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教我們的事
這些人教我們的事
2005.07.01 | 科技

幾年前裝修房子時,在設計師的建議下買了一台美國奇異冰箱,跟差不多規格的日系品牌相比,它的價格足足貴了將近一倍。
奇異是以家電起家的,提供美國家庭各種生活所需的電器設備,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拜重建家園、內需暢旺之賜,奇異家電曾是整個集團營收的主力來源。七○年代家電成長面臨遲滯,奇異調整經營策略,重新配置資源,裁員、關廠、生產線外移成為必然的趨勢,員工抗爭、質疑聲迭起,「不製造冰箱,電視的奇異還是奇異嗎?」掌管奇異長達二十年的總裁傑克.威爾契也因此獲得「中子傑克」的外號,指他雖維持企業品牌外殼,但內裡早已改弦易轍。
今天提到奇異,大家想到的是一家全球化的卓越企業,不只在先進科技領域超群卓爾,在消費金融服務方面也不容小覷,而家電代表的僅是奇異賴以奠基之優良傳統表徵。傑克.威爾契說:「帶領人們面對現實,總是找出最終解答的第一步驟。」

企業重生的策略轉折

不過,現實之冷酷往往令人很難吞嚥。就以現在我手下的這台「IBM Think Pad」為例,過去這幾年來,它是廣大消費者對IBM最直接的認識,但成功拯救IBM免於潰散分裂的前總裁葛斯納早就直言無諱地說,這是一個沒有利潤的業務,因為關鍵性的硬體和軟體架構都操控在英特爾和微軟手裡。於是,繼全面撤退OS/2和視窗的纏鬥,終止商業應用軟體開發的業務之後,不久前,IBM終於將PC事業群出售給中國的聯想。這項決定雖然令二千餘位員工夢醒心碎,但是卻讓IBM更加輕盈有彈性,更能堅守策略願景,朝接管全世界邁進。
奇異和IBM的成功故事固然本質不同,前者是以卓越的領導帶領企業從「A」晉升到「A+」,後者是盛極而衰,然後再浴火重生。然而它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企業經營的關鍵時刻,領導者毅然決然在策略上做出轉折,割捨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專注在領先的行業穩紮穩打,或開發新的版圖並力求致勝。
「不是第一,就不做!」奇異和IBM如此,台灣的鴻海和韓國的三星也是這樣。鴻海追求變革,不斷地改造企業的基因從3C演進到橫跨6C,目前更要從「製造的鴻海」轉型成「高科技的鴻海」,對台灣代工產業發展具有高度意義。三星總裁李健熙八○年代初期獨排眾議,進軍半導體產業;九○年代中,又洞悉半導體產業即將面臨流血廝殺,開始投入手機產業,這也是今日半導體市場雖仍低迷,三星卻能成為全球獲利僅次於微軟的原因。

從成功領導者身上找答案

一九九六年,英特爾總裁葛洛夫出版(10倍速時代),開宗明義指出,在這變化加劇的時代,「唯偏執狂得以倖存」。高科技產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競爭原本就較其他產業來得激烈,人人都想成為業界的標準和規格,企業經營一般而言要預先想三步,在科技產業非要有十步不可。 但是,偏執也有可能偏錯了邊,走向不同的結局。在這瘋狂競速的時代,走回基本面,在古典的管理理論中反而可以找到力量,舉杜拉克的基本三問為例,「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在奇異、IBM、鴻海、三星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領導者思索這三個問題的過程和答案。

*《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 張殿文著/天下文化/2005年1月 鴻海原本只是一家製造電視機零件的中小企業。當年這家資本額不過30萬新台幣的公司,三十年後的今天,挑戰7千億營收。本書完整記錄了鴻海善於駕馭逆境的智慧,是經過怎樣的歷程,什麼樣的思想轉折,在資源最缺乏、競爭最激烈的情況下,一步一步摸著石頭找到出路,制定新的戰略,打造出如今具有全球格局的「超競爭平台」。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 路.葛斯納著/羅耀宗譯/時報/2003年1月 現代企業的歷史中,只有一家公司曾經叱吒業界,然後摔得鼻青臉腫,近乎崩潰,接著跌破每個人的眼鏡,重新引領風騷。這家公司就是IBM。本書是一家企業東山再起的精彩一手故事,以及危機管理的傑出個案。它也深入省思電腦業和領導的原則。葛斯納帶領讀者進入IBM執行長的世界中,回顧當年的歷次高層會議,並且解釋那些非做不可、充滿壓力、不能回頭的決策。

