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迪生電燈泡的玻璃外殼製造起家,到玩3C產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大猩猩玻璃」。165年來康寧絕不只是將玻璃創造更多附加價值而已,投資創新不求立即回報的耐心,以及成為客戶一有問題就想到的夥伴,都是康寧成功要素。
張錚
現職│康寧顯示科技事業群總經理
經歷│2008年6月加入康寧,曾任企業發展總監、亞太區企業發展總監等職務,負責策略與新事業開展。
學歷│羅徹斯特大學數學與經濟學雙學士學位、電腦科學碩士學位,以及工商企管碩士學位。
日研發費相當中小企業月營收
「對創新跟研發有長期的堅守,是康寧經營超過百年最重要的原因。」康寧旗下最重要的部門──顯示科技事業群總經理張錚如是說,近五年來,康寧每年以全年營收的8到10%作為研發費用,等於每一天康寧研發就花了6,800萬新台幣,相當於台灣中小企業一個月的營收,是相當驚人的數字。
不過,砸大錢做創新不一定就有效,康寧還有一套自己的法則。近期康寧董事長魏文德宣布了康寧新的「345戰略」,康寧具備三項核心技術:特種玻璃、陶瓷和先進光學,要利用四個獨到的製程技術:精密成型、氣相沉積、熔融下拉、擠壓,來實現具有競爭優勢的發明,同時強烈進攻光通訊、移動消費電子、顯示科技、汽車和生命科學這五個大市場。
而康寧把80%的研發投資或資源,放在至少符合兩個核心技術的機會或技術上,如此才能拉高投資勝算,剩下的20%資源則是放在基礎研究上。當創新項目開始進行後,則會看三個評估指標,包括評估技術本身的價值及機遇、能為客戶帶來多大的價值、以及對康寧本身核心能力,讓康寧能夠篩選出好的機會。
除了耐心研發,另一個關鍵就是建立了當客戶有麻煩時第一個就想到康寧的合作關係,很多人可能都看過《賈伯斯傳》,其中就寫到賈伯斯在開發iPhone時,因為不喜歡塑膠螢幕,決定將其改成玻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康寧,最後就是靠著大猩猩強固玻璃,讓iPhone成功問市,甚至巨大影響了你我未來的生活。
一通來自賈伯斯的電話
不過,其實大猩猩玻璃的前身是一個叫做Project Muscle的計畫,當時也是一個客戶找上康寧,希望康寧開發堅固的汽車擋風玻璃,但因當時成本太高,未被客戶採用,技術就這樣被擺進櫃子裡,直到賈伯斯的那通電話,才重見天日。80年代,夏普在發展LCD液晶電視時,同樣是找了康寧。長期站在客戶身邊,一同解決問題,是康寧獲得青睞的原因。
像是,設在內湖的康寧亞洲玻璃技術中心更是全力支援客戶的表率,亞洲玻璃技術中心的任務就像是研發中心,了解客戶需求、專攻新技術開發,康寧亞洲玻璃技術中心總監汪憶春說,我們想的是Work Next(下一個技術),可以幫助客戶什麼,經常客戶一通電話打來,就立刻過去協助,「很多人都不相信,客戶居然願意讓我們看他們做測試。」簡單一句話,卻代表康寧與客戶的關係有多緊密。
在一個專注追求短期成效世界中成為永續事業的機構,康寧算是做得很成功,「我們要知道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對康寧來說,是改變生活。這個目的是滿酷的,甚至比其他短期目的更有吸引力。」張錚笑著說,工作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參與改變世界的成就感。
康寧
成立於1851年,主要業務為特殊材料研發,產品涵蓋顯示科技、光學通訊、環保科技、特殊材料和生命科學領域。2015年研發費用約7.7億美元,約新台幣249.8億元。
- 1879 年
創造出愛迪生的電燈泡玻璃外殼,從此世界很輕鬆就能快速被點亮。
- 1908 年
蘇利文 (Eugene Sullivan) 博士。
蘇利文 (Eugene Sullivan) 博士創立了康寧實驗室,並僱用全職研發人員,是美國第一個商用實驗室,後續引起其他公司參考與學習。
- 1947 年
將玻璃製成電視映像管,並大量生產,改變了人類的娛樂生活。
- 1952 年
康寧餐具
發明了Pyrex超耐熱玻璃,後續廣泛被應用在餐具,不過康寧已在1998年將廚具部門出售,全力朝光通訊與玻璃基板等高科技產業發展。
- 1970 年
開發全球第一條低損耗光纖,之後數十年光纖到府變得普及,大幅加速了上網的便利性,拉近了人與世界的距離。
- 1972 年
開發蜂窩撞陶瓷基板,應用在汽車排氣管內,降低空氣污染。
- 2007 年
第一款iPhone推出,當時若沒有康寧的大猩猩強化玻璃,現今就沒有3C產品提供五花八門的觸控應用。
- 2015 年
全年營收98億美元,約3,179.8億新台幣,EPS為1.4美元,約45.4新台幣。全球員工3.5萬人。
看康寧如何改變未來
對康寧來說,尋找材料的加值或創新應用,並結合康寧優異的製程技術是最重要的事,未來將積極發掘光通訊、移動消費電子、顯示科技、汽車和生命科學這五個大市場的機會,像是康寧已研發出增加安全度的藥物包材,以及可以抗菌的玻璃,已經被應用在智慧手機的背蓋。另外,汽車領域也是康寧相當看好的市場,包括車外與車內的機會,像是康寧開發出重量大幅減輕的擋風玻璃,已獲得福特採用,車內則是有儀表板的觸控顯示需求,都是大猩猩玻璃延伸應用的機會。
創新,是許多企業追求的目標,對康寧來說更是如此。6,800萬新台幣,是康寧平均每天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大猩猩玻璃的前身其實在1960年代就被開發出來,直到iPhone問世、被放置超過40年,它才一戰成名,在1970年發明了全球第一條光纖,途中經歷了網路泡沫、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康寧巨額虧損,直到近年光纖才成為主流,這種耐心資本並非所有企業都做得到。
攝影/蔡仁譯 照片提供/康寧
本文出自:@@BOOKID:12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