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科技熱門詞「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簡單說就是將所有事物透過網際網路串連,彼此間不需人為干涉,就可自動交流資訊。相關技術初期多用於追蹤物流、監測供應鏈,近來慢慢應用到日常生活,如小米手環、Apple Watch等。如今,已有些公司開始將IoT概念,運用在人資培訓與員工職涯發展計畫上。
為了鼓勵員工維持身心健康,凱傑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就請員工配戴活動感測器,即時蒐集他們的步數、心跳,藉此了解每個員工的運動習慣及健康狀況;同時還能追蹤駐外員工的生產力、監看活動現場客流,改善調度。
更重要的是,活動感測器還能輔助教育培訓,一旦從資料庫得知員工是第一次使用工作器材,員工就會馬上收到指引,即時學會操作。公司因此可以避免資源重複浪費,有效提升生產效率,也能即時了解員工需求,適時提供協助。當然,感測器究竟是用來「追蹤員工」還是「提升績效」,差別僅有一線之隔,因此公司也必須與員工有良好溝通,並拿捏分寸,才能獲得效益。
(林庭安 / 編譯‧整理自2016.08《Workforce》報導)