*《三星秘笈:超一流企業的崛起與展望》 李奉煦著/楊純惠、黃蘭琇譯/大塊文化/2003年4月 一個1997年還在韓國金融風暴裡浮沉的企業,近四年之內創造淨利20兆韓圜,浴火重生,所向披靡。三星的故事,震驚全球,成為歐美、日本各大媒體報導的焦點。本書作者出自《韓國經濟新聞》,針對三星的崛起,做了全世界第一手、最近距離的剖析。有現象的描繪,有19個切面的解剖,有最高決策層峰6人的自白。這是了解三星,學習三星的最佳秘笈。

*《發現eBay—拍賣之王從0到190億美金的2100天》 Adam Cohen著/宋瑛堂譯/藍鯨/2002年12月 1995年,eBay從一個在臥房經營的拍賣網站,走過網路泡沫風暴,成為網路業股王,但是eBay執行長梅格.惠特曼近日表示,eBay未來可能成就的,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本書作者深入eBay辦公室,探訪到其他記者從來都碰不到的話題,取得eBay不斷成長的成功理念、模式和秘訣,並檢視eBay成功路上採取的關鍵性策略動作。透過本書可以管窺網路創業成功的金鑰,探索最活躍網路社群者的樣貌。

*《10倍速時代》 安迪.葛洛夫著/王平原譯/大塊文化/1996年10月 本書作者為英特爾總裁,他為我們帶來一個放諸四海及各行各業皆準的重要經營觀念「策略轉折點」(Strategic inflection point)。這個觀念可以解釋許多企業由盛轉衰或由小變大的原因何在。在企業經營中代表的,其實便是舊有經營環境消失,新的經營環境開始的時點。換言之,就是影響企業經營的各項要素產生巨大變化的時刻。變化也許會將企業向上攀升帶到另一個高點,也有可能讓企業一蹶不振。

*《皞皞蒼狼》 蘇元良著/財訊/2005年5月 台灣電子業已是全球舉足輕重的產業,全球筆記型電腦有一半以上是由台灣生產出貨,手機、面板、IC設計、晶圓封測和遊戲機等獵物也都是爭逐目標。但是「電子王國」的美譽不該令人自滿,光做代工是不夠的,台灣電子業必須向左走技術開發,向右走品牌行銷,必須走向價值鏈更高的位置,改變過去只知跟隨的老二主義。本書作者蘇元良歷經產、官、學界,跨越科技與人文的深入觀察和思考,提出對於整個產業界的建言。

*《Jack:20世紀最佳經理人,第一次發言》 傑克.威爾契著/黃佳瑜譯/大塊文化/2001年12月 威爾契讓人稱道的是他在公司尚無危機的時候就看出公司必須改革,大力改變奇異的組織文化,對內裁撤賠錢事業單位,對外進行購併。這些作法帶領奇異安然度過80年代重擊美國企業的景氣危機。他在90年代所推動的六標準差品質、卓越服務、全球化經營,至今仍是其他企業效法的對象。本書是他退休後應支持者要求所撰寫的回憶錄,夾敘夾議,直言無諱,百讀不厭。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 彼得.杜拉克著/遠流/2004年5月 本書是「第一本」將管理視為整體的管理書籍。從三個面向來描繪企業:首先,做為一個機構,企業生存的目的是對外(在市場上為顧客)產出經濟成果;其次,企業是雇用人員、由人組成的社會「組織」,必須培育員工,支付員工薪資,組織員工以發揮生產力,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治理,建構價值體系,建立權責之間的關係; 第三,企業是扎根於社會和社區的「社會機構」,因而受公共利益所影響,因此本書也探討「企業的社會責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彰化1013_2
〈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以光雕投影演繹彰化的未來規劃。
圖/ 彰化縣政府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彰化1013_3
〈時光新生所〉透過翻牌互動比對老屋今昔差異,喚醒封存的時光。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彰化1013_4.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全國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彰化1013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整合式長照大樓提供各年齡層的完善照護服務。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1013_6.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訪《圓未來之行》,欣賞彰化三百年的城市紋理。
圖/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