作類別。因為市場機制,自然就會達到一個和當地員工相當的生活水準。

此外,這邊只討論一般上班族在生活中會產生的消費水平,一些特殊的消費和奢侈品是略過不計的。例如以汽車來說,在新加坡買車就相當貴,而在德國卻相對便宜;大眾運輸工具,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單趟地鐵動輒 1、2 塊歐元,同樣運輸距離在北京卻只需要 1、2 元人民幣。因此不能把全部的消費都納入計算,一概而論。

再以軟體工程師為例。如非特別新銳或冷僻的專業,則在台灣有月薪 5 - 8 萬實力的人,假設沒有語言的障礙,則在新加坡可以有月薪 4 - 6 千新幣、在北京有 1.5 - 2.5萬人民幣、在柏林有年薪 4 - 6 萬歐元、在倫敦也有類似數字的英鎊的收入,其實是很正常的事。

一般而言,只要是國際化的工作類別,都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比較。當機會出現在眼前,你所需要做的,不是道聽塗說(當然包括不能只看筆者一篇文章);而是儘可能蒐集完整且正確的資訊,然後自己下判斷。

工作不是只看薪水,除了賺到錢以外,你還賺到些什麼?

既然「消費力」的標準都在那裡,國外薪資雖高,卻也未必如想像中的那麼高。我要存錢,還是得控制消費。那麼你我跨國工作,究竟是所為何來?海外工作,除了金錢,你還賺到什麼?

筆者認為,在金錢以外,你可能從海外的工作中將會獲得以下幾項:

1. 和更多不同的人合作的能力

承認吧!跟世界比起來,台灣很小。姑且先不論要成為「台灣之光」,讓台灣名揚國際,就算是為了生存,也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

在未來(或許正在發生)一項最重要的能力,或許就是和他人合作的能力。越能和不同專業、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共事,面對變動時就越具競爭力。而這正是海外工作所能直接累積的經驗。

新加坡小印度,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新加坡小印度,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其實,不只個人,就連企業也是如此。君不見近年來由多國部隊所組成的新創企業(即團隊中有多個國籍或文化背景的成員),總是比單一文化背景的團隊,更容易成功。

2. 自我專業的成長和成就

另一個不得不讓人承認的殘酷事實是,有些專業工作,的確在國外更能看到一些新的東西。例如科技產業,如能在矽谷工作、甚至只是生活過一段時間,都對於自己在專業的進展和視野都有所助益。

而另外一些工作,則能夠取得原本在國內所難以取得的成就。像是日本大成建設的徵才廣告,就以「留下可以在地圖上看到的建設」為訴求,希望吸引世界級的建築、工程人才,投入世界級的建設。

3. 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隨著國家、地區和市場的不同,不同的產業也有不同的發展曲線和軌跡。有一些在國內已經相當成熟的產業,就算在專業的部份非常精深,發揮的機會也許還不如在該產業剛起步的新興國家。而反之,有些在國內還只是剛起步的產業,其機會也不如該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的國家。沒錯,我說的是 FinTech。

4. 多元文化的生活體驗

就算不考慮要存多少錢,也不考慮未來職涯的規劃或發展,光就體驗國外生活這一點,海外工作就有一定的吸引力了。或許有鄉民會酸溜溜地說,「你是去工作,又不是去玩」。但國外工作鮮少像在國內這樣血汗加班。更有人說,光是不必每天加班,可以更有自己的時間去體驗國外生活,就是賺了。

新加坡牛車水,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新加坡牛車水,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其實從這點延伸,再回應批踢踢上鄉民的討論。在台灣一餐的費用,和平均時薪之間的比例,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台灣人三餐外食的比例太高了。而這不正是因為我們太常加班,以致三餐都必須要外食嗎?

無論是否到海外工作,請先懷有正確心態才能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

鄉民總是說「22k魯蛇」、「低薪」、「血汗」、「鬼島」、「快逃啊」。但是,如果只是為逃而逃,根本沒有認清楚自己的價值,那麼不管到哪裡去,結果都不會盡如人意。甚至很可能,逃避一次,就必須繼續逃避下去。

在台灣,另一個有趣的命題是,去國外工作,去當「台勞」,似乎是很丟臉的一件事(臺灣法令到目前為止甚至還在字眼上明訂為藍領與白領)。就好像印尼、泰國、菲律賓的人來台灣從事勞力工作,是因為自己國家經濟不如人。因此到國外工作,好像又跟國家尊嚴掛上關係。而這點,似乎在亞洲國家,尤其如此。

奈及利亞拉哥斯,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奈及利亞拉哥斯,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但以筆者自己在柏林和北京的經驗來說,到其他國家工作,在職場環境裡有外國人,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全球化的時代帶來的是區域和專業的高度分工,也因此才有機會讓每個人發揮自己在世上最大的價值。這和自己是不是因為來自一個很窮的國家,所以必須要離鄉背井,一點關係也沒有。

一個人會想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生活,背後有許多的動機和原因。國外工作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好賺?答案見仁見智。海外生活是不是也真的比國內昂貴?答案也是或許。沒有人能夠告訴你真正的答案,除非你自己知道你想要什麼。

你可以為了錢、為了自己職涯的成長、為了更多更好的機會、為了體驗海外的生活,當然,也可以只為了「我的男(女)朋友在某某國家,所以我一定要去」。想清目的,蒐集資訊,自己決策,然後執行。才是成年人對待自己人生負責的成熟方式,也才是看待海外工作這件事的成熟心態。

如此,你才會有更寬容的視野和心胸,去面對海外工作可能有的歧視,和被歧視。

代表圖來自:電影《血之期中考》。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800至1000字,兩天內會回覆是否採用,文章會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